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毛主席邀救命恩人参加国庆,见面后却道:你不是背我的那个人

摄影圣典 2024-12-13 17:45:13

1953年,国庆节前夕,毛主席特意给自己曾经的救命恩人写信,邀请他来北京观礼。

然而,等人到了北京后,毛主席却一针见血道:“你不是当初背我的那个人……”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毛主席的“救命恩人”究竟是谁?

突遇变故

1929年,春节刚过,老蒋便又立即发动重兵向井冈山攻来。此次敌人的兵力和攻势,都要比以往更加雄厚、更加猛烈。

毛主席审时度势,决定带兵转移,保存革命火种。随后,他便命彭老总率领红五军继续留守井冈山,大部队则向赣南行进。

然而,等红军到达闽西后,收到消息的老蒋便又立即派兵追了过来。

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兵分两路:由朱老总带领一队去连城新泉进行反围攻战斗;由毛主席带一队,前往龙岩城建立革命根据地。

此时的毛主席因为连日的奔波已经患上疟疾。但为了大局考虑,他并未声张此事,依旧没日没夜地操劳着。

就连警卫员都不知道他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了。

不久后,组织准备在闽西召开重要会议,并将会议地点定在了上杭蛟洋。

毛主席收到消息后便立即出发了。但龙岩城离上杭城有一百多公里的距离,主席又身患重病。因此,刚出发没多久,主席便病倒在了路上。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主席竟然强撑着病体工作了这么长时间。大家本想派人向组织说明情况,让主席先回去养病。

但主席清醒后,却坚持要继续赶路。贺子珍担心他的身体,便提议找人替他参加会议。

但毛主席却挥挥手道:“如今形势严峻,应该以大局为重。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党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这病算不了什么,我能坚持。”

就这样,在他的坚持下,一行人继续上路了。这次大家刻意放缓了前进的脚步,留出了让主席休息的时间。

一行人用了两天才到达目的地。本来在众人的照料下,毛主席的病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但到了上杭蛟洋,开了几次会后,主席的病又犯了。

并且这次的病情比以前更加严重,主席连站着的力气都没了。

此时敌人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主席这种状态肯定是没办法转移的。组织最终决定,由粟裕护送毛主席前往金丰山区疗养。

那里位置偏僻,人烟稀少,敌人应该还找不过去。金丰地区的干部得知后,立即派人过来迎接。

此次行动,毛主席装扮为一个教书先生,并化名为“杨子任”,因此众人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当地的干部接到人后,却为该如何安置主席发起愁来。

亲善的毛主席

此地虽然村民不多,但人员混杂,保不准会有目的不纯的人向敌人通风报信。

毛主席也提出建议:“最好住在有革命背景的老同志家中。”

这时,旁边一个干部突然站起身道:“我想起一个人来,住在牛牯坡村的陈添裕,之前参加过赤卫队。他的思想和品行都不错,是个非常可靠的同志。”

“不过他家条件不太好,住在山沟子里。”

毛主席却道:“大家都是干革命的,还在乎什么条件好坏。倒是我们要不好意思打扰人家了。”

就这样,一行人住进了陈添裕的家中。

陈添裕虽然不知道毛主席真正的身份,却也明白他应该是个“大人物”,心中十分激动。

他在参加赤卫队时作战非常勇敢,帮助老乡们打了不少地主和土豪。后来在一次战斗中,他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便回家养伤了。

等他伤好想要重回部队时,大部队已经转移了。他心中一直感到遗憾,如今见组织还惦记着他,还愿意信任他,他心中十分感动。

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们一家便细心地照顾着主席。家里的粮食少,他宁可一家人饿肚子,也要让主席吃饱。

有一次吃完午饭后,主席想找陈添裕一家聊聊天。结果,他推开屋门后,却发现一家人正围坐在桌子前喝野菜汤。

主席这才知道,陈添裕将家中的粮食都给了他们,一家人平时只能喝点野菜汤充饥。

主席既愧疚又感动,他将身上的银元都交给了陈添裕,当作自己的伙食费。

但陈添裕却始终不肯收,他这是自愿为组织做事,可不是为了卖粮食。

见他不肯收,毛主席便悄悄将银元放在了他们的枕头底下。

等着主席身体好转后,便时常带着警卫员一起帮陈添裕一家做农活。日子一天天过去,陈添裕对主席更加敬重,两人之间的友谊也更加深厚了。

但好景不长,当地土豪张克识很快就发现了主席一行人的踪迹。

“你不是背我的那个人”

他认定这是我党的重要领导,于是立即将情报告知了当地的国民党军官胡道南等人。

收到消息后,胡道南立即集结了六百多人,气势汹汹地向牛牯扑包抄而来。

负责护卫的粟裕得知消息后,立即带着警卫连前去迎敌,并派人告知主席立即转移。

敌我兵力悬殊,粟裕只能边打边退,为主席转移争取时间。

陈添裕收到消息后,立即跑回家,将情况告诉了主席:“杨先生,有情况,赶快转移!”

当时毛主席身体还没完全康复,禁不住剧烈运动。而他身边的贺子珍也已经有五个月身孕,经不起奔波。

经过商量后,贺子珍跟着警卫员先行离开了。而陈添裕则与另一个赤卫队员用担架抬着毛主席向后山跑去。

但满山都是荆棘和灌木,道路极其险陡。在行到中途时,身后的枪声越来越近,

陈添裕也急出满头大汗。

情急之下,他放下担架,对主席说:“杨先生,我背你走。”

没等主席说话,他便一把背起主席,猛地向山上跑去。主席身材高大,重量并不轻,但陈添裕却一刻也没停顿,一口气跑出了十几里。

他边跑边想,就是累死自己,也要保证杨先生的安全。终于,他们成功抵达雨顶坪村,躲开了敌人的搜捕。

毛主席看着他被累得气喘吁吁,不禁感激道:“这次多亏了你,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陈添裕之所以这么拼命,除了对组织的忠诚外,还有着他对主席的个人感情。

在与主席相处的这段日子里,他知道主席是个爱护人民的好领导,所以才会不顾一切地保护他。

第二天,主席便在组织的保护下,离开了金丰大山。临走时,主席还给他留下了一张3元钱的白纸欠条,嘱咐他在革命胜利后去找自己。

但陈添裕却并未放在心上。二十年过去了,革命终于胜利了,那张欠条早就没了踪迹。

但毛主席却始终惦记着这淳朴的一家人,惦记着救命恩人陈添裕。

1953年,国庆来临之际,毛主席特意派人去邀请陈添裕来北京观礼。陈添裕这才知道,自己当初救的人竟然是毛主席。

他心中十分激动,但他的妻子马上要临产了。左右为难之际,他便将上京的机会给了弟弟陈奎裕,嘱咐他代替自己见一见毛主席。

原本过了二十多年,兄弟俩都以为主席早就忘记了陈添裕的模样。

岂料,主席见到陈奎裕第一眼,便认出了他:“你不是背过我的陈添裕,你是他弟弟。”

陈奎裕有些惊讶,忙问主席是怎么认出他的。主席笑着说:“你个子太矮啦,只有你哥哥那样的高个子,才能背得动我。”

“我在牛牯扑的经历是刻骨铭心的,我一直惦记着你们啊!”

陈奎裕回去后将这番话讲给哥哥听,陈添裕感动得落下泪来。

毛主席是真的将人民放在了心上,所以即便过了24年,主席还是能一眼认出究竟是不是他。

我们能有这样好的党,有这样好的人民领袖,实在是一辈子的荣幸。

3 阅读: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