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这次惹了众怒,能挺过这一关吗?
7月29日,七八百商家,围堵了拼多多Temu在广州奥园办公楼,甚至有商家突破重重封锁,进入其25楼的办公室。
这已经是7月第二次被堵,仅仅一个周之前,就有商家来围堵。
拼多多是商家的摇钱树,为啥这些商家要反水?
这些商家是拼多多国际版Temu的商家。
temu是拼多多的跨境电商平台,已经登录75个国家。它以低价中国商品入场,吸引了饱受高通胀困扰的欧美消费者。
temu几乎是目前互联网增长最快的业务,据推测,2024年GMV达到450亿美元。Temu还投入大手笔营销,在美国超级碗上投放广告,风光无两。
商家的反水,因为Temu的罚款。
2024年3月,Temu放出大量罚款名单,原因基本是“售后问题”,且不予解释每单触犯的具体问题;而最低惩罚是不结算货款,最高是在不结算货款的基础上处以5倍商品申报价格的赔付金。
4月份,商家开始大规模抗议,有商家已经去其办公室抗议。
根据媒体报道,Temu上商家的毛利率10-20%,但有商家售后罚款和售后预留金加起来,占总销售额的35%左右。
也就是说,商家辛辛苦苦干一年,不但赚不到钱,还要倒赔百分之二三十。
商家在Temu上卖货,要承担库存、侵权的风险,却也找不到说理的地方。
temu采用的全托管模式,介于平台和直营之间的模式,也就是阿里和京东模式之间。Temu负责物流交易等环节,按照进销差价统计收入,但是Temu并不从商家进货,库存多了要商家自己消化,售后问题也是商家自己解决。
平台一开始给商家流量,对侵权和质量问题视而不见,一旦消费者投诉多了,就直接强硬手法处罚商家。
Temu业务主要在海外,平台跟商家争议,需要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解决。而在香港打官司,费用高时间长,商家也找不到门。
饱受罚款而又告状无门,商家就使用中国特色一哭二闹三上吊,去门口维权。
这跟当年淘宝十月围城,极为类似。
2011年10月10日,淘宝商城发布新规,提高了技术服务费和商铺的违约保证金,引发大量小商家抗议。
规则改变,对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商家来说,无异于是灭顶之灾,他们会奋力反抗,求得一线生机。
13年过去了,当年的淘宝和如今的Temu,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在迈向正规化过程中,跟小商家爆发冲突。
说到底,还是中国制造强大,产能巨大,中国制造了世界31%的产品,但中国消费能力不足,只占全球13%。
这就造成了商家的内卷,拼多多的兴起。
即便拼多多出海,面向全球市场,但是拥挤的中国商家,依然没有什么话语权,在规则和利润上,都得听从平台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