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大国自信:中小学教材将增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等内容

黄娜老师 2024-08-28 09:34:29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最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教材,将新增对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等内容。

相关新闻的评论中,网友们一阵叫好,都说早就应该这样安排上了。勿忘历史,吾辈自强。

可以说,大部分的85后-00后这两代人,对于新中国成立后参与过的战争,最熟悉的,一定是抗美援朝。此外,或许还有少部分人能列举出中苏珍宝岛事件。

比如,凡是去过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肯定都看到过这样的一种安排——在坦克陈列区,右边杵着朝鲜战场缴获的美国M26“潘兴”坦克;左边则为珍宝岛战斗中缴获的苏联T-62坦克——美苏两霸当年扛把子的装备,竟然在这里相聚,还肩并肩的做了咱们的“爱国主义教具”。

而像1962年的中印边境反击战,特别是1979开始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往往就会让人感觉很陌生了。像我的那些同学,很多都是上了大学或者读研究生时,甚至工作后才知道的这段历史。

我从小就比较爱看政治军事历史类的东西,所以跟其他同龄人比,对这些事件还算有点了解。以至于我上学的时候就很纳闷,为什么咱们的教科书里,似乎不太愿意提及上述历史——义务教育阶段,几乎没怎么具体讲过,哪怕是高中文科历史书,写的也很简略。

我是文科生(当年高考还是3+X),历史作为文综里的一大板块,写的非常细,光世界历史就分上下两本;中国部分史更是相当丰富,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一直讲到了改革开放和21世纪的发展成果,图文并茂,跌宕起伏。

其中,确实也有关于1962年的中印自卫反击战、1969年珍宝岛事件,1950年代中国援越抗法,1960-1970年代中国援越抗美,以及后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内容。

但让人感觉奇怪的是,跟之前或者之后的那些历史比,在咱们的教科书中对这些很厉害的大事件的描述,却都“惜字如金”,往往就是一两句话带过,更不属于什么重要的知识点。因此,历史老师也基本都不会花太大精力去进行讲解。

其中,有关对印自卫反击战的内容,相对要多一点,也讲了细节。从麦克马洪线开始说起,到1962年的战争大捷,中方交还印方俘虏和缴获物资等等,叙事有头有尾,还算完整。

但到了新中国对越南的几场战争上,就显得特别简略,甚至是有点含糊了,大概就是,你知道有这事就行了。

但那个阶段,大家肯定都有体会,考试考什么历史事件,老师就重点教什么,学生就使劲学什么,跟这个事件的重要性和上下历史衔接的逻辑性关系不大。

即便,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跳跃感。比如,跟越南的关系,怎么援助完了就开打,打完了以后又互称兄弟?而且,中越还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甚至,这往往还很容易让学生们产生一些误会,不禁私下里猜测——难道是咱们“胜之不武”,或者占了越南的便宜,所以才不好意思提及?

但事实却是正好相反。

咱们没大肆宣传,一直保持低调,那是在避免直接给对方打脸。

毕竟,对印自卫反击战和对越反击战,可曾经让这俩国家都差点给打成了“首都保卫战”。

类似的,就简单看看咱们对越南的两次海战——1974年西沙海战、1988年的南沙海战。

1974年时候,越南还没有实现南北统一,咱们打得是美国装备的南越海军。

当年解放军的战略重点是防范北方的苏联威胁,再加上文革动乱的影响。因此,对南海舰队的建设投入很少。南海舰队原有的四艘千吨级护卫舰几乎全部失修,无法出海作战。只有几艘百吨级护卫艇、猎潜艇和扫雷艇,能勉强驶到距海南岛基地300多公里外的西沙群岛海域。

再加上,当时解放军航空兵的主力歼-6的航程也很短,到达西沙海域后的制空时间只有10分钟左右,沿途更是缺乏补给地...

可以说,在那段场战役中,参战的中越双方,力量对比还是很悬殊的。

这是当年交战双方的主力船舰——典型的“小艇打大舰”。

然而,咱们中国海军就靠着灵活的战术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拿火箭筒,56冲锋枪,手榴弹,朝着越军招呼,硬是把海战打成了自己最擅长的陆战。最终成功收复了被南越非法侵占的珊瑚、甘泉、金银岛。

注意,这时候,咱们打得是南越老吴家的亲美政府。

对此,当年的北越官方还专门致电北京,表示祝贺。

而且,也正是那个越南北分裂的时代,北越的中学地理教科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课中,一直是这样写的:

“从南沙、西沙岛到海南岛、曾母暗沙……构成了保卫中国大陆的一座海上长城。”

谁能想到,越南统一后,它竟然迅速翻脸,不仅矢口否认中国对西沙诸岛礁的主权,还不断在陆上边界和海上接连发起挑衅,并成了非法强占我岛礁最多的国家。

陆上冲突咱们后面再说,先看1988年的南沙海战(314海战)。

这时候,相较越南,咱们的海空实力已经有了绝对优势。

在只持续了28分钟的战斗中,咱们击沉了越军两艘军舰,重伤一艘;仅有一名指挥官杨志亮的手臂被子弹打伤。

这是杨志亮后来当南海舰队政委时,在采访中展示自己胳膊上留下的伤疤。

再看越南那边。

越军的伤亡,至今成谜。他们官方只承认阵亡了64人。但据当年参与打捞的越南士兵回忆,越军至少死了500多人。战后的连续数日,海面上都漂浮着越军的尸体,浓烈的血腥味,吸引了不少鲨鱼前来啃食...

还有越南每年都要隆重举行的3.14海战祭奠的规模,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特别隆重,真不太像是只阵亡了64名官兵的样子。

为什么1988年的这次海战,中国和越南拉开了明显代差?

除了咱们海军的进步,那就是越南自己受到了“地区霸权主义”的反噬。

统一后的越南,竟然不顾30多年战火蹂躏后满目疮痍,急需休养生息的国情,却急不可耐地开搞起了地区霸权主义,在苏联的支持下,大有重建殖民时代重建印度支那的意思。

毕竟,那时候的越南,可是与法美中三常都硬碰硬的打过仗,并且还能取得前两胜。难免就飘了。

除了收了老挝做死忠小弟,越南还出兵柬埔寨,武装干涉邻国内政。

与此同时,竟然又恩将仇报,在中越边界挑起冲突,意图蚕食我国固有领土。

这就有了邓小平的那句话——“小朋友不听话,该打打屁股了”。

这句话讲出的背景也很有意思。

1979年中美建交后不久,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美国。当着卡特总统的面,他被问及对越政策时,邓爷爷笑着说,“小朋友不听话,该打打屁股了”。

1979年2月5日,邓小平结束对美国的访问,十二天后,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爆发。

苏联那边被猛地吓了一跳。

咱们后来看,这似乎可以理解为,邓爷爷决定教训越南之前,先在国际上游走了一下,争取到了美国代表的西方,以及东南亚的“不反对”。

1979年的短暂激烈交火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越陆上边境持续进行着残酷的拉锯战。

在那段岁月中,越南以举国之力常备120万兵力,占用了大量资源,国力几乎被耗干,女人都被送上了最前线;

反观中国,则是从容地把各大军区轮流拉到了边境练兵,经济发展也几乎没受到太大影响,改革开放顺利开展,同时跟西方关系还处的很不赖。

更厉害的是,这期间,虽然前线一直在轮战,中国竟然还完成了军队升级改革,裁军100万——这仗打的真是教科书级别的,确实相当让人膜拜。

有意思的是,即便中越边境一直在交火,但中越两国却依然维持着大使级别的外交关系。边境的战火持续了10余年,但在整个过程中,谁都没有向对方宣战或表示应战。

这就陷入了一个奇怪的情形当中——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中越双边外交状态一切正常,是和平关系;但边界却一直处于军事斗争状态。

直到1990年9月,越南高层领导武元甲身穿军礼服出席北京亚运会,在贵宾席上向越南运动员代表挥手致意的那一幕,最终证实了中越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这种魔幻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就跟1978年的《苏越互助条约》的军事合作条款规定有关。

换句话说就是,某些小国参与的局部战争,背后仍然属于大国之间的较量。

你看朝鲜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珍宝岛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双方不是大国本身,就是背后站着大国!

当年中印战争,印度背后是美苏,中越背后则更上一层——越南拿着中国早前支援的武器,大米白面和各种工业物资,持续接受着苏联的援助,对中国发起了战争挑衅…再后来,自1987年开始,苏联对越援助逐渐断绝,越南又很快就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这里面的各种纠葛,那是剪不断,理还乱...

更何况,越南要发展经济,特别是旅游业和农业,绝对离不开中国。

也正因如此,越南方面自知理亏,不愿被扣上“没有信誉的国家”的帽子,更想继续跟中国深入交往;而中国在现实中也狠狠教训了越南,并未吃亏。所以,长期以来,两国的某些层面确实在有意回避和淡化这段历史。

感兴趣的,可以搜搜如今的越南历史教科书。你可以看到,他们在抗法和抗美的事件上进行了大书特书,弄了好几十页;但到了中越战争这一块,也是仅仅只讲了一小段。

从立场上看,越南既不敢激怒中国,也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和失败。那么,干脆能回避就回避好了,并不想过多提及此事。

所以,中越双方对这段战争过往的淡化处理,也是本着长远发展眼光的理智决定,有一定的大局考量。

还有中国这边,长期以来,对于南海诸国,虽然军力方面有着绝对优势,但在国际舆论和政治外交环境层面,却也存在着一些掣肘的困境。典型的就是,有关和周边小国的争议和冲突中,经常会被扣上“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帽子。

不过,随着咱们国际话语权的不断增加,以及一个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成功塑造,中国如今已经有能力和自信,去把当年复杂的纠葛放到历史课本里明明白白的捋顺清楚了,让后代们都能了解到——当年不揭越南的短,可真不是因为怕它;而是专门给它留了面子...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和改编!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