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右浪潮,大国博弈的插曲!

大渔的江湖 2023-12-03 21:15:53

短短二三年,过去四十年,经常混迹于拉美地区的政治强人,似乎正潮水般涌现。

韩国的尹锡悦,菲利宾的马科斯,荷兰的海尔特·威尔德斯,阿根廷的哈维尔·米莱,其余如德国,法国,意大利,极右翼浪,已有席卷全球之势。

最有意思的是,越是这样的人设,越是受到本地人的狂热追捧,问题是,如果这一套这么受欢迎,全球化又是如何运行四十年之久的?

90年代互联网革命爆发后,先发国(美国)依靠着这股垄断级的科技,获得巨额利润的同时,原本没什么利润,只是维持稳定,被先发国紧紧攥在手中,被后发国紧追不放的老产业,其重要性不经意就变成了昨日黄花,继续留在手里,颇有些弃之无味,弃之可惜,唯有放出去,利用后发国的土地,人口,资源,才可重新获得利润。

后发国在这一阶段,虽然也付出了不少,可只要拿到了入场券,后期再学会分工合作,在财富,技术,思想,等等方面,多多少少都是有收获的。

考虑到全球后发国的数量远大于先发国,这种模式,完全可以通过反复转移的方式,获取更高的利润,同时获得的利润,又可以为新产业的研发,添砖添瓦,这种一石多鸟的策略,足以让任何一个资本心动,这也是过去几十年,这些产业链,能够从日本,韩国,东南亚,我国以及非洲来回流动的根本原因,说白了,将蛋糕做大了,有人吃肉,有人喝汤,才是各国合作的基础!

而现在反对的原因,自然也不难猜测,新的技术革命遥遥无期,旧的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红利,已经微乎其微,换句话说,先发国现阶段所持有的先进产业链,已经成了他为所不多,还可以盈利的饭碗,作为他生存的根本,他不愿意,也不可能再如过去一般,将这些仅存的产业转移给后发国,甚至为了防止后发国追赶过快,挤压到自己的产业利润,会动用一切手段打压其发展,为了保持盈利增长,某些情况下,也会通过一些手段,让自家小弟的产业,顺从的迁移到美国!

结果就是,好端端一个合作了几十年的全球化,似乎一夜之间,到处都充满了不满,后发国觉得镰刀越来越大,好处越来越少,在这么干下去,牛马丢都没得当,先发国家同样觉得,为了维持全球化,我付出了这么多的成本,拿到的收益却越来越少,不割你点韭菜,拿什么来填补“亏空”,这个平台还怎么运行下去?

这个世界也永远不缺聪明人,既然参与的好处太少,那就少参与甚至不参与,反倒是舍弃参与成本的同时,时不时的背刺一下他国,却获得了巨大利益,还顺带稳固了自身的地位,那么必然有更多的国家争相效仿。

客观的说,以上一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行为,从始至终的目的也只有一个,顺应大多数的人“需要”,守住自家的生存边界,参与全球化,是为了让生活“更好”,去全球化,同样也是为了让生活“更好”。

以往的增量是多国一起获得,最大的纷争,无非谁吃肉谁喝汤,而现在,连汤都已经没得喝,还要保持以往的增量,只能在存量下做加减法,通过非常规手段,从其他国家口中,强行拿走更多的蛋糕份额。

以上这些事,虽然没办法从正常事物的角度来解读对错,但可以肯定,对整个产业链的长期打击是巨大的,短期内,对单独的个体或国家却是有利的,甚至有可能实施的越早,所获得的利益越大,各国的一些聪明人,自然是趋之若鹜。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以上的路径,不仅是大周期末尾,人性的必然的挣扎,亦是全球资源再分配的必经之路!

自打2018年,中美竞争明面化后,世界似乎开启了加速器,稍微有点科技含量的国家,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科技计划,如欧洲的“地平线战略”(Horizon Europe),日本的“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战略,韩国的“半导体强国战略”,其目的,无非是想保护自家的产业链份额,保护自家的产业盈利,亦是防止自家的普罗大众的,滑落到生存边界之下。

表面上看,这么多制造强国,如此集中的推出了科技战略,试图对全球的蛋糕进行再分配,对我国的产业升级也形成了巨大阻碍,实际上,受损最为严重的还是美国。

有些朋友或许又该奇怪了,这些不是老美的小弟就是他的盟友,他们变强了,老美的总体实力理应会增强,受损是几个意思?

过去四十年的产业链大循环,无论美国现在怎么嚷嚷,他始终是获益最大的一方,其根本原因,在美国制定的规则下,每个国家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都是计划好的。

美国位于顶端,引领创新和一些高端制造,欧日韩专心于,打磨更精细的高端设备,我国,东南亚,拉美组装产品,降低生产成本,俄国,中东,非洲,则提供能源,凭心而论,这套波及全球的贸易大循环,可以让每个国家都通过自己的优势产业,将全球的分工合作提高到史无前例的高度。

反过来说,如果各国不再“安分”,有心参与全球产业链竞争,付出巨大成本的老美,其收益只会急剧下降。

首先可以预见到是,各国如今的追加的各种投资,都是通过举债而来!

但是债是要还的,竞争也是极其残酷的!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量的资金流入生产端,原有的需求必然会减少,大部分人的生活,亦会受到影响,假如不满的人群因此而增加,又会倒逼这些国家的有形之手,增加对外搞事的心态。

等到竞争结束,多数国家,要么因生产成本过高,被市场所淘汰,被动的走向失败,要么生产极其成功,大量的商品,将会集中的投放于市场,产能过剩将席卷全球。

也就是说,能够占领市场,收回成本并盈利的终归是极少数,而那些失败国家的处境,可是相当不妙。

为了填补举债带来的损失,要么以债以债,靠印钞来解决问题,问题是,如果你产业链竞争已经失败,此时还加大印钞的力度,货币和汇率势必双双大贬值,生活成本剧增之下,保不齐就是阿根廷的版本。

不印,靠着节衣缩食,缩减财政来还债,货币和汇率或许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只是大家习惯了以往的好日子,别说是削减,就是维持,都会有许多人不满,到那时,这些人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会干出什么不好说的事情,可就说不准了。

尤其有趣的是,假设这么做的国家不可逆的几何式增长,整个产业链大循环,无疑会失去以往的秩序,以往的合作基础,朝着更加脆弱,更加碎片化,更加低效的方式运转,而作为这个平台的缔造者,原有的大商家不是要自立门户,就要是重启贸易规则,美国,又怎么可能置身事外,怎么可能不遭遇损失!

或许有朋友要问,这种情况真的会发生,亦或是不可更改?

很遗憾的告诉各位,人之所为人,是因为会思考,会反抗,当感觉到自身的利益受损,普通人会本能趋向于保守,趋向通过甩锅的方式,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贫困,假如这种情绪的人积累的足够多,就算是资本也不可能违背这个趋势。

1929年的大萧条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内部贫富差距过大,又刚好遇到经济危机,此时要是没有对外转移矛盾,愤怒的人群只会将刀口指向他们,在舍弃他人,保护自家的资产,还是舍弃自家的资产,去保护他人之间,该怎么选择,已经一目了然!

某种意义上,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不将原有的利益链条打散,位于顶端的,一样也会出现马太效应,只有让它的成本大于它的收益,才是削弱他的好办法。

我国在这场竞赛中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能够调动的资源固然不如美国,但通过不断扩大自己的小圈子,和自身庞大的组织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稳定大家的生活水准。

同时因为体制原因,我们有能力,也有毅力,牺牲一些短期利益来获取长期利益,而类似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反倒有可能因为顶层的不稳定,形成口号式竞争,内耗式竞争,甚至将竞争所需的资金,直接拿去发福利,单从这些角度,我国无疑可以用最小的成本,发挥最大的功效!

16 阅读:100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