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商人何杰秋,年逾六旬,曾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企业家,经营着一家大型钢材制造厂多年。退休后,这位不甘寂寞的大叔并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继续寻求新的商业机遇。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听闻云南农业厅的招商引资项目,特别是澜沧江小湾水库的渔业开发计划,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尽管无人看好这条道路,何杰秋却决定勇敢地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投身于这片从未有人尝试过养鱼的水域。
在深入研究后,何杰秋发现了小湾水库得天独厚的优势。那里不仅水域辽阔,而且由于水流湍急,丰富的浮游生物和藻类资源为鲢鱼和鳙鱼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夏季水温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冬季则降至16摄氏度,这样的水体环境对鱼类来说无疑是最佳的生长天堂。
怀着巨大的信心,何杰秋开始了他的渔业探险之旅。他投入巨资购买了6000万尾鱼苗,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采购,前期投资高达1000万元。将这些宝贵的生命悉数投放到澜沧江中,他的这一豪气之举甚至令员工们感到困惑——毕竟,没有任何养殖经验的何杰秋似乎是在拿巨额资金进行一场豪赌。何杰秋所采取的“人放天养”的养鱼理念更显得与众不同。他不投喂任何饲料,而是依靠澜沧江内的天然食物链让鱼苗自行成长。在他看来,这样的鱼肉才会更加鲜美,价格也自然会水涨船高。
然而,好景不长。一年后的捕捞季节到来时,何杰秋惊讶地发现,原本应该繁盛的鱼群竟如同人间蒸发一般,不见踪影。连续数月的捕捞行动颗粒无收,这6000万尾鱼苗究竟去了哪里?
一时间,各种猜测纷至沓来,甚至有传言称澜沧江中出现了神秘的水怪。何杰秋对这些说法嗤之以鼻,但他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何杰秋聘请了全国各地的捕捞队伍,试图解开这个谜团。但无论哪个团队,都以失望告终,未能捕捉到哪怕一条鱼。公司的员工和股东们信心动摇,团队不断缩水,仅剩寥寥几人支持何杰秋。
就在何杰秋陷入困境之时,一位自称于建波的人出现了。他自诩为农业大学的讲师,声称自己有办法确保捕捞成功。
然而,于建波也有自己的条件:他要求至少8个月的捕捞时间、过程中不得干涉、以及700万的研究经费。虽然这些条件听起来像是骗局,但何杰秋决定放手一搏。
于建波开始对澜沧江的水体情况进行细致研究,最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捕捞方法——“赶拦刺张联合渔法”。这种方法涉及到在浅湾处设置长达1500米、深达90米的巨型渔网,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将鱼群逼入网内。经历了9个月的艰苦作业,澜沧江终于迎来了丰收的时刻。何杰秋的养殖水域首次捕捞就收获了480吨鱼,肉质鲜美,堪比野生鱼。
与此同时,一位名叫何元树的老板提出了购买50吨鱼的想法,并与何杰秋合作开设了一家野生鱼餐馆。
但不久,何元树因资金链问题请求退出合作,何杰秋毫不犹豫地出资500万帮他摆脱困境。此举不仅挽救了合作伙伴,也让何杰秋在当地名声大噪,销售业绩一路飙升,走向全国市场。
后来,凭借独到的眼光和不懈的努力,何杰秋实现了上亿元的营收。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同时也证明了商业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和创新。
这故事和6000大鹅被大雁拐走那个故事差不多一样[呲牙笑]
估计下次要编一个养老母带回几百只野猪的故事
上次这个标题是雁鹅飞回来了,还拐回来2000只[笑着哭][笑着哭]
编故事还是用脑,不要用屁股,澜沧江能养鱼吗?
故事太老套了,又骗人去养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