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白酒酿造技艺的第一本“书”丨解读“汾酒引力波”⑳

醉美得杏花村 2024-09-26 14:26:43

编者按

“汾酒引力波”系列,是以独特视角讲述清香复兴“原生引力”,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汾酒、不一样的汾酒、了不起的汾酒。

基于此,“醉美杏花村”推出专题——解读“汾酒引力波”,深入解读汾酒发展的活力因子,以此致敬汾酒辉煌历程,展现对行业变迁与品牌崛起深刻洞察,洞见白酒产业乃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缩影,唤醒行业内外对中国酒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更多思考。(点击文末链接,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文|醉美团队

自6000年前起,杏花村先民就为如今汾酒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小口尖底瓮穿越六千年时光,无声诉说着汾酒的酿造渊源。被誉为“国酒之源”的汾酒,不仅为今人触摸中国白酒的历史脉络提供了具象化的资料,更成为酿造技艺的教科书。

汾酒引力波总结,汾酒能当仁不让成为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的教科书,具有不可复制、无可争辩的四大理由:

一是源头开创性:汾酒是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的源头、发明者、开创者;

二是系统标准性:汾酒建立了中国白酒酿造技艺最完善、最先进的学科体系,并严于国际标准;

三是科学权威性:汾酒酿造技艺的完善和升级,主要由现代科学和科学家们主持操作完成,具有可信的权威性、科学性;

四是推动影响性:汾酒酿造技艺孕育并推动了全国白酒酿酒技艺的百花齐放,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6000年传承

开白酒酿造新篇

1982年3月,由国家文物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专家组成的晋中考古队,对杏花村遗址进行了野外调查和试掘。

这次挖掘,出土了6000年前仰韶时期器物——小口尖底瓮。经专家鉴定及史料记载,认为小口尖底瓮是用于发酵,这也标志着人工谷物酿酒的出现,是中国乃至世界酒文化的起源。

▲中间器物为小口尖底瓮

从早期的谷物酿酒,到此后的蒸馏酒,中国酿酒技艺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发展历史,酒体也逐渐完成了从“浊”到“清”的转变。

根据史料记载,以杏花村为源头的清酒酿造,在历史上经过了四个技术改进阶段:第一阶段是商周的“沈渣法”,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的“酉鬲滤法”,第三阶段是汉魏的“滤酒法”,第四阶段是唐宋后的“蒸馏法”。

《北齐书》中便记录了武成帝高湛给他在邺城的侄儿推荐饮“汾清”,说明公元561年前后,山西杏花村一带的汾酒酿造技艺已经很成熟。自此,清香白酒的风格已有初步奠定。

从酿造历史源头以及对白酒技艺发展的贡献来看,汾酒被誉为“国酒之源”实在名副其实,更为此后汾酒成为白酒酿造的教科书,打下了深厚基础。

科学酿造,标准先行

定义清香品质

新中国成立后,在举国上下工业化的浪潮中,汾酒也开启了新一轮发展。

1964年正式展开的“汾酒试点”工作,为汾酒正式成为白酒行业酿造标准和教科书,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

当年,由酒业泰斗秦含章亲自带领近百人队伍,在汾酒厂进行了3000多次试验,取得了2万多个试验数据,最终得到的生产技术资料超过85万字,形成了45个主要方法和措施的科学原理,将清香白酒的传统酿造经验系统化、科学化,从技术层面极大地推动了白酒行业的发展。

▲当时汾酒试点的合影

现在,汾酒酿造技艺已经形成了承古匠宗、科研开新的“一脉三原六工十必一控标”体系,简称“汾酒136101酿艺体系”:

一脉艺史——一脉相传的中国大清香酿造技艺史。誉为“清香祖脉”;

三种原料——岩溶水、基地粮、高海拔曲。誉为“三大基因工程”;

六道工序——磨碎、润糁、蒸糁、发酵、蒸馏、贮陈(亦称一磨、二润、三蒸、四酵、五馏、六陈),誉为“六艺基本法”;

十必秘诀——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时,粮必得其实,器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料必得其准,工必得其细,管必得其严;

一个控标——严于国际标准的内控标准,被行业誉为“中国白酒史上最严标准”。

从夏商周五齐六法的酎酒,到新中国科学公关的“汾酒试点”和“第一个全国质量管理奖”,再到新世纪“三大原料基因提升工程”和执行“严于国际标准”的内控标准……

汾酒从历史发展中,建造了一套完整的酿造技艺学科体系,不仅是“清香鼻祖”,更是清香酿造的样板,被众多企业争相学习模仿。

遍及四海,清香天下

唐时,杜牧一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足以说明杏花村汾酒已有盛名。

到明清时期,汾酒随着晋商脚步走向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为中国白酒的高速发展以及汾酒的遍迹四海,拉开了序幕。

随后到明清时期,各地都流行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会做山西酒,腰无分文天下走”。这个“会做”,除了指会经营汾酒买卖,主要是指会汾酒酿造技艺。

这一时期,汾酒的发展已有燎原之势。中华书局出版的《汾酒通志》和《汾酒史话》,详实记载了明清民国500年间“汾酒酿制工艺在全国的流播”和“山西汾酒及技术传播路线图”。

据明人顾清的《傍秋亭杂记》记载:“天下之酒,自内发外……皆有名,而皆不若广西之藤县、山西之襄陵为最。”当中例举了山东秋露白,淮安绿豆酒等多种名酒,但名气都不如山西酒,足以说明当时山西酒的传播范围之广,名气之巨。

《白酒祖庭》一书还将把汾酒的传播路径总结为“一轴两面、东传西渐”。

▲图源:汾酒国际

并且,汾酒的传播,还远至重洋。

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杏花村汾酒一举荣获博览会最高奖——甲等大奖章,让全世界第一次认识了汾酒,也认识了中国白酒。

百年后的今天,汾酒作为中国酒魂,已经走向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在内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网络遍布五大洲和全球重要免税口岸,是中国白酒走向国际化发展的核心驱动。

在2024年全球烈酒品牌价值榜中,汾酒集团以72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位居榜单第四,是中国白酒的重要国际形象大使。

综上来看,无论是历史根源性,还是标准引领性、科研创新成果、国际化战略等诸多层面,汾酒都是白酒行业当仁不让的酿造教科书、发展教科书,未来势必也将进一步推动白酒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