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请假条价值2_7亿,还成为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只因他的主人不一般

探探观察员 2024-12-07 01:43:25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印记。1975年的上海,一位普通的装裱师傅在废纸堆中发现的一张古代“请假条”,竟成就了一个价值2.7亿元的惊世发现。这张出自“书圣”王羲之之手的《上虞帖》,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见证了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执着与智慧。

那是一个平凡的午后,上海博物馆装裱师傅万育仁像往常一样在仓库整理字画。突然,一团被随意丢弃的纸团引起了他的注意。当他小心翼翼地展开这团皱巴巴的纸片时,触手细腻的质地让他心头一震。在昏暗的仓库灯光下,一行行流畅优美的古体字跃然纸上,述说着一个千年前的平常故事:因腹痛未能赴约的歉意。

凭借多年的装裱经验,万育仁立即意识到这张“请假条”的不同寻常。绢质的材料、精湛的书法,还有那个让他血脉偾张的署名:“晋王羲之上虞帖”。然而,当他兴冲冲地将发现呈报给馆内专家时,却遭到了否定。专家认定这是此前已鉴定过的赝品,不值得收藏。

但万育仁始终无法释怀。那优美的笔法中蕴含的文人风骨,以及绢布上若隐若现的宋徽宗收藏印章,都在向他诉说着这件文物的不凡。带着执着的信念,他找到了当代书画鉴定泰斗谢稚柳先生。

在谢先生专业而细致的鉴定下,这份“请假条”的真实价值终于浮出水面。虽然不是王羲之的真迹,但这极可能是唐代的摹本,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随后的X光检测更证实了这一判断,并揭示出这件作品曾为南唐皇室收藏。

《上虞帖》的发现,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书圣”王羲之平实亲和的一面,更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琅琊王氏家族的书法渊源,到唐太宗对王羲之作品的推崇,再到南唐皇室的珍藏,每一个历史细节都诉说着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如今,这张价值连城的“请假条”已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向世人展示着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而万育仁凭借专业直觉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成功挽救了这件国宝级文物,也为我们留下了一段动人的文物保护佳话。

在这个重大发现的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普通装裱师傅的专业素养,更是中国文物工作者们默默无闻的坚守与付出。正是因为有无数像万育仁这样的文物守护者,我们的文化瑰宝才得以代代相传,永放光芒。这张古老的“请假条”,承载着的不只是书法艺术的高度,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见证。

来源:国宝档案

上游新闻:这张意外捡到的病假条为何是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