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日前,美国总统拜登宣称,中国汽车可能会充斥美国市场,“给国家安全带来风险”,并表示将“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加以应对。
期间雷蒙多声称中国制造的智能汽车可能“每分钟都在收集数百万美国人的数据”,以及“假如美国路上有300万辆中国车,北京能让它们同时熄火”等。相关言论引发争议。
我们会发现,该来的最终会来。
“这就是一个套路,我们总拿自己干的事情来指责别人。”有美国网友这样说。
“我好奇,中国啥汽车充斥美国了?”,有网友一针见血的指出。因为美国贸易壁垒的存在,国产车的出口市场主要是中东、俄罗斯、亚洲、欧洲等市场为主,中国汽车压根就进不去美国市场,美国市场最大的外来品牌是丰田,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丰田。如果从竞争的角度,美国要限制的是丰田,而不是中国的智能汽车。
中国汽车进不去美国市场,拜登为何要以“国家安全”理由对中国市场下手呢?
在这背后,直接原因是竞选,要拉拢美国本土汽车工人的选票。其实,这部分选票原本是特朗普的基本盘,早在去年10月,特朗普已经强调要扶持燃油车,而不是像拜登那样支持电动车,因为如果支持电动车,会让美国本土的燃油车企工人大量失业。
因此,拜登如此高调的宣布自己要对中国汽车采取行动,本质上是旗帜鲜明的去争夺原属于特朗普的基本盘。
其次,制造业回流美国策略,争夺电动汽车产业链。
美国这次调查针对的并不仅限于“中国品牌”或“中国企业”的电动车,而是在“中国制造”的电动车,所以,美国针对的是电动车中国的产业链,上海生产的 “美国籍”的特斯拉车型,也在针对范围。
特斯拉的制造业产业链核心是放在中国,类似于过去的苹果,后来随着苹果的壮大,以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为由,带动苹果产业链上的核心供应商富士康与台积电都赴美建厂。
如今美国或许又想玩这招,等你产业链成熟了,我再让依附于汽车大厂的产业链公司回流美国。让依附于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产业链上的主机厂、供应链没有订单,逼迫这些企业去美国建厂,促进美国制造业发展与就业。
因此,美国其实盯上的是新能源产业链这块肥肉,它希望美国也有,最好是把中国已经发展成熟的供应链厂商带到美国去。
第三个目的,当然,也是要压制中国电动汽车在全球的发展,路透社的报道指出,2023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整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美国市场咨询公司荣鼎集团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在电动汽车价值链中的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在2023年创下新纪录。
新能源汽车目前在美国、欧洲的渗透率在加速,欧洲国家德国、法国、英国新能源渗透率都在30%左右,对新能源车接受度很高。尽管因为贸易壁垒的存在,没有叩开美国市场,但美国确实担心。美国2023年乘用车销量1500万台,新能源渗透率11%。中国2023年乘用车销量3000万台,新能源渗透率35%。美国市场无论市场规模,还是新能源车的发展,都不如中国。
美国更担心中国车企以墨西哥为跳板,在墨西哥成立相关公司,从墨西哥把汽车以及相关零部件出口到美国。
毕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阵营的汽车产业,对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来说,都是支柱产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就业人口与GDP产值的贡献。
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要对中国汽车下手,也顺了欧洲老牌车企的心意。
前一阵子德国人把从中国进口的22辆大众ID6集中销毁,销毁的全部费用让进口经销商承担,本质上也说明了,这些老牌汽车大国,需要贸易壁垒的保护,否则支柱产业堪忧,他们之间其实都有着共同的利益。
因此,综上来看,我们依然要警惕美国可能会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搞芯片封锁之类的,从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来看,与智能手机不同的是,三电核心技术以及重要零部件基本实现了国产化。AI 算力芯片有昇腾,车载算力,其实华为也有解决方案。
目前德州仪器等的这些芯片,完成国产替代并不难,因为汽车对空间和功耗的要求,其实比手机低很多。其他相关射频,以太网交换芯片,MCU 等等,其实国产化替代也是可能的。
关键是,中国在电动汽车产业链中把持着电池、锂、石墨、镍等关键矿产资源与技术,没有中国,世界上其实造不出电动汽车的电池。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上的核心部件,美国能限制中国的部分是非常少。相反,如果美国想要发展电动汽车,就必须依托于中国产业链资源与技术。
但是因为汽车要往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需要的芯片越来越好,算力越来越高,这也是为什么英伟达的市值一飞冲天,如果美国限制住这方面的产品以及供应链提供,对于国内部分玩家来说,会在产品的性能与竞争力上造成一定的限制,同样还可能在锂、氮化镓等原材料上下手,或是通过各种手段打击这方面的代表企业。
中国车企该如何应对?
在过去燃油车时代,西方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时候,打出的是“开放贸易”的旗帜,但如今在智能电动车的浪潮中处于不利地位时,开始转向贸易保护。美国的呼吁与限制,可能带动其他欧洲国家出台限制政策。由于目前中国车的出口最大的市场是俄罗斯,东南亚等市场,有影响,但不大。不过中国厂商还是要有更早的思想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政府正在打算签订一个行政法令,限制中国智能汽车和相关零件进口到美国,还把范围扩大到所有第三方国家的电动车和零部件。
对于部分车企来说,当下需要在第三世界国家、东南亚市场等美国影响力较弱的市场打开销路,但是如果美国把零件与汽车范围扩大到第三方国家的电动车和零部件,那么这不仅影响到在美国布局,也可能影响在其他国家的布局与销售。因此,对于拜登的放话,我们不可轻视。
因为由于不对等的力量,美国可以对我们封闭市场,但是我们无法对它封闭市场,原因在于,一些关键技术,我们离不开国外供应商。但是国外供应商有时候却受制于美国的“长臂管辖”,荷兰光刻机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因此,基于这个方向,最关键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底层技术主导权不能丢,尤其是在芯片和操作系统上。现在在芯片领域,国内已经在不断自主化,但也存在短板——在汽车操作系统,智能控制系统、人工智能模型等领域,国内需要重视起来了,再也不能重蹈智能手机市场的覆辙,把主导权拱手让给竞争对手,从而可以卡我们脖子。
美国要做的事情或许不仅仅是把中国的智能汽车挡在美国门外,而是不让中国新能源汽车主导全球市场。市场已经变天,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取得优势地位,但是我们依然需要有危机感。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国外的担忧与围堵,何尝不恰恰说明了中国新能源车企在走对的路?但从现在来看,海外市场也是最难的路,中国车企要做的是从智能车操作系统到核心芯片领域补齐短板,自主技术的全方位升级——中国电动车供应链中,用了多少不可替代的美国技术,目前需要国内的头部大厂去好好筛查一下,尽快实现关键技术全替代,否则这种隐患,会一直存在。
从基础底层到产品层做到更高的标准,从产品品质到供应链、基础底层全方位没有短板的时候,降维式的产品力对消费者的冲击力是非常直接的,这种“高墙围堵”的策略的最终或也难以阻挡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崛起,我们对此保持期待。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