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俄军杀进市区,抵抗者格杀勿论:前进1公里奖励3600块人民币

世界旅行君 2024-11-25 17:13:11

恰索夫亚尔:每前进一步,都是用命堆出来的“战果”

顿巴斯,这块已经被炮火烤得焦黑的土地,又迎来了更加惨烈的较量。乌克兰的恰索夫亚尔市,成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主场。从7月到11月,俄军和乌军围绕这座城市的争夺,打得是血肉横飞,焦土遍地。听起来像是战争片,但实际上,这更像是一场永无休止的绝望剧。

乌军的防守艺术:聪明也没用,顶不住炮火压境

乌克兰的23机步旅和24机步旅一直以精锐著称,在恰索夫亚尔,他们打出了自己的“防守巅峰”。没有炮兵火力怎么办?搞点创意,硬生生把无人机改成了“空中炸雷机”,天天在俄军头顶扔反坦克地雷。俄军的装甲车和步兵小组在地雷轰炸中不断“团灭”,每一场爆炸仿佛都在嘲笑俄军的进攻计划。

更绝的是,乌军利用城区的地形优势,制高点上观察哨林立,居民楼背后埋伏着迫击炮。每当俄军的小队试图渗透,迎接他们的不是子弹,而是“精准投送”的炮弹,直接送他们见列宁。

俄军的步步为营:一公里换一袋命

俄军这边也没闲着。他们派出3到5人组成的小组,骑着摩托车、开着全地形车,发动快速突击。结果,突击是突击了,成功没成功不知道,反正伤亡率直接爆表。连北极第200摩步旅的营长都折在这里,足见乌军的抵抗力度有多大。

到了8月,俄军改变策略,直接动用空天军。苏-34战斗轰炸机携带着1500公斤的FAB-1500滑翔制导炸弹,把乌军的制高点一栋栋砸成废墟。乌军观察哨没了,隐藏的迫击炮也逐渐“失业”,形势开始朝俄军倾斜。

不过,俄军的进攻成本也是肉眼可见的昂贵。每前进一公里,后面至少躺下了一整车的士兵。

“地狱模式”开启:铝热剂火箭弹的恐怖

制高点被摧毁后,俄军上演了一出真正的“地狱模式”。他们发射9M22S铝热剂火箭弹,这玩意儿威力有多大?一发就能烧光80×80米的区域。乌军步兵被迫钻进地下室避难,白天龟缩,晚上反击,靠地道和废墟打起了游击战。

这时候,战斗已经完全进入“谁更不要脸”的阶段。俄军不断用燃烧弹清扫地面,乌军则在夜晚像鬼魅一样钻出来偷袭,双方你来我往,像是在玩命版的躲猫猫。

市区攻坚战:每栋楼都在拼命

11月中旬,俄军终于攻入恰索夫亚尔市中心,目标直指乌军的核心阵地——耐火材料厂。在这场战斗中,俄军的战术简单粗暴:每摧毁一栋建筑物,就推进一步,遇到抵抗的,直接一通炸弹伺候,温压弹、燃烧弹、航空炸弹轮番上场。

乌军被逼得只能退守体育场的地下室,他们的预备队也埋伏在那里,准备发起最后的反击。可以说,这时候的恰索夫亚尔市区,已经完全变成了一片废墟,每一块砖头下都可能埋着一条人命。

“钱多命少”:俄军的奖励机制

为了鼓励士兵,俄军设置了“战场奖金”:每前进一公里,奖励5万卢布,折合人民币3600元;摧毁一辆装甲车,也奖励5万卢布。听起来挺美好吧?可问题是,前进一公里意味着多少人得死?

不仅如此,俄军还提供负伤和阵亡抚恤金。负伤的,最高可拿到300万卢布,阵亡的,家属能领到1200万卢布,折合人民币87万元。只不过,这钱得用命去换。对于前线士兵来说,这笔奖金像是个讽刺:活着的拿不到,死了的也花不着。

战术升级:俄军的进攻节奏越来越快

从巴赫穆特到恰索夫亚尔,俄军的进攻节奏变得越来越娴熟。他们依靠滑翔制导炸弹开路,用步兵小组渗透清场,再配合远程炮兵切断后勤补给线。这种打法虽然效率不低,但消耗也极大。每一次推进,都伴随着大量伤亡。

总结:一个城市的生死挽歌

恰索夫亚尔的战斗,不仅是军事上的对抗,更是一场人类耐力的极限测试。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论是乌军的抵抗还是俄军的进攻,背后都是一场场冰冷的计算。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场战斗唯一的意义,或许是提醒世人:战争从来不是英雄主义的展现,而是一场充满讽刺与绝望的灾难。无论最后谁赢了,真正的赢家都不会是躺在废墟里的那些人。

0 阅读:804
评论列表
  • 2024-11-25 22:41

    直接斩首司机避免双方士兵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