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什么恨张居正?

书童读史 2025-01-16 22:57:29

当张居正最后一次请求致仕归乡的时候,此时的万历皇帝朱翊钧,还在盛情挽留。

此时的张居正,对于他以后的下场,他其实已经猜到了些许。朱翊钧是张居正亲手培养出来的帝王,从朱翊钧年幼时候的少不更事,到手握大权的帝王,张居正在朱翊钧的身上,倾注了太多心血。

对于朱翊钧的薄情,他也非常明白。伴随着张居正的病重,他的生命也进入了倒计时。

朱翊钧看着张居正,心里的恨意也在肆意生长。

为什么朱翊钧对于张居正如此恨呢?

从朱翊钧的生活环境看,张居正在少年时候的朱翊钧的心里,接近于一个严父的形象,加上在朱翊钧的少年时候,李太后还时不时拿张居正作为挡箭牌,朱翊钧做的不好的地方,李太后就把张居正拉出来,让张居正处理朱翊钧。

这一招对于朱翊钧年少时候,是好用的,但是随着朱翊钧的长大,慢慢体会到皇权在手,天下他有的感觉,自然而然,对于权力更加渴望。

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手里的权力也是极大的,这时候,张居正手里的权力和朱翊钧的皇权,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真正让朱翊钧对于张居正产生恨意的重要原因,还是李太后拉张居正作为挡箭牌,旁敲侧击朱翊钧,如果朱翊钧做皇帝不合格,可以换一个人当皇帝。

这件事情让朱翊钧真正意识到,把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性。大权在手,不仅仅为了权力,也是为了保命。

张居正对于朱翊钧的直接威胁,是朱翊钧对于张居正产生恨意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张居正对于朱翊钧这种非常严格的教育,也会让朱翊钧产生叛逆心理。

就算是皇帝,也得需要心理开导。

这种叛逆心理的加持下,当张居正死后,在有心人的引导之下,就会让朱翊钧对于张居正的恨意更大。

张居正对于朱翊钧那么严格,但是张居正自己的生活,是比较奢靡的,虽然未必像《明史》写得那么夸张,但是张居正的生活,和简朴是不沾边的。

张居正在生活上,还是挺懂得享受的。张居正自己生活奢靡,但是对于朱翊钧要求严格,这种对比,还是容易让朱翊钧心态失衡。

从《明史》的记载看,张居正被抄家的直接原因,正是被有心人的推动。朱翊钧宠幸宦官张诚,而宦官张诚又和冯保的关系非常差,被冯保排斥。

正所谓同行是冤家。张诚回到宫中,把张居正和冯保的各种事情,报告给了朱翊钧。还告诉朱翊钧,他们的财富,超过了皇室。

朱翊钧其实是个非常贪财的人,面对着张诚的汇报,朱翊钧心动了,再加上御史李植极力弹劾徐爵和冯保相互勾结之事。于是,冯保也跟着倒霉了。

徐爵被逮捕入狱,冯保后来被贬到南京,金银财宝被没收。这时候的朱翊钧,更加怀疑张居正的府里有巨额财富。这颗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生根发芽只是时间问题。

一些官员看着朱翊钧的脸色,把见风使舵,墙倒众人推发挥到极致,纷纷弹劾张居正。再加上张居正改革,本身就得罪了很多人。于是,对于张居正的弹劾奏折,就像雪花一样,纷纷落在了朱翊钧的案头上。

御史羊可立,指责张居正陷害辽庶人朱宪㸅,朱宪㸅的妃子上疏申冤,并且说辽庶人的价值不菲的金银财宝,都在张居正的府里。

这直接让朱翊钧再也不顾往日的和张居正的情分,下令去抄张居正的家。曾经人声鼎沸的张府,这时候成了这些官员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

在张诚等人即将到达张府的时候,荆州守令,提前去张府登记,并且封锁了张家的大门。张居正的子女为了避难,躲在了空房中。人间惨剧发生,等张家门打开的时候,已经饿死了十多人。

张诚等人抄张居正的家,得到黄金一万两,白金十多万两,这远远没有达到朱翊钧的心理预期。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在严酷的刑罚之下,被迫承认寄存了三十万金在曾省吾,王篆以及傅作舟那儿,后来张敬修自缢身亡,张居正的弟弟张居易,也被发配充军。

在朱翊钧抄张居正家后,没有人敢为张居正说太多好话。作为多次在教育朱翊钧的过程中,拉张居正作为挡箭牌的李太后,也保持沉默。

从这些事情里,都可以看出来,朱翊钧对于张居正的恨,究竟有多强烈,所谓的那些情分,在权力,财富面前不值一提,君臣之间,真就是伴君如伴虎。

对于张居正,我常常想到一句话,虽千万人吾往矣。他的改革,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以至于后来墙倒众人推。张居正在改革的时候,想到过他的结局会这么惨烈吗?

像张居正这么聪慧的人,他应该想到过他的结局可能不会太好。

在张居正之前,已经有很多人因为改革而身死,张居正那么聪明,他又怎么能不明白?

其实张居正的改革,已经在尽量温和,张居正是个懂得变通的人,但是在绝对的权力和利益面前,随着朱翊钧的大权在握,在张居正死后,谁也无法保住张家。

朱翊钧是张居正亲自培养出来的薄情君王,所谓帝王之术,张居正也知道这些无情之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步步走下去的张居正,即使他想回头,他也回不了头了。

史料参考:《明史》《明实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