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这座城,商业氛围浓厚,出了不少创业成功的故事。
有人说,温州人的血液里流淌着商业的基因,他们骨子里就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敢想敢干,敢于挑战命运。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温州人的故事,一个从放牛娃到亿万富翁的逆袭之路。
他就是李丐腾,飞科电器创始人,人称“剃须刀大王”。
41块钱开启创业梦李丐腾的童年是在温州永嘉县一个叫李大屋的小山村过的。
这个小山村位置偏僻,交通不方便,信息也不灵通,经济也不发达。
对李丐腾来说,童年记忆里最多的,就是贫穷和饥饿。
为了让他上学,爸妈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干活,但家里还是经常过得挺紧巴巴的。
左邻右舍的接济,成了他童年里为数不多的温暖。
1992年,李丐腾高中毕业后,考上了温州大学。
大学梦因为学费太高而破灭了。
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李丐腾只能放弃学业,外出打工。
20岁的李丐腾带着家里仅有的41块钱,告别了家乡,踏上了一段未知的旅程。
李丐腾刚到温州时,人生地不熟,只好和其他打工的人挤在地下室里。
为了活着,他干过各种活儿:在工厂打杂、在工地搬砖、当过销售……
每一个工作都充满艰辛,工资却少得可怜。
温州的就业竞争特别激烈,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太多了。
但是,艰苦的环境并没有磨灭李丐腾的斗志,他始终相信,只要肯吃苦,就能改变命运。
李丐腾偶然间进了一家剃须刀厂,成了一名焊接电路板的工人。
这份工作虽然有点单调,但李丐腾却特别珍惜。
他知道为了多赚点钱,自己必须拼。每天加班到深夜,就睡三四个小时。一天下来,能焊250到300块电路板。
李丐腾很勤奋,不久就得到了老板的认可。
几个月后,他升职当了主管,手下带着二三十号人。
老板器重他,经常带着他外出谈合作,这让李丐腾开阔了眼界,对剃须刀行业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李丐腾逐渐发现,当时的剃须刀市场存在一个空白:高端市场被飞利浦等国外品牌占据,价格昂贵;低端市场则充斥着廉价的国产剃须刀,质量参差不齐。
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端市场,却几乎无人问津。
李丐腾瞅准了这个大好机会,立刻抓住了。
他向老板提出打造自主品牌的建议,却被老板以“安于赚小钱”为由拒绝了。
因为理念不合,李丐腾最终决定离开。
飞科电器的创业历程离开剃须刀厂后,李丐腾并没有立即创业,而是选择先积累经验和资金。
他又开始给剃须刀厂家供应网片,做起配件生意来。
白天,他四处奔波推销产品;晚上,他则在租来的小屋子里装配配件,困了就睡地板。
虽然利润微薄,但李丐腾却干劲十足,因为他知道,这是他创业的第一步。
李丐腾花了三年时间,攒了十多万。
那时候,这笔钱足以在温州买房,让他过上安稳的生活。
但他心里一直有个创业的梦想,所以对现状并不满足。
1999年,李丐腾创办了飞科电器。
“飞科”意味着用科技的力量不断向前,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创业初期,李丐腾面临着重重困难。
啥都没有,资源、人脉、厂房,全得从头开始。
他清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得有自己的特色。
他将目光瞄准了中端市场,决定打造一款质量好、价格适中的剃须刀,填补市场空白。
李丐腾为了研发新产品,到处找合适的工厂合作。
他花了好几个月,做了9个模具,还买了一批国产零件。
經歷多次試驗和改進,飛科終於推出國內首款雙頭電動剃須刀,並且一舉通過了質量安全檢測。
李丐腾带着新研发的产品样品,去了义乌找商机。
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当时的义乌市场,已经被低价的国产剃须刀占据,经销商们对李丐腾的新产品并不感兴趣。
为了打开销路,李丐腾不得不采取“先发货,后付款”的策略,甚至玩起了“饥饿营销”。
他给经销商的供货量总是少于订单量,制造“缺货”的假象,刺激经销商追加订单。
这种大胆的营销手法让飞科迅速出名,订单也越来越多。
飞科电器的发展之路随着飞科销量的猛增,代工厂的产能逐渐跟不上需求。
李丐腾想找新伙伴,但都被拒了。
一些大型代工厂担心飞科做大后会“过河拆桥”,不愿与其合作。
为了消除对方的顾虑,李丐腾把最重要的生产设备和产品模具,还有60%的订单都交给了对方,这样双方逐渐建立了信任,最终解决了产能问题。
他始终坚持“轻资产”的发展模式,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研发和营销两大核心业务,而将大部分生产外包出去。
产能问题解决后,新的挑战又出现了——销售渠道。
在此之前,飞科主要是通过代理商来销售产品,但这样做有一个问题,就是企业不能直接接触到用户,也很难得到用户的反馈。
李丐腾决定改变策略,提出了“超市计划”,将产品直接铺设到大型超市和商场。
这一举措遭到代理商的强烈反对,他们担心超市渠道会抢走他们的生意。
面对代理商的抵制,李丐腾采取了强硬的态度,迫使他们妥协。
最终,飞科成功地打开了超市渠道,销量再次大幅提升,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而此时飞利浦、松下等国外品牌仍固守百货商场专柜,错失良机。
市场做大之后,李丐腾意识到品牌的的重要性。
2001年,他做出一个在当时看来非常大胆的决定:投入巨资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投放广告。
这一举动遭到公司内部的强烈反对,因为在当时,还没有一家国内剃须刀企业这样做。
李丐腾觉得,要想不被价格战拖累,就得打造强势品牌,这样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路。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央视广告的投放让飞科品牌迅速火了起来,知名度和口碑都有了很大提升,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
后来,飞科继续在各大卫视打广告,每年的广告费都高达几亿。
这种大规模的营销投入,不仅稳固了飞科的市场地位,也为它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飞科的崛起,竞争也日益激烈。
2006年,飞利浦因为专利侵权问题把飞科告上了法庭。
这场官司持续了三年,最终以飞利浦败诉而告终。
这场风波,不仅没有打垮飞科,反而让其更加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
李丐腾开始积极申请专利,并成立专门的法律部门处理专利纠纷,从被告变成了原告。
他深刻认识到,模仿和抄袭并非长久之计,只有持续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此,李丐腾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组建近百人的研发团队,每年申请专利约20项,不断推出新产品,并将产品线拓展到个护家电的各个品类,其中电吹风也成为飞科的拳头产品,在大学生群体中非常受欢迎。
坚持初心创业初期,李丐腾基本住在车间里,累了就在办公室的床上睡会儿,醒来接着干。
妻子问他为什么这么拼,他回答说:“为了面子”。
他认为,尊严不只是拥有丰富的物质,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独立和自强。
如今,李丐腾早已实现了财富自由,身价百亿,跻身中国富豪榜。
但他依然保持着创业时的激情和斗志,并致力于将飞科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百年品牌。
他认为,民族工业需要走向世界,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追求。
尽管飞科在销量上已经超越了飞利浦,但李丐腾清醒地认识到,在技术和理念上,飞科与国际巨头仍有差距。
如何缩小差距,如何让飞科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大的话语权,是他未来努力的方向。
笔者认为:从一个贫困山村走出的放牛娃,到如今身价百亿的商业巨头,李丐腾的创业故事,是一个充满励志色彩的传奇。
他的成功不是碰巧的,而是因为他对市场很敏感,一直很努力,敢于尝试新东西,而且对品质要求很高。他抓住了男人对形象的重视,把小小的剃须刀做得非常出色,让很多男性用上了性价比高的国产品牌。
他不满足于眼下的一切,总是努力开拓新市场和渠道,还积极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
他注重研发和创新,努力打造能在国际上立足的国产品牌。
李丐腾的经历告诉我们,出生贫穷并不可怕,只要有梦想,肯努力,就一定能闯出自己的天地。
李丐腾的经历,对当代年轻人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要敢于梦想,勇于拼搏,不畏艰难,不断学习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