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武会霞河南职业哭丧女一年哭70多场磕头上万次,每场挣700元

美美说娱 2023-10-24 13:49:58

哭灵人是带着逝者行完阳间最后一程的人,在安徽、河南农村等地常见,这是对逝者的一种追思,同时也是子女为老者尽孝的一种方式。正因为有这样的需求,哭灵人这一职业也应运而生。

河南就有一个知名的职业哭灵人武会霞,她一年的时间里基本上要为七十多个逝者哭灵,每场丧礼上,需要磕头近万次。

这位哭灵人在一场丧事上哭下来,大约能挣得七百块左右的报酬,有时候若是运气好遇见富有或者大气一点的人家,还能收到一些小费作为奖励。

不过在世俗的眼光中,凡是和“死”、“逝”等相关联的事,人们往往很忌讳提及,甚至遇上了这种事还会尽量避而远之。

若是一家人里有人做哭灵人的工作,其家人也会认为这是很不吉利的事情,大多会提出反对。可是为什么武会霞会成为了一个职业哭灵人呢?

无奈入行

在部分地方,哭灵人也被称作哭婆,她们通常需要在逝者的灵柩或灵位面前大声地痛哭,以痛哭来带动逝者亲人的悲痛情绪,让亲朋们对逝者的离开感到悲愁无限。同时也是一种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切哀思,用来寄托亲人向上天的哀求。

武会霞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哭灵人,还得从她的家庭说起。武会霞住在河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由于过于偏僻,山村与外界的联系也变得很艰难,整个村子里的村民几乎都只能靠种地为生,而武会霞一家人也不例外。

武会霞家是一个极其破败的泥造茅草屋,家里有个老母亲已经九十五岁,并且身患重病,还有嗷嗷待哺的小孩。

武会霞夫妻二人常常在地里忙活一整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但是最终获得的收成,仅仅能够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和母亲的治疗费。

武会霞在一日日的辛苦劳作中受尽了苦难,她不愿意自己一辈子就这样痛苦地过去,于是她总是会留意有没有别的自己能干的事。

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武会霞知道了哭灵人这个职业,她发现哭灵人在哭完一场丧事之后,主人家常常会给哭灵人一笔高昂的费用以作感激,甚至遇上一些阔绰人家还能给小费。

武会霞很是惊奇,虽然以前参加别人丧礼的时候,曾经看见过有人在一旁哭泣,但她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还有把这当成职业的。

震惊之余,武会霞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她心中暗自思忖着,既然别人有这个需要,那么自己若是去做一个哭灵人,说不定收入能比现在做农活增加不少,到时候家里的日子也可以过得宽松一点。

怀着这样的想法,武会霞几乎夜不能寐。因为她知道,在常人的眼里,哭灵人这份工作有多不吉利,甚至担心,如果自己真的走上这条道路,那么这样的不吉利是否会殃及到家人,给家人带来什么不幸。

武会霞夜里躺在床上的时候辗转反侧,她思来想去,觉得自己不应该去做。但是一想到家里清苦的生活条件,武会霞不免又动起心来。

此后,她还是下定决心,自己需要这一份工作,至少比现在当农民挣的钱多得多,也能为家里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还可以给重病的母亲看病。

于是武会霞找到丈夫,想先和丈夫透个气,看看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话到嘴边,武会霞却又无法说出口来,心中还是会犹疑,这一次倒不是在想自己要不要从事这个职业,而是在担心丈夫会不同意她的决定。

但如果不说破,也不知道丈夫会不会同意。在反复的纠结之后,武会霞终于鼓起勇气,讲事情的原委全部讲给丈夫听,告诉他自己想去当哭灵人。

武会霞说出这话之后,丈夫立马提出了反对,他认为这是一件特别不吉利的事情,绝不允许妻子去做。

武会霞早就料到丈夫会这么想,于是又将做哭灵人的“好处”一一说给丈夫听,尤其在武会霞说道改善家庭条件时,丈夫才终于做出妥协。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现在既然有这样一个“赚钱”的方法,也别讲究什么吉不吉利了。

摸着石头过河

此后武会霞便摸着石头过河,顺利地走上了哭灵人的道路。第一次哭灵,武会霞内心很忐忑,毕竟自己从未哭过灵,对于其中的内容和流程她也都不熟悉。

在和相关负责人沟通之后,武会霞拿到了一张纸,纸上全是逝者生前做过的一些事,而武会霞需要做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内容记熟,并且能在丧葬仪式中大声地哭出来。

到了丧葬那天,武会霞“精心”打扮自己,其实就是作为一个哭灵人的“职业装”。逝者面前要穿的服装,当然是白绫和白衣了,除此之外,武会霞也在妆容上下功夫,为了能够达到逼真的效果,武会霞画了一个“血泪”妆。

第一次哭的时候,武会霞非常不熟练,甚至哭泣中根本没有感情,因为那是陌生人啊,武会霞要怎么装作有感情呢!

不过随着经验的积累,武会霞也渐入佳境。当逝者的亲人围在棺材前的时候,武会霞便开始举起话筒,大声哭泣、一边哭、还要一边讲述逝者生前做过的事。

武会霞哭的时候,是会直接称呼主人对逝者的称呼的,譬如父母等,当哭到逝者生平的时候,武会霞常常会想到自己卧病在床的高龄老母。

她时常想起母亲为了这个家的付出,想起母亲过去遭受的苦难,心中更是悲愤交加。除此之外,武会霞也会联想到自己的亲人逝去,尤其是母亲已经九十五岁高龄,总有一天会离开自己,想到这些,她就哭得更厉害。

哭到伤心处,武会霞几乎肝肠寸断,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

在悲伤情绪渲染到位之后,武会霞立马庭下讲述,改为扶着棺材痛哭,紧接着又要向逝者磕头。

有时候由于武会霞代入了太多真实情绪,导致处在哭灵情绪中一直无法走出,而此时逝者家人看见武会霞这么卖力,也为在七百多块的薪资之外还给一定的小费。

招致反对

武会霞在接触到哭灵人这一身份的时候,她觉得自己可以依靠这份职业挣钱,而靠自己的双手挣钱,这根本不丢人。

武会霞又不断地接单,为别人哭灵。她在一次次地哭灵过程中,还会不停地反思总结,自己今天哭得好不好,有没有出什么问题,哭得是否有感情等等。

随着对哭灵业务越来越熟练,武会霞也渐渐掌握了其中精髓,只要自己牢记逝者生平故事,只要自己以真情对待,即便苦点累点,也总比种地挣的那点钱多。

就这样,武会霞给很多逝者哭了灵,大伙都知道武会霞的“业务能力”强,哭得很有感情,因此找她哭灵的人家也越来越多,武会霞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或许在常人眼中,哭灵人只需要在逝者的棺材前哭上几声,便能挣得一笔不菲的收入。但哭灵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它远比常人想象中来得更加不易。

武会霞就曾表示,自己每年平均哭灵高达七十几场,而在哭灵时,可不仅仅是哭,一边得牢记逝者生平事迹,一边还得跪下磕头,每一场最少都有五百多次,一年下来,武会霞光是磕头都高达上万次。

与此同时,武会霞的腿和膝盖也已经磨得不成样子,可以想象得到,总是磨破膝盖还得不停跪下得有多疼。在每一次哭灵之后,武会霞的嗓子也会变得极其沙哑,腿上也总是流血。但这些,武会霞都坚持了下来。为了生活,她不得不这么做。

可即便武会霞已经如此努力生活,她还得面对诸多的不理解和冷嘲热讽。武会霞刚开始给别人哭灵时,很多村民也已经听说了这个消息,此后便总是对武会霞投去异样的眼光,甚至认为挨着她会不吉利,索性也就远远地躲着。

武会霞坦言,当自己走到熟人家门口的时候,别人都不敢叫自己进去坐坐,怕自尽给人带去了不幸。对于这些,武会霞心中很是委屈,自己凭借自己的双手挣钱,为什么所有人都要远离她。

即便自己也知道有不吉利的这种说法,但事情真的到了自己身上,还是会觉得难以接受,毕竟被孤立,甚至被看作是一个“怪物”真的是一件特别令人痛心的事情。

渐渐地,武会霞家里的亲戚也知道她在为别人哭灵,有人甚至直接冲到她家里,对着她大吼大叫,甚至骂她没良心,自己的母亲活得好好的,她却给别人哭灵,这不是在诅咒自己的母亲吗?

亲戚还指责武会霞,说她赚死人钱,把家里的脸面都丢尽了。亲戚在武会霞家大闹了好长时间,武会霞心中也越发委屈,经常偷偷地流泪。

坚守内心

但每当这时候,丈夫都会站出来安慰武会霞,他懂妻子的不易,知道她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这个家能有更好的生活。所以面对亲戚的指责,两人都只能默默听着,旁人不理解就算了,她自己问心无愧就好。

武会霞甚至认为,哭灵非但没有为她带来不幸,没有让母亲折寿,反而会让老母活得更长久,因为她每一次哭灵都是真真切切地用心在哭泣。

加上每次哭灵能挣七百多块钱,一年下来,自己就能挣个几万块,更不必在意别人眼中的看法了。

随着武会霞哭灵的经验越来越多,哭灵的次数越来越多,她的丈夫也逐渐地加入了其中。他们成立了一个名叫“心声”的“歌仔”戏队。

武会霞认为哭灵并不是只哭述逝者的生平,还能利用别的多样化的方式表达这种情感。于是他们决定将哭灵用歌曲来呈现。

“心声”中主要编排的节目有歌仔戏“二十四拜”,也就是为生者祈祷,为逝者哀悼。有时武会霞还会选择一些特殊的悲伤的背景音乐,以此来营造悲伤的氛围。

武会霞和丈夫努力忙着自己的事业,也再没有太多心思放在在意别人的看法上。随着夫妻二人对哭灵事业的坚持,当地的村民们都赶来帮助武会霞。

此时的武会霞也感到很开心,毕竟哭灵也是一个体力活,有了村民们的助力,干起活来也能稍微轻松一点。

慢慢地武会霞攒了一些积蓄,夫妻二人用这些钱买了一辆小汽车,并且在汽车里还放着哭灵用的各种服装和道具,可谓是装备齐全。

从最初的不被理解,到乡亲们纷纷加入帮忙,武会霞心中很是欣慰,自己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自己的坚持也终究看到了结果。

哭灵虽然是一项体力活,但是在那个偏僻的小山村来说,它同样是一份相对“高薪”的工作,而武会霞凭借着自己的双手一路打拼,现如今哭灵六年的她已经和丈夫已经买了自己的一套房。

一个人若是能凭借自己的劳动挣钱,那又有何可耻的呢?纵然武会霞的选择招致了很多人的不理解和反对,但好在她坚守住了自己想法,最终也因此改善了整个家庭的生活条件,这又有何不可?

其实,每一种职业都有它值得人尊重的地方。对于我们无法理解或是无法接受的事情来说,对它表示尊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事!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