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为什么非要搞垮苏联,当苏联总统不好吗?久加诺夫道出原因
1991年12月,当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电视上宣布辞职时,全世界都震惊了。这个存在了74年的超级大国,就这样轰然倒塌。人们不禁要问,作为当时苏联最有权势的政治家,叶利钦为什么不选择接任苏联总统的位置?
要知道,在"八一九"政变之后,叶利钦已经完全掌控了局势,完全可以取代戈尔巴乔夫成为新的苏联最高领导人。但是他却选择了与其他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一起,将这个庞大的帝国肢解。
有人说是因为他被西方"糖衣炮弹"打中了,有人说他是被权力冲昏了头脑。但真相真的这么简单吗?作为叶利钦的老对手,俄共领袖久加诺夫似乎道出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内情。那么,在权力的巅峰时刻,叶利钦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一、叶利钦走向权力之路
1955年的一个寒冷冬日,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一间办公室里,29岁的叶利钦正式加入了苏联共产党。当时的他,或许不会想到自己日后会成为这个超级大国解体过程中的关键人物。
叶利钦出身并不显赫,他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母亲是一名裁缝。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叶利钦从乌拉尔工学院毕业后,开始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建筑行业工作。
"那时候的叶利钦总是穿着一件灰色的工装,骑着自行车在工地上来回奔波。"一位当时的同事回忆道,"他工作特别认真,经常加班到很晚。"
1961年,叶利钦被任命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建筑信托公司的总工程师。在这个位置上,他展现出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工作效率。当地一个重要的住宅项目,在他的主持下提前三个月完工,这引起了当地党组织的注意。
1976年,一个重要的机会降临到叶利钦面前。当时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书记雅科夫列夫找到他,说道:"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州里准备提拔你当工业部长,你觉得怎么样?"
叶利钦接受了这个任命,并在这个位置上干出了不错的成绩。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工业生产在他的领导下连续几年超额完成计划。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支持改革的新生力量。一天,他的助手带来了一份关于叶利钦的工作报告,上面详细记录了叶利钦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政绩。
"这个人很有意思。"戈尔巴乔夫看完报告后说道,"让他来莫斯科工作吧。"
就这样,叶利钦被调到了莫斯科,担任市委建设部部长。在这个新的岗位上,叶利钦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工作作风。他经常不打招呼就突击检查建筑工地,坐公共汽车上下班,在食堂排队买饭。
1986年12月,叶利钦被任命为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上任第一天,他就宣布要整顿官僚主义,并亲自带头清理了一大批特权干部。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让他在莫斯科民众中收获了不少支持。
"叶利钦同志真是为老百姓办事的好干部啊!"当时的莫斯科街头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议论声。
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叶利钦与其他党内高层的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1987年10月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叶利钦突然发表了一篇措辞激烈的演说,批评改革进展缓慢,并提出了辞职。
这次事件在苏联高层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对叶利钦来说,这却成为了他政治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他开始逐渐蜕变为一个反对派领袖的形象。
二、反对派领袖的崛起
1987年10月的那次政治局会议后,叶利钦并没有像许多人预料的那样就此沉寂。恰恰相反,这成了他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карьера(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1988年2月,在苏共二十七大上,会场上发生了一件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当轮到叶利钦发言时,他突然拿出一份事先准备好的讲稿,开始对苏联的官僚主义体制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同志们,我们的特权阶层已经完全脱离了人民群众!"叶利钦的声音在会场上回荡,"在莫斯科,普通工人排队三个小时买一块肉的时候,一些干部却可以轻松获得各种紧缺物资!"
这番言论在会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位参加会议的代表回忆说:"当时会场里鸦雀无声,大家都没想到他敢说得这么直接。"
这次演说很快在莫斯科传开了。当时的苏联已经开始实行"公开性"政策,叶利钦的发言通过报纸和广播传遍了全国。一时间,他成了反对特权、主张改革的代表人物。
但是,叶利钦的这种做法也招来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击。1989年春天,在一次党内会议上,保守派代表利加乔夫站起来指着叶利钦说:"叶利钦同志,你这是在破坏党的团结!"
面对质疑,叶利钦不但没有退缩,反而在各种场合更加频繁地发表批评意见。他经常出现在莫斯科的工厂、商店和居民区,与普通民众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
有一次,他在莫斯科的一个面包店外看到长长的队伍,便站在那里等了两个小时,亲身体验老百姓排队买面包的艰辛。这件事很快传开,进一步提升了他在民众中的威望。
1990年3月,在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的选举中,叶利钦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这是苏联历史上第一次通过直接选举产生的共和国领导人。
当选后的第二天,叶利钦就在莫斯科市中心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群众集会。数万名支持者挤满了街道,高呼着他的名字。一位现场目击者说:"那天的气氛令人难忘,人们终于看到了改变的希望。"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叶利钦开始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他宣布俄罗斯联邦的法律高于苏联法律,并开始着手建立独立的俄罗斯政府机构。
这些举动让他与中央的关系越发紧张。一天,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召见叶利钦,严厉批评他的做法:"你这是在分裂国家!"但叶利钦却回答说:"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现在的问题不是团结不团结,而是改革要不要继续进行。"
到1991年初,叶利钦的支持率已经远远超过了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的街头,经常能看到支持者们举着"叶利钦是俄罗斯的希望"的标语。一场更大的政治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三、"八一九"政变中的转机
1991年8月19日凌晨,莫斯科突然响起了坦克的轰鸣声。一支由数百辆坦克组成的装甲部队开进了市区,占领了电视台、广播电台等重要设施。
当天早上,苏联电视台播出了一则震惊世界的消息:由于戈尔巴乔夫"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务,副总统亚纳耶夫已经接管了国家最高权力。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正在莫斯科郊外别墅中的叶利钦立即做出反应。他立刻召集了几名亲信商议对策,并起草了一份紧急声明。
上午10点,叶利钦乘坐一辆普通的黑色伏尔加轿车来到了俄罗斯议会大厦——白宫。此时,大约有5000名莫斯科市民已经自发聚集在白宫外,准备保护这座象征着俄罗斯主权的建筑。
"政变者们想要把我们带回过去!"叶利钦站在一辆坦克上发表演说,"我呼吁所有军人、所有公民,不要执行这个非法'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命令!"
这一幕被西方记者拍了下来,很快传遍全世界。一位当时在现场的美联社记者回忆说:"那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叶利钦的演说给了人们巨大的勇气。"
政变者们显然没有料到会遇到如此强烈的抵抗。当天下午,莫斯科卫戍区司令格拉乔夫将军秘密来到白宫,向叶利钦表示效忠。
"格拉乔夫同志,你能来真是太好了!"叶利钦紧紧握住格拉乔夫的手说,"现在军队站在了人民这一边,胜利就有希望了。"
第二天,更多的军队开始倒戈。塔曼师和坎捷米尔师的指挥官公开宣布支持叶利钦。一位参与政变的将军后来透露:"当我们看到士兵们不愿意对平民开枪时,就知道事情完了。"
8月21日,政变者们开始惊慌失措。副总统亚纳耶夫的手在签署文件时明显在发抖,这一细节被记者们捕捉到,成为政变走向失败的标志性画面。
当天晚上,戈尔巴乔夫从克里米亚的别墅中被解救出来。但此时,真正的权力已经落入了叶利钦手中。在白宫前的广场上,人们高唱着俄罗斯民歌,庆祝胜利的到来。
政变失败后,叶利钦立即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他下令查封苏共在俄罗斯的所有财产,解散了苏共在军队和安全部门的组织。
"这是一场人民的胜利!"叶利钦在胜利集会上说,"从今天起,俄罗斯将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
然而,当欢呼声渐渐平息,一个更大的问题摆在了叶利钦面前:是接管整个苏联,还是带领俄罗斯走向独立?一个关乎苏联命运的重大抉择即将来临。
四、不为人知的外交博弈
"八一九"政变结束后的第三天,叶利钦就收到了一个特殊的邀请。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一位高级外交官请求与他进行一次秘密会晤。
在莫斯科市郊的一栋别墅里,这场不为人知的会谈持续了整整四个小时。一位当时的俄方翻译后来透露:"美方提出了很多建议,其中包括对俄罗斯的经济援助承诺。"
但叶利钦此时面临的难题远不止于此。9月初,他接到了来自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的一通电话。"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我们需要谈谈。"克拉夫丘克在电话中说,"乌克兰人民已经做出了选择。"
原来,就在政变结束后不久,乌克兰议会就通过了独立决议。克拉夫丘克向叶利钦明确表示,这个决定不会改变。
"如果俄罗斯试图阻止我们独立,后果将非常严重。"一位参与谈判的乌克兰官员回忆说,克拉夫丘克当时的态度非常坚决。
同一时期,北约秘书长沃纳也通过外交渠道传达了一个信息:如果叶利钦试图用武力维持苏联的统一,西方将采取强硬措施。
一位当时的克里姆林宫高级官员后来透露:"叶利钦收到了很多来自西方的'建议',其中包括对独立加盟共和国使用武力将面临的后果。"
10月中旬,在一次非正式的波罗的海国家会议上,立陶宛总统兰茨贝格斯直接对叶利钦说:"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独立,而是如何和平分手。"
面对这种局面,叶利钦开始与各加盟共和国进行秘密接触。在莫斯科近郊的一个政府别墅里,他先后会见了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国家的领导人。
"那几天的气氛非常紧张,"一位参与会谈的外交官回忆说,"每个人都明白,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启。"
11月底,美国总统布什通过特使向叶利钦传达了一个明确信息:如果苏联和平解体,西方将提供全面的经济援助。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北约秘书处突然发表了一份意味深长的声明:"任何试图以武力改变现状的行为都将带来严重后果。"这个声明虽然没有点名,但指向非常明确。
与此同时,各加盟共和国也开始了实质性的准备工作。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在一次非公开会议上说:"独立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关键是如何实现有序过渡。"
到12月初,形势已经非常明朗。一个新的秩序正在悄然成型,而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牵动着全世界的神经。叶利钦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抉择:是顺应潮流,还是试图挽留这个即将解体的帝国?
五、最终的抉择
1991年12月7日,白俄罗斯共和国别洛韦日的一座狩猎行馆内,灯光彻夜未眠。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正在进行一场秘密会谈。
"苏联已经无法继续存在下去了,"克拉夫丘克将一份民意调查报告放在桌上说,"上个月的调查显示,超过90%的乌克兰人支持独立。"
确实,当时的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基辅的街头,人们公开焚烧苏联国旗;在明斯克的广场上,示威者高喊着独立口号;就连一向亲俄的哈萨克斯坦,也开始筹备建立独立军队。
这时候的苏联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一位莫斯科的商店店员回忆说:"那时候货架上几乎空空如也,一块面包要排队三个小时。"
在政府大楼里,情况更加严峻。财政部的数据显示,1991年下半年,苏联的财政收入只有支出的三分之一。一位财政部官员后来透露:"当时连公务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如果继续维持联盟,局势只会更加混乱。"舒什克维奇指着一份电报说,"前天塔吉克斯坦又发生了骚乱,已经有人员伤亡了。"
会谈进行到深夜,三位领导人终于达成了一致。叶利钦拿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件:"这是《别洛韦日协定》的草案,我们现在就可以签字。"
12月8日清晨,三人在协定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份文件宣布:"作为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的代表,我们确认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已经停止存在。"
消息传出后,各加盟共和国纷纷表态支持。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立即发来电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12月21日,除了格鲁吉亚和波罗的海三国外,其余所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代表在阿拉木图签署协议,宣布成立独联体。
一位参加签字仪式的外交官回忆说:"当时的气氛既庄重又伤感,大家都明白,一个时代结束了。"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全国电视讲话中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当天下午,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缓缓降下,俄罗斯三色旗升起。
这一刻,站在克里姆林宫办公室窗前的叶利钦对身边的助手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从今天起,我们要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了。"
就这样,这个存在了74年的超级大国,在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的情况下,和平地走完了最后一程。而叶利钦,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从苏联体制内的干部到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的转变。
不搞垮苏联他当不上
啥叫人家搞垮的,苏联那经济能撑那么久就不错了。
他从骨子里就想走资本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