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中南海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毛主席在秘书张玉凤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从房间里走出来,脸上挂满了难得的笑容,他对来人埋怨道:“泽荣啊,你怎么这么久也不来看我呀?”
还没等对方回答,毛主席又问了一句:“泽荣呵,还有泽连,怎么就这么多年不来看我呢?”
说着,他的眼角已经湿润了。
“三哥,我们都想看你呢!但又怕打扰你的工作,就,就……”
“所以就不到我这里来了?”毛主席继续埋怨道,“就连我也不看一下了?”
这时,毛主席已是年届80岁的老人了,他的这位特殊的客人毛泽荣也已经75岁了。
毛主席接二连三地质问,让毛泽荣无言以对,也让他的思绪回到了20多年前……
一、九弟泽连
毛主席反复念叨的“泽荣”、“泽连”,是他的堂兄弟。
其中“泽连”是和他血缘关系最近,但也是生活最困难的一位亲人。
毛主席的祖父毛恩普与毛泽连的祖父毛恩农是亲兄弟,毛泽连的亲姐姐毛泽建还过继给了毛主席的父母当女儿。
毛家“ 泽 ”字辈共有兄弟十人,其中毛主席排行老三,毛泽连排行第九,所以,毛泽连称毛主席为“三哥”,主席称毛泽连为“九弟”。
毛泽连比毛主席小20岁,早年也曾跟随毛主席在老家韶山参加革命。
1925年,毛主席在韶山领导农民运动 ,年仅12岁的毛泽连就积极报名了儿童团,每当农民协会开会或组织活动时,毛泽连就主动担负起了站岗放哨、传递消息的任务。
四年后,毛泽连24岁的姐姐毛泽建, 在国民党反动派一次搜查行动中不幸被捕,然后遭到残忍杀害。
之后 ,敌人气势汹汹来到韶山东茅塘毛家,想要将其他毛家人一网打尽。
毛泽连得到消息后,急忙带着母亲和两个弟弟连夜逃了出去,才免遭敌人的毒手。
不久之后,毛泽连加入共产党,接到了组织派给他的任务——为韶山的地下党送信。
但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毛泽连遇到了敌人,为了保护信件,他情急之下跳到路基下躲藏,结果左眼不幸被树枝戳伤。
由于当时正处于白色恐怖下,毛泽连没敢到医馆看病,只是在家中简单包扎了一下,不幸的是,他的左眼很快开始发炎、化脓并感染了右眼。
不到20岁,满怀报国之心的毛泽连,双眼几乎失明。
就在这时,毛泽连的新婚妻子忍受不了丈夫的这副模样,毅然离他而去。
更令他伤心的是,他的战友和入党介绍人由于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在1930年前后先后牺牲,因此,毛泽连一直无法恢复党员的身份。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连曾无比遗憾地向主席三哥提起此事,毛主席安慰道:“你是不是党员都没有关系,你为革命,为党的事业做了那么多贡献,大家都不会忘记你的。”
听到主席这么说,毛泽连压在心中多年的一个遗憾才算了了。
作为毛家留在韶山的唯一一个男劳力,毛泽连不仅要照顾同样双目失明的母亲,还要照顾毛泽民的幼女毛远志、毛华初,毛泽青的童养媳庞淑谊。
1937年11月,毛泽连在党组织的指示下,又接回了毛泽潭的夫人周文楠、儿子毛楚雄及岳母一家。
虽然一大家人在一起互相有个照顾,但这些大多是老弱病残,他们的生活困难可想而知。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连听说三哥当上了国家主席,非常骄傲也非常高兴,在老家亲友的眼里,国家主席就是像古代皇帝一样的“大人物”,是可以锦衣玉食,可以为家人安排一切的。
带着无尽的期望和兴奋,1949年10月,毛泽连进京了,他是第一个来到北京,和毛主席见面的亲人。
在分别24年后,毛主席再次见到家乡的亲人,掩盖不住的高兴:
“几十年不见了,都有些认不出了。我很想念你们,也很想念家乡。你们能从韶山来看我 , 我很高兴!”
那一天,他们聊了好久,也聊了好多,在说到为革命事业牺牲的毛家亲人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毛楚雄、毛泽华、毛福轩、杨开慧……时,他们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忽然间 ,毛主席发现九弟的眼睛有点不对劲,便关心地问道:“你的眼睛得的什么病?”
毛泽连便简单讲述了一下当年受伤的经过,毛主席听后长叹一口气,“你才30来岁,就坏了眼睛,太可惜了!”
两人见面后的第三天,毛主席就让毛岸英和秘书田家英将毛泽连带到了北京协和医院,治疗眼病。
住院期间,毛主席还吩咐李敏、李讷两姐妹前去照料。
经过近两个月的治疗,毛泽连的右眼勉强能看到一点光亮。
这期间,他的医疗费、住院费和吃穿花费都是毛主席从自己的工资中支付的。
渐渐地,毛泽连发现,三哥这个国家主席不仅对亲友“客气”,就连他自己也没占过公家的便宜。
他穿的衣服还是带着补丁的,吃的也是粗茶淡饭,就连住的房子、用的暖气,都是三哥自己掏腰包支付的。
在毛泽连住院期间,有人建议主席给这个多灾多难的堂兄弟在老家安排份工作,没想到毛主席当场拒绝了:
“成千上万的先烈为了革命胜利 , 牺牲了他们的生命。 我们活下来的人想事办事总要对得起他们才好 。 你们祖辈都是种田人 ,泽连还是继续回老家种田喂猪稳当 ”。
毛泽连临回韶山前,毛主席送给他一个自己用了多年的旧皮箱,还特别叮嘱道:
“九弟,你有困难,回去以后,不要麻烦政府,你的困难我知道,我今后如能帮你接济点就接济一点,你是我的亲戚,凡事要在乡亲面前带个好头,不能大事小事都去找政府。”
知道了三哥的难处,毛泽连点头应允。
这一刻,他明白了,他们这些亲友不会因为三哥身份的改变,而一步登天、得到特殊优待的!
回到家乡后的毛泽连,虽然日子过得紧巴,但他始终谨记三哥的教诲,一直守着自家的几亩水田,勉强度日。
知道九弟生活的艰苦,此后每年,毛主席都要从自己的稿费中取出200-300元钱,寄给毛泽连。
毛主席在生活上对亲人关怀备至,但在政治上却对他们严格要求,他不断写信告诫亲友:
“慰生六婶及泽连均不要来京”;
“泽连家境困难,待将来再设法略作帮助,目前不要靠望”;
“泽连既要来京,要自己准备路费,不要麻烦政府”……
1950年5月,得知家乡人民过得不好,毛主席特意派毛岸英回湖南看望外婆杨老太太一家和韶山人民,并嘱托岸英一定要去看望九叔毛泽连。
1952年6月,听闻毛泽连的母亲病逝,泽连又不幸摔伤,毛主席内心哀痛万分。
他对这位六婶还是很敬重的,当年,他和杨开慧在韶山居住的时候,就是六婶帮忙照料生活的。
于是,毛主席又特意给九弟寄了300元,并附信道:
“毛泽连来信叫苦 , 母尚未葬 , 脚又未好 , 兹寄人民币300万元( 旧 币 ),以100万元为六婶葬费 ,200万元为泽连治病之费 。 请告他不要来京 ,可到长沙湘雅医院诊治 ,如湘雅诊不好 ,北京也就诊不好了。另寄200万元给泽荣 ,助其家用… … 这些钱均是我自己的稿费 ,请告他们节用。”
之后,不管生活的再艰难,毛泽连也从未打着毛主席的牌子去麻烦地方政府。
毛主席对此很满意,他常对到京的亲人说:“泽连算带了个好头, 我的亲戚们都应该向他看齐。 ”
从 1949 年到 1976 年这 27 年间,毛泽连一共去了北京 11 次,是毛主席所有亲友中去的次数最多的一个,也是毛主席最为惦念的一个。
1976年的一天,湖南政府突然收到一封毛主席的来信,信中说道,他年岁已高,很多事情出不了力了,希望湖南政府能够代替他照顾一下他的九弟毛泽连。
毛主席一生为国为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始终放不下这位堂弟,甚至不惜为他破例求人,由此可见,主席对亲人的感情至深。
1993年5月,吉林电视台的一个摄制组去韶山冲采访毛泽连,在人们的印象中,毛泽连家中出了一位“主席三哥”和一位胞姐烈士,晚年生活应该过得非常富庶悠闲才是。
可当记者到达毛泽连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毛泽连一家依然住在陈旧的老房子里,屋内除了几个掉漆瘸腿的旧家具,别无他物,而年过八十岁的泽连仍然像以前一样,天不亮就去菜地里忙活。
毛主席虽然去世了,但他的精神一直在影响着毛家人。
毛泽连始终记着三哥的话,勤勤恳恳,以身作则,不给三哥脸上抹黑,直到1995年9月29日,83岁的他在韶山医院去世。
除了九弟泽连,毛主席生前最惦念的一位堂弟,还有五弟毛泽荣。
二、五弟泽荣
毛泽荣比毛主席小5岁,在毛家“泽”字辈排行老五,他称呼毛主席也为“三哥”。
1925年,27岁的毛泽荣跟随毛主席参加了农民协会,担任通信员的工作。
但不久之后,大革命失败,毛家亲属都成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对象。
毛泽荣只得隐姓埋名,流落他乡,直到1949年湖南解放后,他才重又回到了家乡韶山。
和毛主席的所有亲友一样,听说三哥当上了国家主席,毛泽荣立即往北京寄了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思念和问候。
当得知毛泽荣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穿,平时连饭也吃不饱时,毛主席二话没说,给这位20多年没见面的五弟,捎去了一件皮毛料。
后来,毛泽荣也如愿以偿的来到北京,见到了朝思暮想的“三哥主席”,他也免不了向主席诉苦:
“家底子穷,老伴有病,我的眼睛又不太好,身边又无儿无女,我实在有困难啊!”
每每这时,毛主席都无奈地回答说:
“泽荣,你有困难,我是知道的。我理解,也同情。但是,我是党的主席,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不能只考虑你一个人的利益。”
毛泽荣没有接话,显然他对三哥这个回答是不满意的。
毛主席虽然嘴上这样说,但心里还是记挂这位五弟的。
像毛泽连一样,毛主席每年也会从自己的稿费里取出200元左右,寄给毛泽荣。
此后,毛泽荣一直在老家种地,他曾多次提出要进京,但都被毛主席拒绝了。
毛主席说:“你是我的亲戚,不能搞特殊化,不能高人一等,今后你来北京,要经过我的批准”,这句话像一道紧箍咒,牢牢控制住了毛泽荣的行踪。
不是他不想去看主席三哥,而是三哥不让去啊……
在所有的亲友里,最让毛主席放心不下的就是泽荣、泽连这两位生活最困难的堂弟。
1976年,毛主席预感到身体已撑不了多久,便专门把李敏、李讷两姐妹叫到跟前,交代说:
“我快不行了,有件事情只好请你们去做,家乡还有两个叔叔,生活的很艰难,连饭都吃不饱,你们要多去看望。”
这两个叔叔,一个是毛泽连,一个就是毛泽荣。
1977年7月,李敏、孔令华带着父亲的嘱托回到韶山,先后来到两位叔叔家,并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100元贴补叔叔们的生活。
三、其他亲友
给毛主席写信寻求帮助的亲友里,除了像毛泽连、毛泽荣这样的堂兄弟,还有文运昌、文涧泉、文润泉等这样的表兄弟,郭梓材、邹普勋这样的同窗、邻居,妻子杨开慧的哥哥、舅舅等。
他们都或多或少为革命出过力、吃过苦,也曾帮过毛主席。
文运昌曾有恩于毛主席,是他当年做通了毛主席父亲毛顺生的工作。
毛顺生才答应了儿子外出求学的要求,否则,毛主席的人生恐怕就要改写了。
1954年,文运昌给毛主席的秘书写信,要求给文家后代15个人安排工作,毛主席看后说:
“这种事,我毛泽东是不会答应的。共产党不同于国民党,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而不是为自己的私利奋斗的。”
郭梓材是毛主席在家乡的私塾同学,后来因生活困难,写信给毛主席要求到北京工作,毛主席也回信拒绝说:
“还以就当地熟悉吾兄情况的友人筹谋解决,较为适宜,同时寄款,为补日用之费”。
从1950年到1962年,毛主席前后寄给郭梓材共计1700元,都是从他自己的稿费中支付的。
杨开慧唯一的哥哥杨开智,曾冒着生命危险积极营救过杨开慧,照顾过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兄弟三个。
毛主席也曾说过:杨家于他是有大恩的。
1949年,杨开智写信给毛主席,希望能在北京找一份工作,或在湖南找到一个相当于厅长级别的工作,毛主席思虑再三,还是拒绝说:
“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央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
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
虽然拒绝了杨开智的请求,但毛主席每个月都会从自己的稿费中固定支出一部分,寄给杨开慧的母亲向老太太,一直到1962年老人去世。
1929年,毛主席的妹妹毛泽建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就义,年仅24岁。
21年后,她的养女陈国生想请舅舅拨一笔款,把养母的墓修一下,毛主席回答说:
“全国烈士很多很多,有千百万人。
现在百废待兴,万事开头难啊,政府搞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哪有钱去修墓啊!
对牺牲的烈士,我们纪念他们,怀念他们,等国家经济形势好转以后,我们要为他们修墓立碑,让后人都记得他们,可现在不行,国家还困难啊,我父母的墓也是一个草坟,有好多人建议重修,我不让哩!”
毛主席在家乡有很多亲朋好友,当得知亲友有困难时,他会毫不犹豫的自掏腰包接济他们,却从不出面为亲友介绍工作。
他对秘书交代说:“我的亲友里,凡是写信要求给安排什么工作的,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
总结:
按理说,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毛主席,帮助有困难的亲友,向组织说一两句好话,也无可厚非,毕竟他们当年都或多或少给过毛主席恩惠,或受过毛主席的牵连。
但毛主席始终坚守原则,从不任人唯亲,以公谋私。
是毛主席不关心他们吗?不!
他内心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亲友们的生活,他一直鼓励亲友们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改善生活,不要有“坐、等、靠”的思想。
毛主席爱亲,却从不为亲谋私利;
毛主席济亲,却从不为亲仗势撑腰。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无情却饱含深情的老人,在生命的倒计时,还无限怀念着韶山和韶山的人。
所以,他才会一遍又一遍的质问五弟、九弟:“你们怎么都不来看我呢?……你们告诉乡亲们,我毛泽东会回来的,这一次回来了,也就不走了,落叶还要归根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