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攻坚战为何失败?梯次递补进攻兵力,事实上犯了兵家大忌

博惠评历史 2024-09-11 20:11:37

四平一战,国军被压迫至东北一隅,破城在即。

然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四平守将陈明仁仍旧苦撑危局,等到了救援大军,成功守住了四平城,迫使林总在一场至关重要的攻城战役中无奈北撤。

在解放东北的战事资料中,大多都对陈明仁拼死守护四平城多有盛赞,却很少有人去分析这场攻坚战役真正失败的原因。我们当然知道这场攻坚战,陈明仁一战扬名,各路记者络绎不绝的扑向四平想要目睹一眼名将风采,陈明仁甚至都到了闭门谢客的程度。

所以,既然是陈明仁等到了援军,既然我军是进攻这座城市的绝对主力,其外围的援军以及作为这场攻坚战役的背后总指挥的因素就是我们分析这场攻坚战役之所以失败的真正客观因素。

---攻坚总指挥林总以及负责救援四平城的外围国军司令官廖耀湘。

在四平城攻坚战役开始前,作为一线主帅之一的邓华曾经提出建议,希望加强兵力配置。因为从当时的进攻部署而言,据侦察消息,四平城内的国军兵力仅有18000人,而林总在一线战场配置有6.5万多人。

3.6:1的兵力配置,去打这场攻坚战役应该说没啥问题。

哪曾想,这场攻坚战刚开始,负责一线进攻七个师中,属于战场进攻的绝对主力部队一纵1师、2师和邓纵的独1师、独3师受到重创。而这段时间内的战绩也仅是拿下了四平的西城部分。

在接下来对东城发起进攻时,前线也仅有一纵3师、邓纵独3师以及六纵17师,满打满算才三个师的兵力,这点兵力去冒险挑起大梁进攻四平东城,本来就极具风险性。林总也过度轻视了陈明仁对于防守四平城的坚决,并没有在前线主力部队受到重创的情况下,及时增加兵力,而是贸然对四平东城发起了猛攻。

直到东城部分无法拿下,林总才增调外围的6纵18师加入前线战场。

城东攻坚战役打了足足五天,我军始终无法取得进攻,林总又增调6纵16师加入了进攻战场。

大家可以分析一下这个时间点,这是林总在对四平城东开展进攻中的第二次递补兵力,每次递补兵力数量不多,仅是一个师一个师的递补。这种情况其实就像后来辽沈战役中进攻塔山防线的国军,在对方防线始终无法击穿时,一点一点的增加兵力,这是战场中的大忌。

因为梯次递补兵力虽然可以尽可能的减少伤亡,但对于正在攻坚作战的前线部队而言,作用并不大。

这个梯次递补兵力理念就如同是用一袋沙包去堵洪水,扔下来那就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战斗力。一场战役,一支部队能够拥有战斗力的部队也就那么一刻钟,过了黄金时间想要打出超级爆表的战斗力,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直白点而言,这是打团的关键时刻,就是需要五个猛人全部怼上去,先噼里啪啦输出一顿再说,那总比射手冲上去被干掉,法师冲上去还是被干掉,打野再冲上去,坦克再冲上去,如此一个个送强。

而就在城东战役进攻陷入僵局时,廖耀湘已经带着外围的援军冲了过来。

这一次的援军,新1军和新6军倾巢而出,虽然从距离上看新1军应该成为这场救援行动中第一入场选手。但新1军自从孙立人离任后始终难挑大梁,最终还是廖耀湘率领新6军突破重重阻碍,开始北上救援。

这绝对算得上是廖耀湘的高光时刻,林总此刻对于四平的攻坚战役已经陷入停滞,开始转运兵力全面阻止廖耀湘北进。

廖耀湘在此次救援行动中,展现出了超高的战略思维。至于后期辽西鏖战的诸多表现相比,此时的廖耀湘还是属于东北国军高层将领中觉得扛把子。

他在八棵树地区设下诱饵,以169师驻防八棵树,佯装从侧翼进攻的家乡,他自己则亲率主力北上。果然,林总上当,调集外围战场的三纵和四纵前去围攻八棵树, 廖耀湘得以长驱北上,直逼四平城下。

林总无奈只能选择撤退。这场四平攻坚战以失败而告终。我们在这场战役中,仍旧可以看到一位曾经经历过印缅战场洗礼的优秀军事将领。我们也能够看到四平攻坚战役的现实原因。

四平攻坚对于东野上上下下的将士而言,无言是一场重大的打击。那几次梯次递补兵力的行为,也无疑是此次攻坚作战最大的失误所在。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