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施一公砸200亿打造西湖大学,扬言5年内超过清华,结果怎样了

品味红梦史说 2024-10-22 03:11:45
前言

2018年年初,进入天命之年的施一公又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开清华校园。

但此时的他已经升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两年之久,前景一片光明。

正当外界纷纷猜测这位副校长准备干什么的时候,施一公的一番言论,再次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我要和同道一起,为国家建立一所‘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新型大学——西湖大学。”

为了让西湖大学实现异军突起的梦想,施一公等人集资200亿,甚至扬言“五年之内超过清华”。

施一公当年为何萌生创办大学的想法?

如今六年过去了,西湖大学发展的究竟怎样?

1

提及施一公,人们往往会想到当前他婉拒美国千万美元的科研资助,辞去了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甚至放弃了五百多平的大别墅,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建设祖国的伟大事迹……

施一公的一生,可谓充满传奇色彩,1967年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的施一公,从小就被父母寄予厚望。

实际上“施一公”这个名字就大有讲究,父母当初取名的时候,就是希望儿子长大成人后能够报效祖国,回报社会,“一心为公”。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施一公从小就对数学物理充满浓厚兴趣。

高中毕业后,施一公凭借在全国数学和物理竞赛中的亮眼表现,被保送至清华大学。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施一公的人生就和清华大学产生了紧密的关联,他也从此走上了研究生物学的道路。

作为我国最高等学府之一的清华大学可谓人才云集,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考生在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是金子走到哪都会发光,但清华大学真的是“金碧辉煌”,即便竞争如此激烈,施一公仍旧能脱颖而出,甚至以稳定年级第一的成绩,提前一年完成学业。

直到36岁,这位天之骄子的命运发生转折,来自美国常青藤名校的普林斯顿大学向施一公抛来了橄榄枝。

当时的美国作为全球生物学顶尖技术的聚集地,将大量来自全球的人才集中在一起,接二连三取得重大突破。

施一公并未多作犹豫,收拾好东西便动身前往美国,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最年轻的正教授。

有道是“光说不练假把式”,施一公在普林斯顿大学取得的巨大成功,得益于其在学术上的重大突破。

在施一公的带领下,研究团队解析了多种膜蛋白结构,为人类理解细胞功能以及治疗疾病提供了强大支撑。

尤其是在细胞凋亡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更是引起了整个世界的欢呼。

通过精细的研究,施一公等人揭示了细胞在凋亡过程中的关键分子机制,掌握了人类“内部构造图”,让相似领域众多棘手的难题迎刃而解!

施一公不仅荣获塞克勒生物物理奖,还拿下了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

就当所有人都认为他会长期留在美国发展的时候,不成想却婉拒了普林斯顿大学的优厚待遇,提交了辞职书选择回国发展。

2

“施一公要回来了!”

从2006年开始,这一消息就在清华大学的校园中口口相传,一年之后,这一“爆炸性消息”终于得以证实,施一公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正式开张。

2008年,四十岁的施一公终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祖国,全职进入母校清华大学任教。

在这样一个被普遍认为创新能力的巅峰时期,施一公能够放弃普林斯顿大学一整层楼的实验室以及充裕的科研经费,报效祖国,实在难以置信。

他不打算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接下来的时间,施一公全身心投入科研事业,最为艰难的时候,甚至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

当团队成果登上了《生物化学原理》的封面后,施一公也成功问鼎近30年来中国在基础生命科学领域对世界科学作出最大贡献的科学家之一。

这位热衷于科研的战士,最担心的问题还是祖国的发展。

“咱们中国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人才……”

每每谈到这一话题,施一公总是百感交集,于是在2018年,施一公打算向前迈出艰难的一步——离开清华,为祖国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

为何会萌生这一想法?

回国的十多年里,施一公进行研究的同时,也一直在密切关注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

当时国内顶尖学校虽然人才云集,但医学科学发展水平对比先进国家却处于落后水平,尤其是医学领域博士生极度缺少,对于临床研究绝对是一场严峻考验。

“与其让学生们只听讲,倒不如打造一个既能学习又能动手的平台,这样学生的能力才会得到全方面的发展。”施一公心中暗想,于是也开始积极筹备建立西湖大学。

2018年1月,施一公向清华大学提交了辞呈,然而一个月后,好消息便传至耳边,教育部通过了创办西湖大学的决策,施一公终于等到了全力奋战的机会。

200亿资金虽然庞大,但对于建立一所顶尖的高等研究型院校,还是显得杯水车薪。

外界质疑的声音层出不穷,甚至当施一公说出“五年内比肩清华”的时候,有很多持悲观态度的人,甚至认为施一公实在痴人说梦。

六年过去了,西湖大学的发展究竟如何?

3

这位奋斗在科研一线的战士并没有让人们失望,西湖大学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采。

光是看到那一个个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就足以振奋人心!

尤其是在2022年,西湖大学似乎进入“发展元年”,在《自然》《科学》《细胞》共计发表了16篇论文,并且在2014-2023七大顶刊的排行榜中,施一公先生位居榜首!

施一公当初不论是放弃丰厚条件回国,还是选择奋斗创办大学,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用毕生所学来报效国家,来回馈社会。

当西湖大学一步一个脚印踏入发展正轨后,噩耗突然传来,新冠疫情肆虐,全国上下形势十分严峻。

施一公带领弟子们,积极承担起了作为科研学者的责任,将研究的方向,往重大社会问题上倾注许多,进行了一系列战略布局,在抗疫中彰显了崛起的西湖力量。

2020年8月24日,西湖大学首届毕业典礼隆重举行,第一批三位博士生顺利毕业,西湖大学的培养计划在这一刻形成了完美闭环。

看到学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很多人不禁感慨施一公在背后的不断付出,从建校想法刚刚萌生,施一公就别无二心。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西湖大学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句话的真谛。

学校从最初的3个学院7个学科,发展为如今的4个学院9个学科。

虽然是一所民办院校,但就师资力量而言已经能够比肩清北名校。

虽然校内学生人数暂时不多,但路总得一步一步走。

在寸土寸金的杭州,仅收2000元的住宿费,学生便能享受两室一厅的优越条件。

当外界猜测西湖大学昂贵的学费时,公布的消息更让人感到震惊,6000元一年的学费,无疑是国内公办院校的水平。

这样一所拥有全新观念的新型大学,日后一定能创造出属于中国科研学者的风采!

结语

“能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一帮人在拼命。我不想做祖国发展的看客、坐享其成的乘客。”

施一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西湖大学的成功,离不开无数爱国学者的兢兢业业、辛勤耕耘,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集中彰显,他们用双手书写了属于中国教育事业的传奇史诗!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