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起庐山瀑布,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李白的绝句《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在描写庐山瀑布,乃至其他所有瀑布的古今诗篇中,此诗绝对是影响最大的。宋代大文豪苏轼更认为这是无可比拟、首屈一指的杰作:“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后人对此诗的效法借鉴之多,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元代赵孟頫《庐山》(一作揭傒斯诗)诗云:
庐山峰色紫生烟,一入京华路杳然。
云碓秋闲舂药水,雨犁春卧种芝田。
书凭海鹤来时寄,剑自潭蛟去后悬。
忽报归期惊倦客。独淹微禄负中年。
诗中首句“庐山峰色紫生烟”就是“日照香炉生紫烟”的隐括化用。
宋代石延年《瀑布》诗云:
飞势挂岳顶,何时向此倾?
玉虹垂地色,银汉落天声。
万丈寒云湿,千岩暑气清。
沧浪不足羡,就此濯尘缨。
其中,“银汉落天”与“银河落九天”几乎完全一样,“银汉”就是“银河”。
明代费元禄《庐山》诗云:
匡君故宅锁莓苔,百里盘根九派回。
瀑布秋高银汉倒,香炉日落紫烟开。
鸟衔岩雪空中去,僧踏秋云谷底来。
记得虎溪曾送客,莲花流出石桥隈。
诗中“香炉日落紫烟开”与“日照香炉生紫烟”,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而“瀑布秋高银汉倒”与“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是惊人地相似。
现代诗人郭沫若《题冰壶洞》诗云:
银河倒泻入冰壶,道是龙宫信是诬。
满壁珠玑飞作雨,一天星斗化为无。
瞬看新月轮轮饱,长有惊雷阵阵呼。
压倒双龙何足异,钦崎此景域中孤。
这首七律诗,是1964年5月郭沫若在游览浙江省金华市北山上的冰壶洞后所作,堪称郭沫若写景律诗中的杰作。首句“银河倒泻入冰壶”,同样也是化用了“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象。
不过李白的这首瀑布诗,虽然很著名,对后世的影响也确实很大,但如果严苛一点地说,还谈不上真正的“首发原创”,因为至少诗中的意象前人作品中已经有过了:
“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吐云以像烟”(晋支昙谛《庐山赋》);
“东南有香炉山……氤氲若香烟”(晋释慧远《庐山记》);
“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挂中天”(南朝陈刘珊《登庐山》);
“疑似银河落九天” ——“旋渊抱星汉”(南朝宋鲍照《从登香炉峰》)。
借鉴前人的创新成果当然不是抄袭,而且是文学创作所允许的,有时候也是必要的,只不过是“并驱已落第二层”(清代赵翼《连日翻阅前人诗,戏作效子才体 》),没什么创新而已。但如果是雷同,那性质就变了。我们不妨来看另一首写庐山瀑布的诗: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歘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潀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前八句与《望庐山瀑布》七绝雷同:“三千尺”换成“三百丈”,一点不差;“银河”换成“河汉”,“九天”换成“云天”,同义词转换,还是一点不差。“香炉”还是那个“香炉”,“瀑布”还是那个“瀑布”,“落”还是那个“落”,“挂”还是那个“挂”,这恐怕就有抄袭之嫌了吧?
且慢,如果是这首五言诗在前,七言诗在后呢?那涉嫌抄袭的就是七言诗了——也就是说,李白的七绝《望庐山瀑布》“涉嫌抄袭”?不过,这首五言诗也是李白所作,这两首诗题为《望庐山瀑布水二首》,那李白就等于“自己抄袭自己”了。后人有诗评云:
前首挂流三百丈,后首飞流三千尺。
李白堪称算博士,前算后算不差尺。
初惊瀑布河汉落,如同半洒云天里。
后疑银河落九天,诗仙抄袭抄自己。
李白“抄袭”自己不止这一处,后来写的几首与瀑布相关的诗,有好几处也都有“抄袭”这两首诗的地方:“银河倒挂三石梁”(《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香炉紫烟灭,瀑布落太清”(《留别金陵诸公》);“瀑布挂北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天河从中来”(《题舒州司空山瀑布》);“但见瀑泉落,如潈云汉来”(《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由此可见,文学的创新殊非易事,就连诗仙李白也常常要借鉴他人,甚至借鉴自己——拾“己”牙慧。
◎本文转载自“上观新闻”(作者张立华),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