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方塔园

老刘评旅游 2024-07-01 04:11:53

松江方塔园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是一座以观赏古代遗迹与历史文物为主的园林式公园,国家4A级景区。松江方塔园不仅是一座展示古代遗迹与历史文物的公园,更是一座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审美的艺术宝库,被誉为“上海露天博物馆。

方塔位于方塔园的中心,建于北宋熙宁、元祐年间(1068-1093),是国内保护较好的古塔之一。方塔系砖木结构,九级方形,高42.5米。因袭唐代砖塔风格。斗拱大部分保留宋代原物;券门上的月梁,外檐之罗汉枋、撩檐枋等均为原物,是江南古塔中保存原有构件较多的一座。1974年重修,恢复腰檐、平座、栏杆等。

方塔形体优美,玲珑多姿。方塔以“秀美”誉冠东南,艺术性极强。方塔的特点是塔身瘦长,塔檐宽大,形体犹似一位身着长裙,亭亭玉立的少女。为我国南方古代建筑中所少见,成为古城松江的象征。

天妃宫,作为现今上海地区唯一幸存的妈祖庙遗迹。天妃宫大殿俊秀,飞檐翼角,基座坦荡,台阶开阔,面宽五楹,廊道萦回,梁柱粗硕,轩昂伟岸,气势恢宏,体现了晚清建筑的特色。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也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堑道以丈许工整地花岗石为材料,运用古壕甬道形制,筑砌于山坡之间,时直时曲,时凸时凹,曲直有度,富有变化,是全国其他公园所未见的。堑道的设计是冯纪忠教授晚年的杰作之一,带着一种隐隐约约的中国传统美学意境,力求通过堑道等元素,传达千年前的宋代精神,展现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氛围。

堑道是一条连接方塔园东侧与天妃宫的通道,好似一条穿越时空的历史隧道。

望仙桥是松江方塔园内的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桥。望仙桥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上海地区现存最古老的石板桥之一。它不仅是上海最古老的石梁平板桥,也是上海独一无二的典型宋代梁柱式木石结构桥,故又名宋桥。

望仙桥全长7米,宽3.2米,高2.2米,整座桥外形朴实,结构简练。桥南北走向,与著名的方塔相映生辉。桥面原先由四块略呈拱形的条式紫色武康石构成,线条流畅。两边墩座由石砌就,桥外侧雕饰沿边,视觉上给人以立体感,沿边下方刻有简练素雅的莲花纹图案,图案古朴。据记载,宋代以后,方塔上曾经有鹤在塔上筑巢,时时在方塔周围飞翔,泪声清清,分外动人。道教传说,仙人都是“乘鹤来去”,说站在桥上可以看见乘鹤而来的仙人,因此定名为“望仙桥”。

照壁,建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原为松江府城隍庙的影壁,与府城隍庙大门相对。在抗战初期,府城隍庙被日本飞机炸毁,惟独照壁幸存,是上海乃至全国最古老、最精美、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大型砖雕艺术珍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照壁高4.75米、宽6.1米,为大型砖刻浮雕,气势轩昂,风采独具。约30平方米的壁面,雕刻内容十分丰富,画面设计形象生动,刻艺精湛,立体感强。照壁上的雕刻不仅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能,还反映了明清时期松江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特别是照壁正中刻着的“犭贪”怪兽,是贪婪的象征,明清时期,在松江任职的大小官员都到此祭拜,以示清廉。

古水陆池是松江方塔园中最古老的遗迹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古水陆池原凿于五代后汉乾佑年间(948年),当时位于华亭城内市河边上。建园时保留这个池,对照壁起保护作用。同时带着一种隐隐约约的中国传统美学意境,堑道的设计巧妙地将游客引入历史隧道。

铁笛舫位于松江方塔园日月湖畔,是仿元代名士杨维桢之画舫而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方塔园内的一个重要景点。铁笛舫得名于元代名士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别号铁笛道人。杨维桢是元代浙江诸暨人,以其文学才华和书画艺术著称。铁笛舫不仅是观赏湖光山色的绝佳地点,也是了解和研究上海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湖南岸是开阔而平坦的草坪,缓坡入水,岸边散植丹枫,由北南眺,乌桕衬托着背日丹枫,晶莹剔透。从古建筑的神奇到自然风光的秀丽,从竹林幽雅到花卉奇采,整个方塔园显得既严整和谐,又自然多趣。

0 阅读:8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