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随着童谣声起,年味愈发浓郁,可就在这热热闹闹筹备新年之际,腊月十六却常被老一辈提及是个“凶日”,还叮嘱要牢记“1 不借、2 不敬、3 不扫”,这其中究竟藏着怎样的讲究呢?
先来说说为啥腊月十六被视为“凶日”。这得从古人对天象和阴阳五行的认知讲起,在他们眼中,天地犹如一座精妙的天平,阴阳时刻流转制衡。腊月作为岁末之月,阴气凝重,仿若沉沉暮霭笼罩人间。而到了十六,月圆之后,新生的阳气如破土春笋,悄然萌动,阴阳于此狭路相逢,交接碰撞,使得气场飘摇不定,如同惊涛骇浪里的孤舟,稍有不慎,便可能被“浪头”打翻,因此被打上了“凶”的烙印。
再加上旧时腊月诸神归位,各路神仙忙着天庭述职、交接工作,人间诸事繁杂琐碎。十六这天,诸神尚未完成“汇报”,新一年的鸿运还在襁褓之中,未及施展拳脚,尘世凡人自是行事谨慎,心怀诸多忌讳,生怕一个不小心,冲撞了神灵,影响来年运势。
了解了“凶日”成因,再看这三个忌讳便不难理解。
先说“1 不借”,这忌讳传承已久。过去,物资匮乏,人们生活多依赖自给自足,腊月更是筹备新年的关键时段,家中每一样物品都有大用场。从准备敬神祭祖的香烛供品,到烹制年夜饭的柴米油盐,都需提前精心筹备。传说物品在腊月积攒了一整年的“家宅气”,带着福气与烟火味,若在十六这天借出,如同将自家福气拱手相让,新岁恐面临物资短缺、诸事不顺。而且,债主年关讨债,双方都易添晦气,闹得不愉快,破坏新年祥和氛围,所以为保家宅富足、人际和睦,这天忌讳借物于人。
“2 不敬”,涉及对神灵祖先的敬重。腊月诸神忙碌,十六时部分神灵仍在归途或天庭忙碌,凡间气场敏感微妙。像民间供奉灶王爷,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庭“汇报工作”,从腊月十六起,灶王爷便渐入归程,家中灶台务必保持洁净,上香供奉不断,切不可言语轻慢、行为亵渎,否则灶王爷回宫如实禀报,来年家中恐有小灾小厄。同时,不少地方视这天为祭祀祖先前奏,祖先牌位前祭品要新鲜齐整,晚辈心怀敬畏、肃穆庄重,不可嬉笑打闹。因祖先护佑家族,不敬将使福荫消散,血脉传承失了庇佑,此为孝道根本,亦是家族延续精神纽带维系之必需。
最后是“3 不扫”,这可有些门道。并非整日不扫,而是特指日落后不可清扫。古人依阴阳五行之说,认为日落之后阴气渐盛,腊月十六本就阴阳混沌、气场不稳,此时清扫,易将白日积攒的阳气一并扫出门户,致家宅阴气过重,邪气乘虚而入。再者,传说夜间是各路神灵鬼怪出行时段,清扫惊扰它们,恐招来不祥。过去乡间,日落便闭门歇业,孩童早早归家,不动扫帚簸箕,以静制动,让家宅在夜幕下维持安宁祥和,平稳度过这特殊节点,静候阳气回归的白昼。
时至今日,我们明白这些“凶日”与忌讳之说,虽无科学实证,却承载着先辈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在快节奏现代生活里,重拾其背后精神内涵,能让我们年末停下匆忙脚步,回归家庭,于筹备新年忙碌中融入人文关怀,感恩先辈、敬重自然,让古老年俗文化薪火相传,延续华夏大地的温情烟火,岁岁年年,暖彻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