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诸葛亮和诸葛瑾谁更有才?诸葛恪灵机一动,成就诸葛天下

汉史钩沉 2019-10-24 22:14:35

对于士族而言,投资是门技术活,为了更好地传承下去,多家投资无疑是最好的办法,于是:魏国有了诸葛诞、蜀国有了诸葛亮、吴国有了诸葛瑾。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恪的父亲,孙权曾经问过诸葛恪:“是你父亲诸葛瑾更有才华,还是你叔父诸葛亮更有才华一些呢”?诸葛恪灵机一动,一个教科书般的答案,使得孙权开怀大笑,成就了诸葛天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比智慧的象征诸葛亮,诸葛瑾的名气要小多了,但一个做过吴国大将军的人,怎么也不会太简单。诸葛瑾是个“慢性子”,和孙权交谈,他从来不强调自己的意志,而是会稍稍表露心意,让孙权清楚自己的主张。一旦两人意见相左,诸葛瑾从不争辩,他会转移话题,然后旁敲侧击,再渐渐表露心意。因此,孙权认为诸葛瑾是一个君子,一个与自己“神交已久”、“至死不渝”的知己。

对孙权而言:诸葛瑾是一个,从来不会解释什么的“老好人”;但小诸葛就不同了,诸葛恪是极聪明的孩子。孙权最喜欢的事,就是和老诸葛共事,和小诸葛斗气。就像这样,“你的父亲诸葛瑾,和叔父诸葛亮谁更有才华”?面对忍俊不禁的众人,诸葛恪小脑袋一摇,神气地回答道:“臣的父亲诸葛瑾更有才华”。孙权脸上笑意更浓了:“这不见得吧?听说,诸葛丞相将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呢”。

愠怒一闪而逝,诸葛恪突然也笑了,并说道:“臣的父亲知道该辅佐谁(孙权),而叔父诸葛亮不知道,这不是臣的父亲更有才华吗”?孙权笑了,开怀大笑:蓝田生玉,诸葛一门尽是智者。回想起“神交”的诸葛瑾,孙权打心眼里,喜欢才思敏捷的诸葛恪,并对他唯以重用。

孙权将掌管军粮的重担,交给了年幼的诸葛恪,这可愁坏了大小两诸葛。小诸葛恪为繁琐的公文,整日不堪其扰;诸葛亮为侄子担此重任,替家族皱起了眉头。诸葛亮写信给陆逊:兄长诸葛瑾年迈,恪儿尚且年幼,做事多有疏忽。粮草乃是重中之重,我虽在川蜀,也为此感到不安,请至尊(孙权),派人替换诸葛恪。

叔父诸葛亮,害得诸葛恪丢官了,但小诸葛反而很开心,是真的很开心。他要领兵打仗了,这比管粮草有意思多了。他向孙权请战:3年之内,平定山越,为东吴增添4万甲士。一时间满朝哗然,山越何其难征?3年征兵4万?痴人说梦,所有人都这样认为,包括诸葛瑾:“恪儿的聪明,不仅不会使我诸葛一门兴旺,还会害了整个家族啊”!

但诸葛恪意气风发,多次声称此战必胜,孙权满眼赞赏,亲自为诸葛家的麒麟儿送行。诸葛恪到任后,并不进山抓捕山越,而是守住了所有的山口。稻谷成熟之后,诸葛恪派遣吴军,收割山越的稻谷,断粮的山越人只能乖乖出山。诸葛恪命令,官员必须善待山越,并斩杀了县长胡伉,取信于山越。山民之中,诸葛恪仁德之名远播,大批山越纷纷来投。诸葛恪不动刀枪,以一县长为饵,钓得山民10万余众,扩编精锐4万人,东吴的顽疾山越被人制服了。

孙权病了,病得很重,所有大臣都认为,诸葛恪是托孤不二人选,孙权却沉默了。他太了解诸葛恪这个小家伙了,他的刚愎自用,和聪明才智一样拔尖。孙峻拼死力争,当朝再无第二人,才干可比诸葛恪,孙权沉默良久,最终默认。托孤重臣之首的诸葛恪,一番励精图治,稳固了吴国内政,使得吴中百姓赞不绝口,人们都以一睹其风采为荣。

整个东吴洋溢着欢快的旋律,东兴之战吴军大捷,太傅诸葛恪不负众望,大破魏军,加封东吴丞相。诸葛一门两宰相,成为吴、蜀两国望族,诸葛恪非常高兴,叔父诸葛亮做到的,他也做到了。试问今日之东吴,何事不能决于恪手?一切事情,仿佛都难不住聪明的诸葛恪,而聪明如诸葛恪,一定要继续北伐,塑造绝对的个人权威。

20万人北伐,吴廷上下一致抵触,但诸葛恪还是发兵了,他的穷兵黩武,使得百姓怨言不断。新城守将张特,3000兵马固守城郭,激战多日,军士损失过半,于是请降。诸葛恪志得意满,以为不战可屈人之兵,但张特趁机修缮城郭。天气炎热,吴军水土不服,诸葛恪不明军情,拒不退兵,终为魏军所败。

失败后的诸葛恪,将怒气宣泄到了朝堂之上,吴国文武甚为不满。诸葛恪的骄横跋扈,使得朝廷上下暗潮涌动,孙峻在宫中埋伏,杀害了面圣的诸葛恪。诸葛恪死后,东吴诸葛一脉,由鼎盛跌入低谷,三族尽被夷灭,诸葛瑾生前的忧虑成真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诸葛恪不能“知人”、不能“胜人”吗?那孙权也不会,对他如此青睐了;但聪明绝顶的诸葛恪,却极度刚愎自用,他的“不自知”,使得诸葛三族被夷灭,害人又害己;归根结底,他少的不是聪明,而是诸葛瑾那般的智慧。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