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记:参加9•28第十二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渭南分会场暨2024书香渭南•读书季活动,有所感,遂成文。
上学之初,崇信“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语)。及至后来工作、学习、生活这几十年,越发认识到书的重要与可贵。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彼时读的是课本,语文、历史、地理之类,都是些启蒙教育ABC的东西,鲜有课程外读本。然渴望知识的少年,总期望通过书本获取更为广远的知识文化,当初拥有一套《十万个为什么》的梦想,现在忆起也是唏嘘不已。理想丰满,现实骨干,在那温饱尚且没有着落的年代,多读书、读好书对于一个农村娃娃无异于奢望。贫穷,不仅限制了我们的想象,更是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走向。
屡试未第,不甘心但无奈的少年归乡务农,但幸在志向信念未丢。一本发黄卷边的《现代汉语小词典》成为最为温馨的贴心陪伴,啥事不懂“问老师”,啥话不清“查老师”,照猫画虎般地学着写着练着,豆腐块文章竟逐渐登载于报刊、知名于乡隅。许真是知识改变命运吧,看书学习的厚度,此时此刻真成了小民进步的高度,幸甚至哉!
人活在世上,都有一个或若干个立足点。相对含着金钥匙、一出生便在罗马的完胜者,小民百姓的每一份进步都是拿苦换来的。窃喜没有那么多形式的岁月,人心颇古的环境里读书学习尚能静下心、沉住气。不动笔墨不读书,一部《人生》连看带批注,页页满满当当,情感的波澜、思想的碰撞,作者的心、作品的意与读者的所知所感杂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情景、情境感染生发,启迪的不仅是心境心智,更是与文字共鸣、与故事共舞,走出自我小圈子的满足和愉悦。
人生路漫漫,书程更遥远,且行、且看、且珍惜。参加工作,有了月薪,极大拓展了博览众书的宽广空间。得机会去西安,或公或私,小寨那个汉唐书城总是要去的,楼上楼下、柜架内外,满眼尽是宝贝,看也看不过、学也学不透,然每每精神物质满载。书海徜徉,好似赴一场心灵之约,轻触那质感的纸张、细嗅那淡雅的墨香,智者间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就此展开。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对,书中有情爱,书中有价值。情爱在于阅读的温暖与亲近,任由思绪在文字的海洋中畅游。价值在于阅读的涵养与思维,点燃我们内心的智慧之光。
“腹有诗书气自华”,看多学多,知识有了些许积累,心底便萌发写书的冲动。先编后著,十几年间竟也出了成二十本。在这个“谁还看书,大家都去出书了”的浮躁年代,毫不质疑个别人的成功是无须看书学习的,然源自底层的大多数必与书结缘、必与学攸关。从来不敢说自己写的书有多好,但责任使然,自信书意是实的、书语是真的、书情是善的。草根文人造不出惊天动地的辞藻、编不来假大空泛的故事,惟有真情告白,历史的、文化的、精神的……价值观必须在第一位,也始终在第一位。
书,是神圣的存在。学书、观书、写书,足以丰满你我知性、优雅、高贵的一生。即使只在某一方面、某一环节有所专攻,定当获取无尽的希望、美好与可能,度过心胸宽广而豁达的幸福人生。这,便是书的伟大,书人的骄傲!
作者简介:王小民,大荔羌白人,1971年生。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地情专家库专家;渭南市作协理事,渭南市评论家协会会员,渭南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渭南市地方志专家库专家。出版有《小民看大荔》《沃土情思》《笔行同州》等著作2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