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人快乐的第一法则:与其端庄痛苦,不如优雅“发疯”

张德芬空间 2024-07-30 12:05:39

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

跟人吵架,过后总感觉没发挥好,幻想拉着对方过来再辩论辩论;

明明你在就事论事,对方一句评价性语言,就能激起你的愤怒、委屈,和忙不迭的辩解;

敏感时,你甚至还会察觉到:我为什么总在向对方解释自己?我凭什么要向他证明我自己?

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证。

这是你下意识的一种防御行为,因为你感受到了对方的攻击,所以开启了自我保护模式。

但如果你未曾觉察,就很容易掉入自证陷阱中,甚至形成惯性模式:

永远在为自己辩解,永远有说不完的苦衷。

其实,人与人交流中的你来我往,就如同兵家战术,倘若你一直防守,终将溃不成军,丢城失地。

除非,你能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模式是如何被培养的,也搞清楚对方的敌意是从何而来,才能见招拆招,优雅取胜。

你是怎么被对方带进情绪的沟里的?

先分享一个故事。

上周,朋友阳阳说和老公吵架了,吵架的点不大,但怒气值却拉满。

孩子和她最近都得了感冒,阳阳和老公,还有婆婆一起带孩子去看医生。

到了医院,医生说要验血和做检查,阳阳把孩子的B超单子递给老公,自己就去做B超了。

因为差不多出报告要两个小时,后来,一家人就去外面吃饭了。

吃完饭回来,阳阳问老公,孩子B超检查结果怎么样?

老公一脸惊讶地说没有,你也没说孩子要做B超啊。

然后,婆婆也在一边嘀咕着,你应该交代清楚点的。

阳阳一边抱着孩子去做B超的诊室,一边觉得自己特憋屈,被冤枉。

心想,当妈已经够辛苦了,你还指责我。

“给你单子就是让你带孩子去做B超啊,你不会看一眼吗?怎么就没交代清楚了?”

明明事事也都是自己在操心,谁曾想阳阳这一解释,却被老公占领了情绪制高点:

“你动不动就发这么大的脾气做什么?”

“确实是你没交代清楚啊!”

如果是你,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估计很多人也会急了,接下来大概率会搬出一堆事实证明自己不是乱发脾气的人。

比如,你以为我喜欢发飙么?还不是这么点小事你都弄不明白。 孩子的事哪一次不是我上心? 我工作累个半死,你眼里没活,我能不火气大么。

其实就在这一来一回的争吵中,你可能没发现,自己已经掉入了沟通陷阱。你特别想告诉对方:

我不是你想的这样,我没有错......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个时候你已经陷入了“自证陷阱”,费力地在向对方证明自己的“清白。

而两个人交流的目标早已经从具体的事,变成情绪上的交锋,如果对方“穷追不舍”,你会被逼到思维的死角——不管你如何证明,都无法辩证自己的清白,委屈又愤怒。

而且你会发现,这种“自证”会上瘾,它会无意识的蔓延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比如婆婆和老公吐槽你的不是,你瞬间就想和她对峙; 老师说你家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你就不断给孩子施压; 朋友说你小心眼,这点忙都不帮,你就主动牺牲自己的利益; 领导说你工作不认真,你就熬夜加班,把所有活统统干完; 父母说你不好,你哪怕再累大事小事全包揽;

就这样,层层误解之后,又叠加层层“证明”。这让你从最开始的愤怒,演变成了用自证来进行自我防御,抵御外界对你的评判。

于是你越自证,越疲惫不堪。

而那些随意给你贴标签的人却没有半点损失,他们也并不在意真相是什么。

你的能量会被彻底榨干。

你为什么想要证明自己的清白?

其实冷静下来,你会发现:

很多时候我们本身就没有错,可怎么就不知不觉被对方带跑,开始证明自己清白了呢?

很简单,因为你感受到了攻击,难听点,就是脏水要泼上来了。

那些“逼你自证”的人,是有目的的。

有时候,你别看他们气势大得很,但内在其实并没有表面那般强大。

你可以想象一下,你和你老公是不是也会这样,发生冲突时,老公不占理的时候是不是会选择先质疑你?

因为他知道自己如果承认不对,就是弱势的一方了。得赶紧错开这个话题,先给你丢一箭。

言语交锋讲的就是一个“抢占先机”,那不如下手为强,让你先举证。

对于他们来说,你的清白不重要,保护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在亲密关系里,这样的伴侣其实内在比你还更缺乏安全感。

即使你在就事论事,但他们觉得你在攻击他们,而且内在强化了你的攻击力度,便把虚弱与愤怒,反弹给你。

这时,当你接住了这些,就换你需要给自己“洗白”了。

还有一种人是源于优越感的补偿,他们只是乐于欣赏你急于解释却又百口莫辩的窘态。

他们很喜欢戳起别人的情绪,很喜欢带节奏的控制感。

比如你在公司被领导器重,就有人污蔑你和领导有特殊的关系。

他厌恶自己的无能,所以把这种厌恶通过中伤你的语言投射到你身上。

你越着急,他越开心。

但我们通常不会对和自己不相干的东西产生情绪反应。

为什么你会配合对方进入这个自证陷阱呢?这也是你可以觉察的地方。

因为你想要自证的事情,恰恰又是你很在意的。

这些人拿捏的就是你在意的软肋。

比如有的人是不喜欢被说脾气不好;

有的人是不喜欢被说懒;

还有的人是不喜欢被说自私,等等。

每个人内在都有自己不喜欢的地方。

于是乎,你一步步证明自己,就差直接告诉对方“我很在意你对我这点的看法”,而对方也因此掌控了局面。

你以为自证清白可以将这份不自信隐藏起来,可早已被对方识破。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何会那么在意别人怎么看你呢?

往前追溯,你会发现,你最在意的,往往是你成长环境中,养育者经常提及的。

他们长期的批评、指责和打压,已经让你对自己产生了“我不够好”的信念,但你又知道自己不是那样的。

小时候无法向父母证明的清白,没有机会说出口的“我很好”,就重复在了每一段关系里。

比如阳阳,在她的成长轨迹中,“自证清白”成了与世界相处的固定模式。

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下意识地打压她。

父母说她幼稚,她就让自己变得成熟稳重;

说她不够上进,她就拼命通过考试证明自己不是他们说的那样差劲。

可以想象一下:

如果一个人从小面临的就是养育者的否定,那么这些创伤的记忆就会凝结在身体里,以一种无意识的方式被存储下来。

所以,在老公埋怨和想证明阳阳是不对的时候,再一次激活了她儿时创伤的体验。

她无法淡定地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解决事情”去探究。

而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阳阳必然会怼回去,着急为自己辩解,让对方知道我有信心证明我是对的。

可是,很多时候,父母抛过来的否定可能远不止这些。

比如,他们会说:

我为了供你上学省吃俭用,你还顶嘴,你对得起我们吗?

别的女儿一工作每个月就给家里打钱,你怎么不如别人?

我们做这些都是为你好,你怎么一点不领情?

......

所以,从父母那得到的“冤枉”越多,成年后在关系里的应激反应就会越大。

这个时候,外界的评价,即便很轻微,也会触动你的神经,驱使你疯狂自证来寻求外部世界的认可。

比如对方一否定你,你立马就想解释清楚,对方要是不买账,想跳起来和他干一架,或者深夜写大篇幅的小作文......

当然,你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过于自责。

你越是用力证明自己,其实越是说明你在用越大的力量才能保护自己。

这是对内在安全感缺失的一种补偿行为。

放弃自证,优雅“发疯”

当然,打破自证的循环也是需要一些勇气的,我们所要做的,需要引入一些新的东西进来。

首先,你要觉察到对方诱导你自证的信号:

比如,你的情绪突然变得恐惧和不安,或整个人变得非常着急,脑子里开始搜集证据。

说话语速加快,甚至带有紧张,思维变得混乱。

有的身弱的人可能还会因为火气一下子冲上来,气血不足。

这个时候,注意让自己停下来,不要急于开启自证,和不舒服的感受做一些链接。

聚焦在当下的感受里,当你觉察到自己开始过度解释的冲动时,学会自我确认和自我照顾。

再深入觉察一下,是不是来自过往的不好的经历又在支配当下的人生了。停下来,深呼吸告诉自己:

你现在是安全的,你现在有能力照顾你曾经“走在刀尖”上的内在小孩。

你不需要像在法庭上作证一样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觉察“自证”念头背后的真实需要:

向内觉察后,你会发现你的真实需求其实在这里,比如特别想让他说句软话,你其实很需要他的理解和认可等等。

当自己内心平静下来,面对亲密的伴侣,才能把真实的需要表达出来,才能看到此刻的对方也很没有安全感。

海灵格说:当你关注一个人的行为背后的意图,你就开始看见他了。

而在其他的关系里,遇到质疑的时候,学会转念,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分辨“谁对谁错”上,不妨多问问自己:

我喜欢被这样对待么?

我是否足够信任当下的自己?

当你意识到“我本位”的那一刻,即是你和外部世界解绑的那一刻。

什么是“我本位”思维,简单说来就是百分百爱自己,信任自己。

看看《玫瑰的故事》里玫瑰面对前夫的不尊重女性,自信冷静地回怼,对方一开始如好斗的公鸡,几句话被怼的哑口无言。

比如:

方协文逼她生二胎,质问她为什么有精力找工作,没精力生个儿子?

她反问:那我生二胎,可否我出去工作,你在家带孩子?

内核够稳做自己,就没人能欺负的了你。

而且,你有没有想过,其实被曲解也可以成为一件有利于你的事。

它给了你一个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筛选值得留在你身边的人。

从总是想通过解释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到你主动去掂量要不要让你身边的这个人进入自己的生命中。

用这种方式自然而然地完成筛选,你慢慢会发现,真的很能保护自己的能量场。

你可以不喜欢我说的话,我的一切,没关系,这些本来就不是为你准备的。

比起他人口中的对错,我们内心油然而生的感受才更值得倾听和相信。

我本具足,我是圆满。

邀请你加入3天“勇敢做自己”体验营,链接真实的自己,还原内在的强大力量,识别身边的:自证陷阱,成为完整的自己。

*本文由蝎子的瞳孔和张德芬主笔团共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kiwi

编辑丨李小豆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