新汽车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两方面的发展使得供应链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稳定健康的供应链对企业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文丨智驾网 黄华丹
今天汽车产业还缺芯吗?似乎没人再关心这个话题。
但疫情三年,那个曾经的世界再也回不去,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大潮下,供应链的形态已然发生巨变。
10月31日,在广州南沙举办的电动汽车百人会供应链大会上,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材料、电池、芯片和软件已经成为新供应链的核心领域。但同时,这些领域也是最容易产生断链、脱链的高风险领域 。
他说,供应链的稳定与否决定车企的生死。
在材料领域,主要是全球锂、钴、镍资源的分布过于集中。
例如,锂主要分布在智利、澳大利亚和阿根廷三国,合计占比约70%。刚果金占了钴资源的近一半,而镍资源则主要集中在印尼、澳大利亚和巴西,合计占比超过全球储量的一半以上。
而随着市场高速发展,上游资源的供应缺口可能会一直存在。保守预测,到2030年,预计锂资源缺口在百万吨左右,钴缺口在10万吨左右,精炼原镍缺口为20多万吨。
同时,虽然材料回收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未来几年,材料回收占供给的比例仍然会相对偏小,还需要依赖新材料的供给。
电池方面的风险则来自于电池相关的布局,科能会影响供应链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70%的电池产能都在中国,而到2030年,预计全球动力电池总需求量将达到3800GWh。张永伟认为,电池会逐渐成为受贸易投资政策波动较大的领域,围绕电池的贸易和投资,会形成一定的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甚至产生很多贸易纠纷。同时,价格波动、投资风险,尤其是海外投资所带来的风险,以及重大技术的突破,都会影响到电池供应链的可持续性。
在芯片层面,张永伟认为,在新汽车中,芯片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单车芯片的数量和价值量都在不断翻倍。但汽车芯片和半导体行业是一致的,有着高度分工、高度集中的特点。从分工上来看,美国主要是上游,即汽车芯片的设计,此外也有自己的制造。日本和欧洲主要是关键设备和一些关键半导体材料,中国是做一些小芯片,也在加快芯片全产业链布局,中国台湾则主要是先进制程芯片的制造。
这种特点让汽车芯片市场链条面临“三高”特征。即高风险性、高不确定性和高脆弱性。
由于每个国家都在构筑自己的芯片战略,因此一旦出现变化,就很容易发生脱链、断链,风险很高。此外,由于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的不确定性,也导致芯片产业的不确定性,一旦发生就会对整个上下游产生巨大的冲击,例如日本瑞萨的一次火灾,会导致汽车减产160万辆。而过于集中的芯片制造环节,则导致即便企业拥有芯片设计能力,在生产环节受制于人同样会使得设计能力无法发挥。
大会上,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雄也表示,芯片的问题短期内还是很难完全解决。虽然目前国内半导体炒得很热,但实际上芯片设计还是失衡,制造能力不足,核心还是会受到国外企业“卡脖子”的制约。
此外,张永伟认为软件同样是新供应链体系中非常核心的一环。随着需求量的增大,软件正在变得越来越有价值,预计到2030年会超过70亿美元。而且,软件还会影响到车辆的安全和生态。张永伟表示,目前车载操作系统90%以上还是由北美企业主导,车控操作系统虽然还有德国,但整体情况相似,是处于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地位,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而在相对传统的三电领域,张雄认为,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关于三电技术的发展正在趋于稳定。随着行业发展,以及政策的不断推动,目前我国在电机和电池技术领域已经有很大的进展,开始步入世界领先的行业。
从全球布局来看,张永伟认为,汽车供应链正在形成中美欧新三角格局。
在电动化上,中美欧三个地区的格局已经基本成型。
有预测表明,到2030年,中国、欧洲和美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全球的占比将分别是33%、27%和20%。围绕这三个核心区域将会形成本地化或近地化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张永伟表示,中国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电动化供应链;欧洲正在加快构建本土电动化供应链,一方面是通过培育本土企业的成长,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企业去欧洲投资,构建本地化的供应链。北美同样是在经历这样的发展,尤其在墨西哥,随着特斯拉工厂的建设,很多全球供应链都在向北美,尤其是墨西哥区域集中。
在智能化领域,张永伟认为,整个产业链同样是在向这几个地区集中。美国的优势集中在大算力芯片和软件,欧洲一直在深耕传统汽车芯片,而中国则是软硬件一体化的发展方向。而在感知和零部件领域,中国今天已经在激光雷达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欧洲则在底盘的创新领域占据主导。
而在各国之间,张永伟认为,围绕着汽车的供应链正在重构相互之间的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彼此间是既制约又合作的关系。例如,日本有光刻胶,荷兰有光刻机,而中国则有稀有的金属材料,谁也无法离开谁。
此外,不同国家之间也可能基于新的投资贸易规则形成新的关系。例如一些区域和企业会要求企业去当地投资,可能还需要企业出让股权。例如台积电去美国建厂。
不过,张永伟认为,未来中国很可能会成为全球汽车供应链的中心。今天,中国已经不仅仅通过贸易来为全球汽车产业做贡献,还开始通过投资参与全球的供应链布局。同时,一些跨国公司也开始越来越重视中国本地供应链的采购。中国在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正日趋显著。
另一方面,整个供应链的生态也在发生变化。
张永伟表示,过去供应链关系是塔状的,但现在,大家越来越接受的是一种网状共生的关系,是开放的合作关系。一方面,有能力的车企会开始对技术进行垂直下沉,不一定是自研,但是会领导这些技术在汽车上如何应用。另一方面,则是有些头部的零部件企业,在智能化环节,会越来越成为汽车技术,或者是供应链实质性的主导者。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会成为彼此各有分工的关系。
张雄同样认为,原来对整车厂来说,做车是比较轻松舒适的,因为只需做集成,由供应商提供技术或产品,整车企业只需拿来做好集成即可。但如今,整车厂也开始需要思考未来的新技术,以及竞争力和集成化方向,不再是单纯的集成角色,而要深入源头去设计、创新。
长安汽车采购中心副总经理朱祥文则认为,原来车企在采购时关注的是技术可靠性,质量可靠性,而未来需要关注的是技术领先性。这也是供应链企业需要关注的一大变化。
而供应链企业本身,同样在发生变化。今天,随着整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产业边缘也在拓展。包括能源、ICT、消费电子、云计算等跨界企业也开始加入到汽车产业中,或将成为推动供应链变革的核心力量。
这同样也推动着数据链在产业链变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另一个趋势是,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无论是整车厂还是零部件企业,都越来越重视供应链,将供应链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张永伟认为,这是因为供应链能力会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和发展。
一方面,供应链能帮助企业降本提质,通过自身革命、内部反腐或垂直整合等动作可以有效做到降本。在今天极度内卷的市场环境中,只有降低成本才能使企业更具竞争力。提质同样重要,好的供应链能决定产品的质量和品牌。
其次,良好的供应链还能帮助企业导入新的技术,企业有了成体系的供应链战略,也就具备了比较健康的发展模式。
而对地方来说,发展供应链,还可以带动区域产业链发展,并提升价值链。
稳定、可靠的供应链对企业来说,无疑是发展业务的一大基石。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新汽车供应链显然正在发生大的变革,而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