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 年春, 一位名叫毛泽东的年轻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成了杨昌济先生的弟子。
杨昌济学识渊博,心系家国,令毛泽东十分敬佩。他经常与同学蔡和森等人来到杨昌济的寓所,或讨论学问,或纵论天下大势。21岁的毛泽东可能没有注意到,当他慷慨激昂地发表观点时,杨先生十六岁的女儿杨开慧,总是坐在角落里认真地聆听。
在杨昌济的介绍下, 毛泽东以 “二十八画生” 的笔名,在陈独秀主编的 《新青年》上发表了多篇文章。从那以后,杨开慧这位情窦初开的少女望向毛泽东的眼中,充满了崇拜和爱慕。
得知毛泽东每天都坚持洗冷水澡,喜欢游泳、跑步等体育活动后,杨开慧也开始用洗冷水澡、跑步等方法强健体魄,思想也逐步变得进步,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志向开始拉近了两个年轻人的心灵。
一、
1918 年,杨昌济到北京大学任教,将毛泽东推荐到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管理员,师生之间依然保持着亲密的联系。毛泽东与在长沙一样,仍旧经常出入杨家,还介绍杨开慧一起参加了北大新闻研究会,共同阅读革命书刊,参加社会实践。在对革命事业的共同理解和追求中,两颗年轻火热的心灵开始碰撞出爱情的火苗。
杨开慧丝毫不隐瞒自己爱上毛泽东的事实。她在日记中写道:“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 我是十分的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看了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了他。”
1919 年 3 月, 因母亲病重, 毛泽东不得不回湖南服侍。 分别期间, 两人一直用书信保持联系。杨开慧给毛泽东的信,抬头称呼只有一个字:润。 毛泽东对回信的抬头,也只用称一个字“霞”字来称呼杨开慧,两人关系之亲密,可见一斑。
五四运动爆发后,湖南督军张敬尧悍然下令解散湖南学生联合会,封闭《湘江评论》。湖南学生联合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打出"驱张"的旗帜,并组成代表团进京请愿,最终将张敬尧赶出了湖南。
在“驱张”运动中,一些追求进步的女学生总喜欢围着毛泽东转,令杨开慧感到很不舒服。她在日记里写道:“我是十分爱他,可我们彼此都有一个骄傲脾气,我也知道都像我这样,爱不都会埋没尽了么?”
此时的杨昌济,已经因病住进了医院。在"驱张"的空余时间里,毛泽东经常去医院探望自己的恩师。杨昌济很是感动,给好友章士钊写信推荐毛泽东和蔡和森这两名得意弟子:“ 二子皆海内人才,前程远大, 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由此可见, 杨昌济这位 “准岳父” 对毛泽东这位“准女婿” 是褒奖备至, 期望高远。
1920年1月,杨昌济在北京病逝。毛泽东主动来到杨家,与杨开慧兄妹一起守灵,操办后事。不久后,杨开慧随兄杨开智扶柩回长沙。临走前,杨开慧托闺蜜李一纯向毛泽东挑明了自己的心意。
面对杨开慧的一往情深,毛泽东写下了一生中唯一的一首婉约词《虞 美人·枕上》:“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收到《虞美人·枕上》的杨开慧,终于放下了心:“他终竟没有背叛我!他的心盖,我的心盖,都被揭开了,我看见了他的心,他也完全看见了我的心”。
二、
1920 年冬,杨开慧在毛泽东所在第一师范教员宿舍,与毛泽东结为夫妇。两人的婚礼没有八抬大轿、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传统的“拜天地入洞房”,仅花了 6 块银元办了一桌酒席,宴请了在长沙的几位亲友。
对于这场简朴的婚礼,杨开慧也解释说:“我反对一切用仪式的结婚,我也知道这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得到的事,而且普通人是懂不到这一头来的。然而我好像生性如此,不能够随便,一句恰好的话可以表现我的态度出来: ‘不完全则宁无’。”
婚后,杨开慧自觉成为毛泽东在革命事业中的好助手,两人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始终相随相依、相伴相守,在艰苦的革命岁月里沉淀着他们坚贞而伟大的爱情。
1921 年,杨开慧积极协助毛泽东和何叔衡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位女党员。1922 年 5月中共湘区委员会成立后,杨开慧又担负起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为党做了大量工作。
1925年,杨开慧随同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培养了大批党员和农民骨干。毛泽东多次夸奖她:“你是我的好秘书,抄写起来,又快又好。”正是有了她的协助,毛泽东才顺利地写完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对于一对革命者来说,相聚的时光总是太短,他们的爱情也随时面临着被迫分离,甚至时刻面临着生离死别。对此,杨开慧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她曾在日记中写道:“自从我完全了解了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有一个新意识,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我想象着,假如一天他死去了,我的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死!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八七会议”后,由于要奔赴湘赣农村组织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不得不离开杨开慧和3个孩子,去了安源。没想到这一走,竟成永别。
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把队伍拉上了井冈山,开始了他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的伟大革命实践 。 但毛泽东一直没有忘记杨开慧母子。1927年底,他曾用暗语给妻子写了一封信:“我出门以后,开始生意不 好,亏了本, 现在生意好了, 兴旺起来了。”
杨开慧收到毛泽东的信后,对毛泽东更加牵挂,于是写了一首哀婉缠绵的《偶感》,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 惘怅无已时!”
遗憾的是,当时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杨开慧根本无法联系上毛泽东,所以她的这首诗,也无法送到毛泽东的手中。
1930年10月,杨开慧被军阀何键派人逮捕。敌人把杨开慧、毛岸英和保姆陈玉英一起并进了牢中。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杨开慧不为所动,用一句“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怼了回去。恼羞成怒的敌人,于1930 年 11 月 14 日将杨开慧杀害了。
三、
自寄出那封密语信后,一直得不到杨开慧复信的毛泽东放心不下, 于是在1928年1月,派了一位名叫吴福寿的交通员去长沙,打听妻子的情况。
这位吴福寿是个老交通员,也是当时毛泽东在茅坪的房东谢美华的表弟,读过几年书,为人十分机灵,且对长沙的情况很熟,是当时最为合适的人选。
据谢美华回忆,吴福寿是1928 年1 月下旬,由酃县、 茶陵去长沙的打听消息的。大约十来天后的一个深夜,吴福寿回到茅坪八角楼向毛泽东复命。
面对毛泽东的急迫追问, 吴福寿缓缓地说了一句:“毛委员,看来你们很难相见了。”毛泽东大为吃惊,问到底是怎样的情况?吴福寿只是摇头,并不言语。毛泽东于是不再追问,坐在椅子上默默地流了一会泪,然后起身拿出一张纸,抄录了一首南唐后主李煜的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吴福寿知道毛泽东心情悲痛,只好安慰说: “毛委员,你也不要太难过了,也许是我打探得不准。”毛泽东没有吱声,冲吴福寿挥了挥手,示意他回去休息。
临出门时,吴福寿对毛泽东说: “毛委员, 这字笔留给我作纪念吧。” 毛泽东点了点头说: “不见弃的话, 你拿去吧。”
为什么1928年1月毛泽东派吴福寿去长沙打听杨开慧的情况,吴福寿带回来的却是杨开慧已经牺牲的消息?这也成了党史研究中的一个谜。有人说当初吴福寿见何键在长沙大肆抓捕共产党人,心里害怕,所以没去长沙,而是半路就回来了,向毛泽东撒了个谎。可惜的是,由于吴福寿在1941年便已去世,这个事也无法查证了。
四、
自从吴福寿带回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后,毛泽东大病了一场。为了让毛泽东早日康复,袁文才和王佐安排贺子珍照顾毛泽东,这也为后来毛泽东与贺子珍的结合埋下了伏笔。
袁文才、王佐对毛泽东十分敬重,一直希望毛泽东能留在井冈山带着他们闹革命,因此两人在安排贺子珍照顾毛泽东时,便有促成毛泽东与贺子珍结合的想法。
贺子珍1909年出生在江西永新,大革命前入党,1927年秋参与组织“永新暴动”,与兄长贺敏学一起上的井冈山。
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茅坪,袁文才领着包括贺子珍在内的农民自卫军领导人前来迎接。毛泽东惊讶地发现,在井冈山的农民自卫军领导人中,竟然还有一个秀美清丽的年轻姑娘!
对于毛泽东,贺子珍早有耳闻,因为她读过他主编的《湘江评论》和不少文章,对他在湖南领导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更是敬仰不已。这次见面,她看到毛泽东身材颀长,一头乌黑的长发自中间往两边分开,一双眼晴炯炯有神,眉宇间洋溢着一股勃发的英气,也对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毛泽东来到井冈山后,住进了茅坪的八角楼。不久后,贺子珍因患疟疾来到茅坪养病,与毛泽东见面的机会也多了起来。通过接触,毛泽东发现贺子珍不仅勇敢,而且发动群众的能力很强,于是便请贺子珍帮助自己在宁冈、永新等地作社会调查。
1928年2月下旬,毛泽东携贺子珍来到象山庵,整理宁冈、永新两县所作的社会调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两人有时还一起到田地里捉泥鳅,到山上捡松菇采野蕨,生活过得既紧张又温馨。
在吴福寿带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后,毛泽东忍不住对贺子珍讲起了杨开慧和他的几个孩子,一种女性的怜爱在贺子珍的心头油然而生,对毛泽东的照顾更加体贴,两人的情感也日渐升温。
毛泽东和贺子珍最终得以结合,得感谢袁文才和王佐的极力促成。因为袁文才和王佐对毛泽东的才能极为佩服,想将他长久地留在井冈山,于是产生了将袁文才的义妹贺子珍嫁给毛泽东的想法。于是,两人便向毛泽东提出了这桩婚事。
毛泽东深知团结袁、王的重要性,他知道自己如果拒绝这桩婚事,将引起袁、王两人的疑心,不利于井冈山的革命事业。加上他在和贺子珍相处的日子里,对贺子珍也产生了感情,于是同意了这桩婚事。
1928年5月,毛泽东和贺子珍在象山庵举行了婚礼。婚礼很简单,只请了袁文才、王佐、朱德、陈毅、宛希先等几位客人。但贺子珍丝毫不以为意,她晚年曾说:“结婚后,我们的物质生活虽然贫困,但精神生活却是富有的。夜深人静,他写累了,就给我讲他读过的故事,讲他的诗文。他的话,把我带入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常常是一个讲着,一个听着,不知不觉迎来新的一天。”
五、
1930年冬,毛泽东终于在敌人的报纸上知道杨开慧于被敌人杀害的消息。正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怀着沉重的负疚之感,提笔给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写了一封信,表示:“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同时寄去一点钱,让杨开智为杨开慧修墓立碑,并嘱咐杨开智一定要在石碑上刻下“毛母杨开慧墓。男岸英、岸青、岸龙刻。民国十九年冬立”几个大字。
1936年,上海地下党组织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找到毛岸英兄弟俩,听到身边工作人员悄悄议论自己的家庭为革命作出的牺牲时,毛泽东伤感地对卫士说:你们可以这样说,我不能这样说。对我来说,爱人和孩子为我作出了很大牺牲。我是对他们负疚的……
毛泽东与贺子珍的结合,是建立在整个井冈山根据地都以为杨开慧早已牺牲的基础上的。因此我能把毛泽东与贺子珍的结合这件事,当成指责两位当事人的借口。是那个残酷复杂的战争岁月,才造成了如此令人遗憾的史实。
1982年(毛主席去世6年后),有关方面在整理杨开慧故居时,在杨开慧故居的墙壁之中,发现了一批她在1928—1930年间写的信件和文稿。其经过对这些文稿的整理,发现杨开慧给毛泽东写过不少诗文及信件,但一封都没有寄出去。这说明在1928—1930年,我党的地下交通是中断的,身在井冈山的毛泽东,是根本不可能知道杨开慧被捕及被害的消息的。因此他相信交通员吴福寿的情报,也无可指责。
手稿内容十分煽情,我节选几段:
父爱是一个谜,他难道不思想他的孩子吗?我搞不懂他!是悲事,也是好事,因为我可以做一个独立的人了。我要吻他一百遍,他的眼睛,他的嘴,他的脸颊,他的额,他的头,他是我的人,他是属于我的!
又是一晚没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小孩,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他,一头是小孩,谁都拿不开。我要哭了,我真要哭了,我总不能不爱他。人的感情真是奇怪,王春和那样爱我,我连理也不想理他。我真爱他呀,天哪,给我一个完美的答案吧!
今天是他的生日,我格外不能忘记他,我暗中行事,使家人买了一点菜,晚上又下了几碗面,妈妈也记着这个日子。
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感情极深,这一点在后来的岁月中能够很清楚地看出来。
1936 年,上海地下党组织费尽周折,终于找到毛岸英兄弟。毛泽东伤感地对身边的同志说:对我来说,爱人和孩子为我作出了很大牺牲。我是对他们负疚的……
1949年8月长沙解放后,毛泽东决定自己出钱,按月给向岳母振熙寄生活费,直到老人去世。同时他还指示湖南省委:“杨开智夫妇如有困难,可给若干帮助。”
1950年5月下旬,毛泽东派毛岸英回板仓为母亲杨开慧扫墓。此后又多次派毛岸青、邵华夫妇回湘为杨开慧扫墓。
1961年3月11日,毛泽东在长沙视察完长沙汽车电器厂后,当然深夜忽然提出要参观烈士公园的要求。在烈士塔陈列厅,毛泽东缓缓来到杨开慧遗像前,默默凝视良久,在场的工作人员发现,毛泽东的眼角满是泪光......
有人说过,毛泽东对杨开慧的爱,全部凝聚成了一首词,那便是《蝶恋花·答李淑一》。让我们重温一下这首词,感受一下伟人对发妻真挚的感情吧: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参考资料:
中新网:《毛泽东与贺子珍联姻源于误信杨开慧已牺牲》
红色文化网:《毛泽东贺子珍结婚,到底是在杨开慧牺牲前还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