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物坛
编辑|人物坛
【·前言·】
本山大叔很突然的对原配葛淑珍说,“我们离婚吧!”葛淑珍很平静:“可以,你净身出户。”
共苦岁月,从媒妁之言到携手前行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赵本山和葛淑珍的结合,可以说是命运的安排。
两人都出身贫寒,赵本山因家庭变故几乎是在乡亲们的接济下长大,而葛淑珍则早早失去了双亲,由兄长抚养。
1979年,经媒人介绍,两人走到了一起。婚礼简单至极,没有彩礼,没有仪式,葛淑珍带着一件红袄和满腔的热情,成为了赵本山的妻子。
婚后,葛淑珍用她的勤劳和朴实,为赵本山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她不仅操持家务,还承担起照顾孩子的重任。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这个家庭,儿子赵铁蛋的出生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他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且聋哑。
这一消息让葛淑珍深感自责,但她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坚强地面对生活,独自撑起整个家。
是事业的起步,但是情感却疏离
1982年,赵本山的演艺事业迎来了转机。
他凭借《摔三弦》一举成名,随后被铁岭县剧团选中,事业蒸蒸日上。
然而,随着赵本山名气的增大,夫妻之间的差距也在悄然扩大。
他常年奔波于各地演出,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而葛淑珍则依然过着围着孩子和灶台转的生活。两人之间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差异逐渐显现。
婚姻的转折:从坚守到放手
1988年,赵本山在工作中结识了戏曲学院老师马丽娟。
这个年轻、有文化且气质出众的女人,让赵本山第一次感受到了心动。这种感情,与他对葛淑珍的朴素感情截然不同。
尽管他当时并未越界,但心中对婚姻的不满开始积累。
1990年,赵本山凭借春晚小品《相亲》一夜成名,事业达到了顶峰。
然而,这也成为了他决定结束与葛淑珍婚姻的契机。他深知自己亏欠葛淑珍太多,但为了追求内心的幸福,他还是鼓起勇气提出了离婚。
平静的告别,深情的承诺
当赵本山对葛淑珍说出“我们离婚吧”时,葛淑珍虽然愣住了,但很快恢复了平静。
她明白,这段婚姻已经无法挽回,于是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离婚可以,但你得让我生活。”赵本山答应了,将家中的存款、房子和车子全部留给了葛淑珍,自己则净身出户。
这段婚姻的结束,虽然充满了遗憾和不舍,但葛淑珍的坚强和理智,让她在离婚后依然能够保持尊严和独立。
自信女人葛淑珍
离婚后,葛淑珍并没有沉沦。她开始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摆地摊、做保洁,任何能挣钱的活她都愿意做。
1994年,儿子赵铁蛋因病去世,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她没有倒下,而是更加坚强地面对生活,为了女儿的未来继续努力。
1999年,女儿赵玉芳考上了大连外国语大学。为了支持女儿,葛淑珍也来到了大连,并用多年的积蓄开了一家饭店。
通过她的努力,饭店生意越来越好,她逐渐成为了一位拥有百万资产的独立女性。
另一种幸福,另一种人生
与此同时,赵本山与马丽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他们育有一对龙凤胎,家庭生活幸福美满。马丽娟的文化背景和家庭观念与赵本山非常契合,她成为了他事业上的重要支持者。
这段婚姻,让赵本山体会到了另一种家庭氛围,也使他的生活更加稳定。尽管重新组建了家庭,赵本山始终对葛淑珍心怀愧疚。
他坦言:“我这一生最大的污点就是对不起她。”这种愧疚,让他在多年后因病住院时,依然能够感受到葛淑珍的关心和探望。
这份情谊,超越了婚姻,成为了一种更深层次的亲情。
时代的缩影,从婚姻观念到人生选择
赵本山与葛淑珍的婚姻,也是那个时代农村人生活的缩影。在那个物质匮乏、观念保守的年代,婚姻往往是由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决定的。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赵本山与葛淑珍的婚姻走到尽头,既反映了当时人们婚姻观念的转变,也揭示了人性中对于幸福和自由的追求。
它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什么困境,只要保持坚强和乐观,就一定能够走出阴霾,迎接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美好。
同时,它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和包容,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