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重庆彭水首富支福田

支氏渊源 2024-05-11 06:55:19
清·重庆彭水首富支福田

支福田(公元 1832-1881 年),字承祜,别号慕林,重庆彭水郁山镇人。

曾祖支贲为陕西富平县盐商,乾隆二年(1737)来郁山开凿盐井,事未遂而丧。妻翟氏继其事,两年半耗银 2500 两,甚至以金簪换米供工人餐饮,终于凿出卤水,使支家财富大增,终成郁山首富。支承祜从小多病,寄拜天池寺和尚,赐名福田。

支氏家谱

道光二十四年(1844),堂兄支葆田母卒,请咸丰县丁寨贡生冯晓湖“题祖”,冯看中支福田,说他为“人中龙”。两年后,冯特意收他为学生,耳提面命,大有长进。4 年后回郁山。咸丰二年(1852)中乡试,后“补癝”、“补增”。咸丰十一年(1861)中拔贡。同治二年(1863)入“北闱”,以“一字之误”而未中进士,引为遗憾。筮卜入兵部,任主事,管武库司。时逢宫中有人将字画盗出去私卖,他买了不少,其中有宋代赵子昂画马,乾隆帝的老师张玉书所书“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联,以及郑板桥、何绍基等人的作品。仅购买朱熹的墨迹就花了 800 两银子。

曾璧光(嘉定人)与支葆田为同年拔贡,被请到支家为塾师,支承祜在他的门下读书。曾借支承祜家银 200 两捐官,后升为云贵巡抚。支承祜入“北闱”、入兵部,曾璧光都暗中活动过。时慈禧专权,曾璧光因与某亲王关系密切而丢官,支承祜怕受株连,便想辞职以自保。同治六年(1867),其堂兄病故,便以管理井务为由,辞职归里。

他返故里时,曾着五品官服拜祭祖茔。以后穿便服,以平民身份生活,潜心管家、制盐。解决了许多深井汲卤的难题,使井不堵塞,无落物等,保证老井、新井每天共抽卤 240 筒(每筒 150 斤)。除满足他家 12 眼大灶、4 眼小灶用卤外,还卖给其他灶户。他曾到云阳学习以蕨草灰“泼垅润灶”的缩卤技术,还请在工部的李铭熙等人来探讨煎盐技术,使每斤卤水的产盐量由 2 两 6 钱增到 3 两左右。

老师冯晓湖家贫,仅有茅屋 3 间。为报师恩,支承祜为他购置年收 50 石租谷的田产,并新建 5 间瓦房。堂屋正中供“恩师冯晓湖之位”,每逢生日,他必前往丁寨祝寿。晓湖死后,每逢忌日,他都邀集同窗前往扫墓。挚友刘小石客死京城后,家贫,柩不能归。他资助银 200 两,使其弟仲石扶柩归里。过彭水时,他护柩去酉阳,又赠银 50 两。他与郁山巡检胡林等人承建丹泉书院,修义仓,建三贤祠、文昌宫,也捐了不少银子。同治元年(1862),知县张锐堂主持修《彭水县志》时,资料缺乏,文献无稽。他买了大量书籍,自言“家有奇书三万卷”,供修志查阅。同治四年(1865)志书付印时,他虽在北京任职,扔被列为“分校”第一。同治十三年(1874)庄定域主修县志时,他再次参与。书成,他列 5 位“篆辑”之首。

宅临后灶河,旁有石洞,他建“东岩草堂”,居其中。洞顶石岩如船头,在其上建“船舱”,为塾师教授子弟之所。窗外临河,洞外有“洗耳亭”,亭下常系一艘仿西湖画舫制作的“钓徒吟舫”。每年四至八月,月白风清之夜,常与友携酒泛舟,在郁江上赏月吟诗。

爱妾杨玉贞,成都华阳人,聪慧而有文墨。婚后伉俪甚笃,引为知己。因与长子口角,服鸦片自杀。他悲痛欲绝,有《招魂曲》等诗作,抒其悲痛。

著有《慕林小草》诗五卷,221 题、427 首,未及付梓而病逝,只留亲笔眷本。

冯壶川编《二酉英华》时,收存 150 余首。出处:《彭水县志》

本文出自支登成《支氏文史集》内文章

支登成作序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