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被清算、许家印被重罚,只是房地产市场的开端。
“房企暴雷、破产清算”,很多人都认为市场再这么下去,就是损人不利己的发展。其实,房企破产清算对现阶段楼市是最好的释义。
前几天的两会上,住建部长倪虹就喊话房企和市场:
对于严重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该破产破产、该重组重组。
谁能抓住机遇转型发展,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提供好服务,谁就能有市场。
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主要拉动,每逢重大会议、重要时间点,国家都会对其发出重要发展指示,给到市场和老百姓判断和分析,而住建部长的这次喊话,更是对今年房地产市场重要指引,用白话翻译就是“现有房企,如果无法扛下市场毒打,就算倒闭破产也是咎由自取”。
随着房地产进入深度调整状态,房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房网统计,2023年共有233家房地产企业发布了破产清算文书,江苏、广东、湖南、新疆、浙江五省破产房企占占总量50%,其中,广东有27家房企破产,占比11.59%;湖南28家,占比12%;浙江36家,占比15.5%。
综合过去3年数据,你会发现每年破产的房企数量都维持在300家左右,虽然只是地方小微房企,对行业影响效果有限,但不要忘记“春江水暖鸭先知”,大房企背靠银行贷款好乘凉,小微开发商体量有限无法获得大额贷款,只要销售跟不上资金链就可能面临断裂风险,当小开发商接连倒闭,大房企也离暴雷不远了。
民营房企“四巨头”恒大第一个暴雷,不完全统计,恒大目前烂尾楼约162万套,涉及600万购房者,融创、碧桂园也没钱了,还倒欠一屁股债。
万科也不太平,有谁能想到,现在打折最狠的不是电动车降价,而是万科的股票和债券,这半年内,万科多次出现股债双杀的局面,还要打折出售优质资产“断臂求生”。2月份上海七宝万科以23.84亿的就价格出售给方领展房产,该项目是万科最优资产之一,有地铁配套出租率超过93%,一度估值超过70亿。
优质项目就这么“贱卖”了?
只能说明现在的万科已经到了揭不开锅的情况,活下去都成问题了,肯定砸锅卖铁先自救上岸。
这些情况正好对应了住建部长倪虹的喊话,严重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房企,该破产破产、该重组重组。
你不得不承认,或许这预示着接下来的楼市将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选择跪着生,还是站着死?房企、市场需要自我革新。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任何一个变化,都会迎来所有人的目光,楼市是时候来场自我革新的道路。
不要老指望着降房贷利率,打骨折降房价才是重点。
两年时间,LPR从4.6%降到了3.98%,降幅高达0.65BP,为了鼓励刚需买房,刺激经济回暖,央妈是不断突破底线,出手兜底,但市场依旧还是一坨shi。
最新发布《70个大众城市商品房价格》统计,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下跌分别是59个和68个,上涨的只有8个和2个。
家人们,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全国房价,无论是二手房还是新房都在“普跌”,说明房子根本就没多少人买,大家几乎都在观望。这点在作为“回乡置业潮”的春节统计数据就可以看出。
44个重点城市春节周(2月9日-15日)商品房成交量仅为23.38万平米,环比下降87%,同比下降40%,比2022年同期下跌82%。百强房企2月销售金额只有1856.6亿,环比下降超20%,创下近5年来单月业绩规模新低,很明显2024开年前2个月楼市预期支撑不住,购买力和需求都在低谷,不夸张的说,整个房地产市场都没什么人买房。
各城市去化周期数据佐证了我的观点。
先看总体数据,截止3月初,国内重点30城里,超80%以上商品房去化周期超过18个月,去化压力加大,其中东莞、长春、珠海商品房去化周期均超过40个月。
武汉的库存规模最高,超过1860万平米,库存房上涨最明显的是西安,同比涨幅超过85%。
从去年6月开始,重点30城去化周期就一直在上涨,从16.7个月平均去化周期涨到现在27.8个月,可能你对这个数值没有什么概念,这么跟你解释吧!即便是人手一套房,全民都买,各大城市现存商品房库存,也足够卖2年半而不缺货。
供大于求,市场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即便是这样,房企也不愿降价甩卖,而是依旧保持高房价,难道经济学逻辑遇到国内楼市就失效了?
细分来看,30城里有26个城市去化周期超过18个月警戒线。长春最高,截止3月初达到了47.7个月,环比上涨61%,库存规模为1062万平米,紧跟其后的是东莞43.5个月,珠海44.9个月。
专家建议刚需买房人群,在今年可以出手了,再看回各大城市去化周期,这是让我们当纯爱战士,为楼市接盘的赶脚?
不拿地不会死,但拿错地会没名!房企兜比脸还干净,没钱买地?土地储备是房企的第二大命脉,手里没有土地,所有的项目都是在“画大饼”,后续建设全都搞不起来,所以各大房企积极参与拍地,不怕买的地多,就怕手上没地可开发。
但是现在能拿地的房企真的不多了。
2023年的拿地榜单前十名,都是招商、保利、华润、越秀、华发等国央企,唯一的民企龙湖集团以259亿,排在第11位,这有点在内涵民营房企“兜比脸还赶紧,没钱了就别跟我们玩”。
“土地很好,但我们不敢买”这是如今很多民企的心声。在过去,以恒大、碧桂园、万科、融创为首“民营房企四巨头”,一直都是拿地建房主力,管你什么央国企都得靠边站,风水轮流转,现在民企不拿地,是真的没钱了。
这里有个很明显的逻辑,不买地是因为资金流吃紧,受限于市场环境、经济状况,即便拿下地建房,后续销售遇冷,即便用时间换空间延长销售时间,但其间产生各种营销、人工成本更高;第二个,不拿地不会死人,一旦拿错地就会没命,龙湖集团去年在佛山花费6.3亿拿下一块地,又在西安花5.5亿拿下另一块地,但是忽略了消费者买房信心,也没注意到市场规模缩水和固定资产价值下跌问题,国央企可能还有高层兜底,暴雷烂尾不至于会发生,但民企的背后只有自己,倒下就倒下了,其他人只会补刀,怎么会出手捞一把呢?
一棵站满了鸟的大树,你开了一枪打下其中一只鸟,其它的鸟还会原地不飞走,乖乖等你来抓,这可能吗?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为“每日房说”原创,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深究。(撰文:房说君)
转出去的几百亿怎么追?希望给出明确回应
公摊面积要取消了?[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