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你若理财,财富自来。
挣到钱,还要会花钱,会开源节流,学会理财,才能有积蓄,在需要用钱的时候才能拿出钱来。
明星伊能静说:女人到老的时候,绝对不能少了一样东西,一定要自己有钱,你会给自己很多安全感,因为你看病,照顾自己,不需要去求别人,所以做好理财,是应对危机感很好的方式。
我发现身边很多人是不懂理财的,平时买买买,二三十块钱,不当回事,不要说存钱,一眨眼到了月末就要透支了,有急用时只有着急份的,寻思着:我也没少挣啊,为什么有的人总是不缺钱?
作家李筱懿的新书《有钱花》,是一本女性财富的觉醒之书,与其是说教我们如何挣钱,如何理财,不如说是让女性拥有富有思维的一本书。
她说:买奢侈品,不如把自己变成奢侈品;人不可能赚到认知以外的钱,想要赚钱,本质是成长的变现;
她还说:“缺钱”和“贫穷”是两种概念。糟糕的不是没钱,而是对钱没有概念。
作者没有名校背景,一样是普通家庭出生的女孩,在实现财富自由的路上,如何一路逆袭,
01保证本金安全是底线手中有闲钱的朋友总想着投资理财,为自己增加收放,有人买股票、有人买基金,对于理财产品的投资理念,作者属于稳健型,追求稳定,宁愿放弃可能丰厚的收益,也不接受本金的分毫亏损。
作者曾经少量持有一些理财产品,她给自己的底线是:如果理财产品亏损超过四个月,那么第五个月无论什么价格,都全部出售。
一段时间理财产品不涨反跌,当时理财顾问的建议是:再等等。
作者没有听劝,事实证明当时的清仓决定是正确的,理财顾问告诉她:当时卖出的理财产品继续大跌。
就像现在房地产行业不景气,房子的价格偏低,很多人缺钱却又不舍得低价卖出,总想着等一等,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卖房子的第一诉求是:资金回笼,在自己少赚甚至不亏损的情况下,价格低于其他同类房屋,所以很快,旧房子卖掉了。
因为作者清楚自己的第一诉求:卖掉理财产品是因为不能接受亏损本金,低价卖房是为了收回现金落袋为安。
股神巴菲特说:投资的第一准则就是保证金安全,永远不要亏损;第二条,请参照第一条。
我自己就是反而教材,曾经在理财上尝过甜头,又加大了对于理财产品的投资,不成想,买到手就开始跌,甚至开始亏损,从一开始的再等等到现在还没有回本。
在房价上,我的闺蜜也是一样错误的思维,房子的价格普遍不高,即使能卖出去,但低于她的预期,比市场价格略低,她坚持不卖,说再等等,可事实上,闺蜜急用钱,其实不如落袋为安,解燃眉之急。
在经济学中,沉没成本不参与重大决策。
我们往往太过重视沉没成本,而忽略了机会成本,不仅在理财中体现,在生活中同样会犯这样的错误:无聊的电影坚持看完;参加无聊的饭局;谈了许久的恋爱,又不适合的恋人;不喜欢的工作。
我们常常将自己困在一个又一个局中,害怕曾经的付出打了水漂,有着不甘心,抱着侥幸心理,一心想要“回本”。
已经沉没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没有可能再转化为收益。所以无论在做什么事前,请记住自己的第一诉求。
02 无痛“攒钱”大部分女孩都喜欢买买买,面包店加二块钱就可以多买一个,你觉得便宜,买回家又吃不完,某团团里便宜又用不上的东西,刷到后买回来放了好久,又扔了。
就这么认为不贵,二三十的买着,我妈妈曾经说过:你不要小看这些钱,每天二十、三十无所谓,存起来就多了。
拿同样的工资,甚至我的起点更高些,但年轻时的我并没有积蓄,反观我的表妹,她不管挣多少,都有本事存下钱,急需用钱时,她总是拿的出来,我就特别佩服。
没有钱就没有自由,攒钱是一件付出就有回报、成果可以量化的事,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也是务实的抗风险方式。攒钱的意义不在于存款数量多少,而在于通过攒钱,明确对未来的规划,包括衣食住行的生活状态。
如何实现无痛“攒钱”?作者公司的实习生小芸是咖啡重度爱好者,早上一杯美式,午休后一本拿铁,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她却改喝更经济的挂耳咖啡。
实习生赚钱不多,咖啡自己又很喜欢,那么如何平衡攒钱与消费之前的矛盾呢,她选择了折中的方法,不再去实体店购买,而是换成更经济的挂耳咖啡,每天能攒40元,这就是小芸的无痛攒钱法。
我自己也是重度咖啡爱好者,从一开始在外购买各种咖啡,看似二十,三十,一个月下来也花费不少,后来在网上有活动的时候,囤上一批咖啡,自己在家冲,一段时间下来,也节食好多。
老一辈的存钱方式,也许不符合我们享受当下的生活方式,而当月光族,也不符合我们对于安全感的要求,而这种“无痛攒钱”刚好介于两者之间,既培养了储蓄习惯,也实现了储蓄目标,过程又不痛苦。
我自己对于理财,还有就是不浪费,家里的食物,吃完再买,尽量在家做饭,不穿的衣服,如果九成新,我会挂到网上,不戴的耳环,我曾经卖了四十,比几毛钱的回收来的划算,不看的书,便宜出卖,同城自提。
与其说攒钱,不如说是攒自由,财富越多,也就更自由,也有了生活的底气。
砍掉多余的欲望和诱惑,放下“必须拥有”的执念,内心反而更有安全感。
不一定是别人拥有的,我就必须要有,这只是社会体面生活的衡量标准,所以钱花不对的地方,反而会带来焦虑,戒掉攀比心,能省下很多钱。
写在最后越富有的人,对钱越有概念。
观察身边的朋友,反而是那些有钱人更懂理财,牛奶在哪买更便宜,家里的东西一出才有一进,必需品在打折时可以多买点,她们会用心学习如何节省。
我常常会觉得奇怪,这样的有钱人,也会舍不得二十块钱一杯的奶茶,在一个馒头,一包抽纸上精打细算,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我想这才是有钱人,跟没钱人拉开差距的开始。
正在打折却不需要的小东西,每月各种APP会员的小费用,十分钟能走却习惯性的叫车,一杯矿泉水,每次的冲动购物,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钱,日复一日,却也会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糟糕的不是没有钱,而是对钱没概念。
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控制日常生活中的冲动消费,把钱花在刀刃上,愿我们有钱花,有人爱,有书读,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