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终于忍不住发声,短视频先干掉电视台,又快要把电影挤垮了

骆驼有三个胃 2024-11-22 02:23:45

最近,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在文娱圈引发热议:短视频的崛起是否真的会威胁到电影产业的生存?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普通观众,也让德高望重的导演张艺谋坐不住了。

说起来也是让人唏嘘,十几年前我们还在担心互联网会不会让电视收视率下跌,转眼间短视频平台就已经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整个传媒格局。现在打开手机,朋友圈、微博、抖音里都是清一色的短视频内容,三分钟、一分钟,甚至十五秒的视频占据了人们的碎片化时间。

记得前两天跟朋友聊天,他说自己已经很久没去电影院了。"在家刷刷短视频多方便啊,想看就看,不想看就划走,也不用特意抽出两个小时去电影院。"这种心态在年轻人中很普遍。确实,相比花一百多块钱买张电影票,免费的短视频似乎更对胃口。

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花钱与否。张艺谋说得对,看电影和刷短视频带给人的体验完全不同。想想看,在漆黑的电影院里,没有手机提醒,没有工作干扰,整个人都沉浸在银幕构建的世界里,这种观影体验是刷短视频永远无法替代的。

不过现实很残酷。即便是经典电影的重映,影院里的观众也寥寥无几。更别说一些新上映的电影了,很多场次到最后都是个位数的上座率。这种情况下,电影投资方当然会产生顾虑,投资额度降低了,优秀的创作者也就没有了施展才华的平台。

说到创作,不得不提到我们的邻居日本和韩国。记得前段时间看了一部日本家庭片,整部电影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情节,就是讲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但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看完后余韵绕梁,让人感动了好几天。韩国电影也是如此,他们善于把社会话题融入故事中,既有深度又有观赏性。

反观国内一些电影,要么过分追求视觉效果,堆砌特效,要么过度注重明星效应,忽视了故事本身的打磨。有时候看完两个小时,除了记得几个大场面,剧情和人物都印象模糊。这样的电影,确实很难吸引观众掏钱买票。

其实解决之道并不难找。首先,电影人要认清现实,在保持艺术追求的同时,也要考虑观众的接受度。比如,能不能把故事讲得更接地气一些?能不能在视觉奇观之外,多一些打动人心的情节?

还有就是电影票价的问题。记得以前去电影院,二三十块钱就能看一场,现在动辄七八十,黄金时段甚至要破百。这个价格确实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或许可以考虑一些差异化定价策略,比如工作日白天场次降价,或者针对学生群体推出优惠票价。

说到底,短视频的兴起不是威胁,而是一个信号。它告诉我们,观众的观影习惯在改变,电影产业也需要与时俱进。与其抱怨短视频抢走了观众,不如思考怎样让电影变得更有吸引力。就像有人说的,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记得小时候,全家人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大家互相分享零食,一起笑,一起哭,那种共同的情感体验至今难忘。现在虽然观影方式变了,但人们对优秀故事的渴望从未改变。所以我相信,只要用心创作,电影一定能重新赢得观众的心。

我觉得张艺谋导演的担忧不无道理,但与其焦虑短视频的冲击,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电影质量上。毕竟,好的作品总会找到它的观众。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那样的经典之作,让观众重新爱上电影院的感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