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医保大变革,DRG付费是啥意思?超出费用由医院承担?

照理 2024-12-30 10:10:35

大家好,本期我们来聊聊一个新词,医保的DRG/DIP付费模式。这是国家医保局推出的新版支付方法,可能有些朋友是第一次听说,还对这一付费模式感到十分陌生,也搞不懂其中的原理。

不过我们还是有必要去了解熟悉的,因为这种医保付费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落地。根据要求,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付费方式改革工作;而等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会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

据悉,现在各地已经迅速按计划推行DRG/DIP付费模式了。那么,DRG/DIP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对于我们来说,好处在哪里?这一新模式涉及到医保管理、医院和患者三方利益,作者是结合规定和自身理解来为大家解读,仅供各位参考。

说的通俗一些,DRG和DIP就是两种工具,是两种用于医保支付的方法。

在以前,我们的医保支付方式是按照项目去付费的,用多少结算多少,像CT是200多元,做B超就是50多元,这样一项一项去计算,但是这样很容易产生过度医疗行为。

所以,现在采用DRG和DIP,也就是开始按照病组和病种来计算了。比如说第1组病(如合并症、并发症等)是300元,第2组病是500元等,其中按病组付费称为DRG,而按病种付费就是DIP了。

举个实际一点的例子,就拿肺炎病例来说。

如果采用DRG付费模式,那么国家医保给肺炎病的总预算是5000元,某患者完成治疗总共是花费了8000元。这也就是说肺炎在DRG模式下的总预算为5000元,结果医院给患者看病超出了预算3000元,那么这3000元要由医院方面自己承担。这样的话医院方面就没有在该患者身上赚到钱,不仅没赚到钱,还可能会亏损。

这样一来,在DRG付费的模式下,可以去遏制一些过度医疗和不必要的各种检查,不仅减轻了人们的医疗负担,还会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以防止医保基金的浪费和损失。

据悉,自从各地开始实施DRG/DIP模式以来,几乎所有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心里都有了一个意识,就是住院患者能不花钱就不花钱,能少花钱就少花钱。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改革确实与以往区别很大,DRG付费,并不是按照所有项目的数量和实际花费报销,而是按病种打包进行医保支付。

如果是同一个编码下的病种,不管其中治疗项目多少,直接从整体上预估打包价格,然后到年底由医保局给医院结算付款。如果是超出了这个打包价,产生额外的花费,医保局是不结算的,这个费用只能由医院负担,而节余部分则由医院留用。

所以,DRG付费就是俗称的“病组”或“病种”打包付费,在这种模式里,医保不再去管患者的费用构成,更不需要管哪一天是否计费。当费用明显超标的时候,由于金额的超出部分是由医院自己承担,有的医院会要求由科室或医生个人承担,而当医生去承担超额部分时,为了避免自己利益受损,医生就要控费。

这是医保的一项大变化了,有媒体称,实施这种DRG/DIP模式以后,医药费增长的势头已经得到了遏制,可以说是初见成效。毕竟DRG付费模式的初衷,就是限制医保过度消耗和过度医疗,减轻病人的医疗负担。

其实近年以来,医保有了一个怪现象,就是医保支出猛涨,但是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却在连续下降。从《医保统计公报》来看,2023年是过往的4年中,医保基金总支出增速最快的一年,但却并不是医保基金总收入增速最快的一年。

这就是说,在2023年我国的医保基金花钱的速度,竟然比筹资的速度还快。那么,医保花钱为什么变快了呢?一般来讲,这里面原因有二:保障的待遇提高了,或者是供给方(通常是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量多了。

居民医保参保人数的下降也有多个原因,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参保压力。有媒体提到,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涨到了每人每年380元,对部分经济困难的农村家庭,参保存在负担。不过现在国家也正在努力提升参保待遇,对于是否有可能减轻部分居民的参保压力,相关政策也正在初步研判和酝酿中。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感谢阅读,关注我,及时了解社保动态。

4 阅读:1376
评论列表
  • 2025-01-02 07:02

    让医保来开医院,办医学教育。

  • 2025-01-02 11:14

    [抠鼻]蛮好的,像我这两天动个痔疮手术花了一万三报销完差不多花了三千五。

  • 2025-01-02 08:36

    为什么公立医院多花点钱就不认可 私立医院怎么花钱都认可

    马虎 回复:
    一个自己付钱,一个基金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