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人生不过多解释

阳了了 2024-11-09 07:44:36

骆宾王,大唐的又一个神童。

他七岁时便写出神作《咏鹅》,比十岁写出《指瑕》的王勃早了三年,比十五岁砍人的李白早了八年,比十六岁写“离离原上草”的白居易早了九年。

他的县长父亲骄傲地把自己儿子的诗刻在县衙的照壁上,决心让整个县城都知道自家又出了人才。

而骆宾王也确实争气,没过几年又写出了一首代表作:

忌满光先缺,乘昏影暂流。

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

——骆宾王《玩初月》

这首诗对仗整齐,构思巧妙,平常的意象中却饱含孩童对世界的思考。

面对月亮如镜似的明亮,骆宾王不禁问道:你生而闪耀,又何必弯折自己,不能平直?

他说,我不要跟你一样。

骆宾王的父亲虽然是县令,但死得有些早。以至于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得想办法自谋生路,但是十几岁的年纪能干什么呢?

答案是科举。

由于骆宾王的父亲从小对骆宾王教导有方,他的文采很高。加上科举又是中下层士子们公认的一条好出路,骆宾王当下就决定奔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十九岁的骆宾王信心满满,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天资和才华定能科举提名,光耀门楣。

但出分的那天他傻眼了,榜上无名。

没办法,科举是死板的,它能筛选出一般的人才却无法留下不拘一格的天才。

尽管我们知道,像骆宾王这样的人始终是会发光的,他们会像黑夜中升起的太阳般让人不能无视。

但当时的骆宾王却肯定不会这么想。因为那些只认门阀和只会读死板文章的考官不留住他,他是真的会挨饿的。

科举失败的骆宾王在长安城里愁得一塌糊涂。每天过得浑浑噩噩的,用旧唐书的话说就是“落魄无行”。

可是一直这样下去也不行,总要养家糊口对不对。

经人介绍,骆宾王在道王李元庆府找到了一份幕僚的工作。所谓幕僚,也就是干点抄写、管账,提建议等活的一份糊口工作。

但道王觉着这样不行,哪能这么笼统地干活,得细分工作。于是他就把所有下属都叫来了,让他们“说己之长,言身之善”——挨个说自己有什么才华和特长,然后细细地给我写出来。

其他的幕僚们听了都很开心,觉着展示的机会来了,纷纷开启自夸模式,从小时候私塾第一名一路说到自己的诗词水平多高外加多年从业经历多辉煌。最后还不忘感谢道王提供的平台和机遇。

但骆宾王的脸已经气得发紫了。他拿笔的手颤抖了半天,最终一个字也写不下去。

当晚他深思了一夜,遇到一个不识抬举的老板怎么办?

答案是辞职。

尽管自己的衣服已经穿破了,骆宾王却始终无法说服自己跟随一个不能赏识他才华的老板。

他决定走!追随自己的内心,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地方!

贞观盛世,大唐的战鼓声穿透了长安,响彻在遥远的草原和西域。

那一年,骆宾王骑着战马冲出了长安,朝着鼓声响起的方向,奔向西域的前线。

随军打仗,这是骆宾王辞职后找到的第二份工作。

他发现自己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项工作。随着大军的前进,骆宾王见到了壮阔野蛮的边塞风光,浩荡的军阵动起来了,同敌人的浴血杀伐让他心潮澎湃,他忍不住写道: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骆宾王《从军行》

整首诗杀气腾腾,仿佛钢铁在呐喊,完全表现了当时骆宾王的心情。

而且,细读之下,你会发现这种风格,这种笔调似乎有那么一点熟悉?没错,这就是唐朝边塞诗的开端。

在王昌龄、王之涣、岑参这些边塞诗人入伍之前,骆宾王早已征战多年。

在所有出名的初唐诗人中,骆宾王是唯一参与过战争的人。

而在随后的从军生涯中,骆宾王长期在蜀地给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当幕僚。当时他的主要职责是写平定蛮族叛乱的文檄。

在外从军了不少年之后,骆宾王从蜀地又调回了长安。回长安后他先是从八品的武功主簿做起,然后凭借外放资历一路升到六品的侍御史。

这升官的速度让骆宾王很满意,但让他更满意的是他又写出了一首火出圈的大作《帝京篇》。

这首诗首句就以“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开头,大气磅礴,中间又以“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且论三万六千是,宁知四十九年非”等句展现出一种边蛮却博大的气魄,尾句则又似悲叹地说“谁惜长沙傅,独负洛阳才。”

全诗一气呵成,读完直让人感觉酣畅淋漓,仿佛大夏天来了一块冰镇西瓜似的痛快。

毫无疑问,这首诗成为了人们争相传抄的对象。而它的作者骆宾王,也随着诗文热度的上升成为长安城新的焦点。

彼时的长安城并不平静。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武则天不甘心放弃自己的权柄。

因为此时的她离皇帝之位就差一步了。为这一步,朝廷里所有人的神经都绷紧了。那些平日里肆无忌惮的言官们无人再敢随意说话,整个长安的言论管控达到了一定程度。

然而,骆宾王不管这些。他不搭理或者说看透了却不在乎这些云谲波诡的东西。

在这段时期骆宾王照常给朝廷上书,批评朝政。想写诗就写,不因为大环境而停止表达自己的态度。

但是紧接着,他就被武则天的人找了个由头关进牢里。

在狱中,骆宾王没有写忏悔信和保证书,而是接着不服。他写了一首诗: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在狱咏蝉》:

这诗想表达的意思是:老子冤枉啊,给心掏出来我也冤啊!

但是没用,冤枉他的人比他还知道他冤枉。

可能因为他犯的事算不上大,加上不少朋友积极地出手相助,在关了一年之后骆宾王被放了出来,贬为临海县丞。

而在这之后,武则天成功地废掉了三儿子中宗李显,另立了听话的四儿子李旦为皇帝。

紧接着,尽揽朝堂大权的武则天开始大肆诛杀李唐宗室,排除异己,朝野一片恐慌,天下忠于李唐的人十分不满。

此时,被贬临海的骆宾王听闻这些终于按捺不住,他愤怒地辞官而去去找寻反抗武则天的方法。

最终,他找到了徐敬业的部队。

徐敬业本是唐朝名臣李勣之后,应承袭祖父英国公的爵位,但是不知为何最后却被贬为柳州司马。

徐敬业很不爽,对武则天很不满。所以当他看到武则天大肆诛杀李唐宗室时,觉得自己报仇和扬名立万的机会来了。

他当即就在扬州纠集了一批中下级军官造反,打出的名号为“勤王”“清君侧”。当然他具体什么意思大家也都懂。

只说徐敬业也是真敬业,半个月的时间里就拉起了十万之众,声势浩大。

就在徐敬业起事不久,骆宾王也马上赶到,投入徐敬业帐下。徐敬业于是把宣传舆论工作交给了他。

叛军的宣传内容是什么?是檄文。宣扬自己的正义性,否定敌人的正义性。

这活骆宾王干得老熟了。还记得他当时在蜀地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吗?

骆宾王很快动笔,《讨武檄文》很快写成。徐敬业拿过檄文一看,不禁打了个机灵,好狠!就是这篇了。

《讨武檄文》,全称是《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这篇檄文号称大唐第一骂,整篇檄文引经据典,言辞凶残。

文章很长,这里摘选几句名句来让大家感受感受。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

——“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虺蜴为心,豺狼成性。”

——“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据说武则天拿到这篇文之后在愤怒之余也不禁惊叹:“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

话是这样说的,但当初骆宾王在朝廷里干活时就属武则天集团排斥他排得最狠。

檄文发出后不久,武则天派兵讨逆,徐敬业兵败。这是可以预料到的,说到底徐敬业只为自己谋前程,既缺乏实力也缺乏正当性,被打败不足为奇,只是可惜了骆宾王为他代写的大唐第一骂。

后来武则天曾专门命人逮捕骆宾王,但在逮捕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个人居然莫名失踪了。

哪怕后来去专程寻找也再没有找到。

在初唐的一个秋日,一个叫宋之问的诗人来到了杭州灵隐寺,灵隐寺风光秀丽,惹得他触景生情道:“鹫岭郁岩峣,龙宫锁寂寥,廖,廖......”。

廖不出来了。

这句诗起句太高,宋之问缺少将它续下去的胸襟气魄。

“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一个浑厚的声音从大雄宝殿前传来。在宋之问面前一个穿着僧袍的老和尚走了出来,续上了这两句诗。

“鹫岭郁岩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宋之问大喜,连起来读了几遍,越发感觉到妙处。他忍不住拱手问道:“敢问大师是?”

远处的山谷传来几声鸟叫,大雄宝殿的佛像显得无比平和,老和尚挑起的眉毛有几点雪白。

“骆宾王。”

贞观盛世,大唐的战鼓声穿透了长安,响彻在遥远的草原和西域。

那一年,骆宾王骑着战马冲出了长安,朝着鼓声响起的方向,奔向西域的前线。

随军打仗,这是骆宾王辞职后找到的第二份工作。

他发现自己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项工作。随着大军的前进,骆宾王见到了壮阔野蛮的边塞风光,浩荡的军阵动起来了,同敌人的浴血杀伐让他心潮澎湃,他忍不住写道: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骆宾王《从军行》

整首诗杀气腾腾,仿佛钢铁在呐喊,完全表现了当时骆宾王的心情。

而且,细读之下,你会发现这种风格,这种笔调似乎有那么一点熟悉?没错,这就是唐朝边塞诗的开端。

在王昌龄、王之涣、岑参这些边塞诗人入伍之前,骆宾王早已征战多年。

在所有出名的初唐诗人中,骆宾王是唯一参与过战争的人。

而在随后的从军生涯中,骆宾王长期在蜀地给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当幕僚。当时他的主要职责是写平定蛮族叛乱的文檄。

在外从军了不少年之后,骆宾王从蜀地又调回了长安。回长安后他先是从八品的武功主簿做起,然后凭借外放资历一路升到六品的侍御史。

这升官的速度让骆宾王很满意,但让他更满意的是他又写出了一首火出圈的大作《帝京篇》。

这首诗首句就以“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开头,大气磅礴,中间又以“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且论三万六千是,宁知四十九年非”等句展现出一种边蛮却博大的气魄,尾句则又似悲叹地说“谁惜长沙傅,独负洛阳才。”

全诗一气呵成,读完直让人感觉酣畅淋漓,仿佛大夏天来了一块冰镇西瓜似的痛快。

毫无疑问,这首诗成为了人们争相传抄的对象。而它的作者骆宾王,也随着诗文热度的上升成为长安城新的焦点。

彼时的长安城并不平静。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武则天不甘心放弃自己的权柄。

因为此时的她离皇帝之位就差一步了。为这一步,朝廷里所有人的神经都绷紧了。那些平日里肆无忌惮的言官们无人再敢随意说话,整个长安的言论管控达到了一定程度。

然而,骆宾王不管这些。他不搭理或者说看透了却不在乎这些云谲波诡的东西。

在这段时期骆宾王照常给朝廷上书,批评朝政。想写诗就写,不因为大环境而停止表达自己的态度。

但是紧接着,他就被武则天的人找了个由头关进牢里。

在狱中,骆宾王没有写忏悔信和保证书,而是接着不服。他写了一首诗: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在狱咏蝉》:

这诗想表达的意思是:老子冤枉啊,给心掏出来我也冤啊!

但是没用,冤枉他的人比他还知道他冤枉。

可能因为他犯的事算不上大,加上不少朋友积极地出手相助,在关了一年之后骆宾王被放了出来,贬为临海县丞。

而在这之后,武则天成功地废掉了三儿子中宗李显,另立了听话的四儿子李旦为皇帝。

紧接着,尽揽朝堂大权的武则天开始大肆诛杀李唐宗室,排除异己,朝野一片恐慌,天下忠于李唐的人十分不满。

此时,被贬临海的骆宾王听闻这些终于按捺不住,他愤怒地辞官而去去找寻反抗武则天的方法。

最终,他找到了徐敬业的部队。

徐敬业本是唐朝名臣李勣之后,应承袭祖父英国公的爵位,但是不知为何最后却被贬为柳州司马。

徐敬业很不爽,对武则天很不满。所以当他看到武则天大肆诛杀李唐宗室时,觉得自己报仇和扬名立万的机会来了。

他当即就在扬州纠集了一批中下级军官造反,打出的名号为“勤王”“清君侧”。当然他具体什么意思大家也都懂。

只说徐敬业也是真敬业,半个月的时间里就拉起了十万之众,声势浩大。

就在徐敬业起事不久,骆宾王也马上赶到,投入徐敬业帐下。徐敬业于是把宣传舆论工作交给了他。

叛军的宣传内容是什么?是檄文。宣扬自己的正义性,否定敌人的正义性。

这活骆宾王干得老熟了。还记得他当时在蜀地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吗?

骆宾王很快动笔,《讨武檄文》很快写成。徐敬业拿过檄文一看,不禁打了个机灵,好狠!就是这篇了。

《讨武檄文》,全称是《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这篇檄文号称大唐第一骂,整篇檄文引经据典,言辞凶残。

文章很长,这里摘选几句名句来让大家感受感受。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

——“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虺蜴为心,豺狼成性。”

——“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据说武则天拿到这篇文之后在愤怒之余也不禁惊叹:“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

话是这样说的,但当初骆宾王在朝廷里干活时就属武则天集团排斥他排得最狠。

檄文发出后不久,武则天派兵讨逆,徐敬业兵败。这是可以预料到的,说到底徐敬业只为自己谋前程,既缺乏实力也缺乏正当性,被打败不足为奇,只是可惜了骆宾王为他代写的大唐第一骂。

后来武则天曾专门命人逮捕骆宾王,但在逮捕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个人居然莫名失踪了。

哪怕后来去专程寻找也再没有找到。

在初唐的一个秋日,一个叫宋之问的诗人来到了杭州灵隐寺,灵隐寺风光秀丽,惹得他触景生情道:“鹫岭郁岩峣,龙宫锁寂寥,廖,廖......”。

廖不出来了。

这句诗起句太高,宋之问缺少将它续下去的胸襟气魄。

“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一个浑厚的声音从大雄宝殿前传来。在宋之问面前一个穿着僧袍的老和尚走了出来,续上了这两句诗。

“鹫岭郁岩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宋之问大喜,连起来读了几遍,越发感觉到妙处。他忍不住拱手问道:“敢问大师是?”

远处的山谷传来几声鸟叫,大雄宝殿的佛像显得无比平和,老和尚挑起的眉毛有几点雪白。

“骆宾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