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前留一个锦囊,可惜刘禅没看懂,2000年后人们才恍然大悟

飞鱼说史吖 2024-11-27 21:19:06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缺少悲情的人物,按照悲情的指数来算,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则能排进前五名。

他一生都在为光复汉室努力,可最终的结果是他不仅没能达成心愿,反而还因劳累而亡,这就让他的人生更加悲催。

不过诸葛亮确实智谋超群,他凭借一己之力,将卖草鞋的刘备推上皇位,单单这份功绩,他便能傲娇地吹嘘上几辈子。

正所谓: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诸葛亮算无遗策,甚至让人觉得他有未卜先知之能,虽然这是《三国演义》强加给我们的“近妖”之感,但历史上诸葛亮确实是政治上的一把好手。

至于说,他的军事才能就与政治才能相差太远,要不然他也不会祁山都出不去,连带着还将蜀国多年的经营给打光,顺便给刘禅留下了一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

诸葛亮一生都在算计,在他临死前还没忘记给刘禅挖个坑,他给刘禅留下了一个锦囊,可惜刘禅根本没有看懂,2000年后,人们才恍然大悟。

人上之人

诸葛亮是个聪明人,从他开始在隆中种地就开始谋划天下大势了。

他广泛结交当时的能人,很快将自己的名声传播了出去,而素有伯乐之称的司马徽更是对诸葛亮赞誉有加。

人才就是竞争力,当时的诸侯都在挖掘为自己效命的人,按理来说,超级爱才的曹操也该去诸葛亮面前表现一番,可结果是曹操根本没有表示。

至于其中的缘由,只有一种解释,当时的曹操根本不缺谋略型人才,一个郭嘉可以说足以让曹操横扫一切不服,更何况曹操还有荀彧、贾诩、荀攸、程昱等人,诸葛亮去了也只能排在八席开外。

宁为鸡首,不为牛后,这道理诸葛亮也懂,所以即便曹操去请他,他也不会出山,至于说什么汉室情节,不如说给孩子当故事听。

在诸葛亮物色主公之时,刘备也在物色谋士,毕竟当时他身边只有关羽和张飞两个武将,冲锋陷阵可以独当一面,但根本不足以三分天下。

两个同样有需求的人,最终走在了一起,他们相互信任,缔造了蜀汉之根基,而诸葛亮也一跃成为了蜀汉中仅次于刘备的二把手,更让他得意的是一把手对他唯命是从。

临终锦囊

公元223年,刘备死了,死在了白帝城。

临终之际,他叫来诸葛亮和刘禅,拉着两人的手,进行了隆重的托孤仪式。

活了六十多年的刘备,不仅深深了解诸葛亮,更清楚自己的儿子有几斤几两,为了圈住诸葛亮为蜀汉卖命,他将蜀汉的军政大权一股脑都交给了诸葛亮,甚至让他看不惯刘禅的时候,将其废掉。

诸葛亮当然不会这般做,即便阿斗扶不起来,但也要装着样子扶。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蜀汉只知有丞相,而不知有后主,刘禅确实活得很滋润,只是“苦”了诸葛亮。

当然,诸葛亮是乐在其中的,毕竟他和其他的权臣没有什么两样。

兢兢业业干了几十年,举着匡扶汉室的旗帜,接连数次发动北伐之战,可结果是钱被打没了,人也被打老实了。

在郁闷不已之中,诸葛亮去世了,临终之前给刘禅留下最后一封锦囊。

恍然大悟

身为蜀汉的大丞相,按照礼仪,自然该以臣子的最高礼仪安葬,可诸葛亮留给刘禅的锦囊上面写着:

待臣去世后,不需隆重安葬,安排四人用麻绳抬棺,前往定军山安葬,不需旁人跟从。

刘禅笑呵呵地同意了诸葛亮的安排,他根本没看懂诸葛亮的用意,亲自挑选了四个年轻力壮的士兵抬着棺材前往定军山。

棺材很重,士兵很累。

他们走到半道上,麻绳已经断了很多次,气急败坏的士兵最终决定提前将诸葛亮挖坑埋掉,然后回朝。

等到这些士兵复命时,刘禅大怒,因为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他根本不相信这些士兵将丞相安葬在了定军山。

二话不说,将他们四人全部斩首。

等到他们人头落地,刘禅才想到还没问他们究竟将诸葛亮葬在了哪里。

在两千多年后的现在,我们在重新看这件事,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诸葛亮所算计好的,而他又担心自己去世后会又仇人来打扰自己安宁的长眠时光,所以便想出了这一计。

可惜,当时的刘禅根本没有悟出来诸葛亮的用意,不然他又怎么会让这个如“父”般的人物死后那么安稳?

参考文献:《三国志》等。

(图网,侵删)

1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