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1月,以王洪文为首的造反派,篡夺了上海市的党政大权,刮起所谓的“一月革命”风暴,随即成立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全国性的夺权浪潮由此开始,当时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绝大部分干部都被打倒,最主要的两个人是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丕显与上海市市长曹荻秋。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曹荻秋的故事。
曹荻秋是四川资阳人,生于1909年,上世纪二十年代,革命成为时代潮流,工农运动蓬勃开展起来,此外,学生运动也搞得风生水起,正在成都师范大学读书的曹荻秋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当时曹荻秋领导师大的“择师运动”,抵制反动校长的就职。
1929年,曹荻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时国民党实行白色恐怖政策,大肆迫害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面对蒋介石倒行逆施的行为,我党不断进行斗争,时任广汉特委书记的曹荻秋领导发动广汉起义,并成立广汉苏维埃政府,起义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26军第1路,曹荻秋担任第二纵队政治委员。
随后,曹荻秋辗转于武汉和上海,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委领导的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任秘书。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涌现出许多救国团体,上海就有一个“上海反日救国联合会”,曹荻秋参加了这个团体的工作,并带领上海学生到南京进行请愿活动,却在1932年因叛徒出卖被逮捕,随即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关押在上海提篮桥监狱。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中共的营救下,曹荻秋终于被释放,中原局成立后,曹荻秋随刘少奇到豫皖苏边区,参加中共豫皖苏边区党委工作,担任中共皖北特委书记。
当时,日伪军不断进行“扫荡”,曹荻秋深入群众,与人民患难与共,不仅领导苏北人民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还为建立江淮解放区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曹荻秋任苏北区党委书记与苏北军区政治委员。
淮海战役爆发后,华中支前司令部成立,曹荻秋担任政治委员,他积极发动群众支援前线,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以及上海的解放作出重大贡献。
上海解放后,二野司令部决定成立随军南下的西南服务团,曹荻秋担任团长,他随军来到大西南,参与了重庆市的解放与接管工作,并担任重庆市委第三书记,此后,曹荻秋又担任了重庆市委书记、市长与四川省委第三书记等职务。
1955年11月,曹荻秋奉调上海,在随后的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增选为上海市副市长,随后,曹荻秋又当选为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与常务副市长等职务,于1965年以全票当选为上海市市长,成为继陈毅和柯庆施之后的第三任上海市市长。
1966年,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风暴席卷全国,上海在那场运动中走在了前列,涌现出无数的造反组织,他们在王洪文的带领下,向上海市委与市政府发起了冲击,“一月风暴”后,随着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曹荻秋被打倒,还遭受非法关押。
当时,张春桥和王洪文极力想要将曹荻秋打成“叛徒”,为此不惜捏造材料对其进行诬陷,王洪文说:
“曹荻秋的问题否定了,我们就都被否定了,张春桥不是要下台了吗?”
此后,上海多次要求中央对曹荻秋定为“叛徒”,但中央一直没有定案,1976年3月29日,67岁的曹荻秋含冤而逝,始终没有等到还他清白的那一天。
1978年6月,经中央批准,上海市委举行了曹荻秋的骨灰安放仪式,为其彻底平反,恢复名誉,还派专机将曹荻秋的骨灰接到北京放入八宝山革命公墓,以告慰这位革命同志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