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清明节,一位中年男子搀扶着年近花甲的老妇走进了云南省麻栗坡烈士陵园,他们的眼神从一个个冰冷的墓碑前扫过。只听老妇不由自主地数起来:“一,二,三,四......”还没看见自己要找的墓碑,她开始着急起来,一旁的男子赶忙安慰道:“妈,你别急,这里埋葬着90多位烈士呢。”
老妇深深喘了一口气,看得出来她在极力平复自己的情绪。
李发英擦拭丈夫的照片
走到陵园的里侧,老妇突然停了下来,“陶荣华”三个字映入了她的眼帘。她挣脱儿子走近墓碑,颤抖着手擦了擦贴在上面的那张照片,突然悲痛大哭:“35年了,我带着儿子来看你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老妇的哭声感染了在场所有的人。她叫李发英,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牺牲烈士陶荣华的妻子,丈夫上前线时,他们才刚结婚20天。
陶荣华的家住在湖南省衡东县农村,父母世代都是农民,就养了这么一个独生子,全家都把他当宝贝。李发英和陶荣华是一个村子的,又同岁,两人打小就一块玩耍,上学了也在一个班,除了晚上各回各家,其它时候可谓形影不离。
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个人的感情更加深厚,彼此间也有了别样的情愫,常常在邻居的取笑中羞红了脸。
高中毕业,陶荣华当上了村里的会计,李发英也在家随父母务农,两人还是经常互相帮衬,有说不完的话,看着对方的眼神里全是爱慕。
陶荣华军装照
瞅着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两人,邻居们都笑两家父母干脆结成儿女亲家算了。这一笑不要紧,两家父母都觉得对方的孩子勤劳、踏实,便捅破了那层窗户纸,李发英也就成了陶荣华的女朋友。
两人商量着,等工作两三年,攒点钱就结婚。
1980年,征兵工作宣传到了陶荣华的村子,他从小就崇拜军人,梦想着自己也能穿上戎装,保家卫国。现在机会来了,陶荣华异常兴奋,恨不得马上就去报名。可是一但当了兵,就身不由己了,他想到了李发英的感受,于是便去征得她的同意。
李发英是个随和的女孩儿,为了让心爱的人实现梦想,她满口支持。穿上军装的那天,陶荣华调皮地给李发英敬了一个军礼。
转眼入伍就两年了,陶荣华没有回过一次家,走时拜托李发英照顾父母,所有的情况她都在书信里告诉了陶荣华。陶荣华觉得遇到这么好的女孩儿是他一辈子的福气,是时候该给她一个婚礼了。于是,陶荣华提交了结婚申请。
李发英(左三)和儿子等人的合影
在家人朋友的见证下,陶荣华拉着李发英的手微笑着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没想到幸福的时光如此短暂,新婚20天的时候,部队发来了紧急通知,让他立即归队。
假期还没有结束,可部队催促如此之急,陶荣华意识到肯定不是小事,立马向妻子告别。
李发英早就听说当军嫂与常人不一样,她二话不说,就去给丈夫收拾行李,分别时还是会依依不舍。
回到部队后,陶荣华才知道部队紧急召回是要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当天晚上,许多战士都写下了遗书,而陶荣华没有写,他坚信自己会活着回来,因为给了李发英20天的幸福还远远不够。
老山战役打响了,陶荣华的战斗小组冲在了最前面。
正在打零工的李发英
一转眼,三个多月过去了。
有一天,李发英突然眼前一黑晕倒了,家人赶紧将她送进医院。结果虚惊一场,医生说:“恭喜了,她怀孕三个月了。”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娘家和婆家的人都高兴坏了。
李发英想把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丈夫,立马拿笔写了封信,然而一个月过去了都没有收到回信。他很担心,便跑去镇上相关单位几经周折要到了部队的电话,她这才知道丈夫上前线了。
又是几个月过去了,李发英终于等来了丈夫的信。信上,陶荣华说自己参战去了,没告诉家里是怕大家担心,前线书信又极不方便,所以拖了这么久才回信,快当爸爸了,他激动不已,说要亲自给孩子取个好听的名字,最后还一再叮嘱李发英在家一定要好好的,等着他回家。
可李发英没有想到,这是陶荣华给他写的第一封信,也是最后一封信,直到孩子出生,也没有等来丈夫取的名字。
陶凯搀扶李发英走进烈士陵园
六个月后,李发英的孩子出生了,是一个胖小子,她希望丈夫早点凯旋归来,便给儿子取名陶凯。
不知不觉,陶凯都会笑了,他用甜甜的笑和妈妈一起等待爸爸归来,然而,他们永远也等不到了。
1984年4月28日,正是凌晨五点,陶荣华和战友们已经摸到了100号高地的外侧,没过多久,总攻开始了。
只见陶荣华一马当先,带着战士们一路穿插,他们忘却了疲劳和紧张,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下一边躲闪一边进攻。
子弹就像雨点一样散落在地上和每个人的身旁,溅起浓密的尘土。陶荣华和战士们没有一个人退缩,为了拿下高地,他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快了,只差10米我们就胜利了,陶荣华鼓励着每一个战士。哪知就在他匍匐前进刚刚抬起头时,一颗流弹击中他的胸膛,陶荣华牺牲了。
李发英数着墓碑
此时,他的儿子陶凯才五个月大。李发英每天都要抱着儿子去村口的路上望一望,她想着丈夫凯旋归来能第一个迎接他。
这天,李发英抱着儿子又准备去村口,可她还没有出门,村上的工作人员就来了,他们将陶荣华牺牲的噩耗告诉了她,让她节哀。
李发英突然倒退两步,儿子差点滑落在地,幸好被来人接住。她感觉天旋地转,晕了过去。
等她醒来,听见的是公婆肝肠寸断的哭声,她清醒地意识到丈夫是真的没了,一时间竟大哭起来,曾经幸福的家全被悲伤笼罩。邻居们闻讯而来,分别安慰着这个家的每一个人,有老人说:“哭出来就好,哭出来就好......”同时不停地擦着眼泪。
好几天,李发英都是神志混沌的,她不愿意回到现实中。可是婆婆病倒了,孩子饿得哇哇大哭,看着公公强忍着悲痛手忙脚乱地照顾着,她瞬间支愣起来了。她告诉自己不能倒下,这个家还需要她。她走进公婆的屋子,强忍着悲痛说:“爸、妈,以后我就是你们的依靠!”
从此,李发英像变了个人似的。以前,有丈夫宠着,有公婆疼着,家里的重活、累活都不让她干,如今,她二话不说,拿起柴刀就往自家山林而去。家里没有柴了,做饭需要烧柴。
李发英依偎在丈夫的墓碑旁诉说
70亩山林和一些田地就是陶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李发英的身影不是在山林里,就是在田地里。她不停地忙活,一点儿也不舍得休息。白天干活,晚上还要照顾孩子,她就这样,把自己转得像个陀螺,因为一停下来,她就会无止境地思念丈夫,就会不自觉地哭泣。
随着公婆年纪大了,孩子也长大了,山林和田地的收入已经满足不了这个家了。李发英就去附近打零工,挣来的钱全部用作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她一刻都不敢放松。
看着她那么劳累,整个人都苍老了,公婆实在是心疼,就劝她改嫁,还请人帮忙说媒。李发英却终止了这一切,她坚定地对公婆说:“这辈子,我只给陶荣华当老婆。”
从此以后,公婆也就随她去了,她们把李发英当成了自己的女儿。
公公73岁那年,生了一场重病,家里欠下一笔外债,还是没救过来。临终前,公公拉着李发英的手哭着说:“英啦,这些年就苦你了,以后还是得苦你。”
流着泪,李发英送走了公公。
李发英靠在丈夫牺牲的地点
为了还债,她不得不外出打工,什么工地、餐馆、厂矿她都干过。多年后,勤快踏实的她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把家里的老房子翻新了。
2005年,陶凯成家了,第二年就当上了爸爸。
白天,李发英就帮忙带孙子,洗衣做饭,到了晚上,她就总喜欢拿出丈夫的照片,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有时还会对着照片说会儿话。
以前,她连对着照片说话的时间都没有,现在的李发英感到十分知足,于是她心里滋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她想带着儿子去看看丈夫。
可是现在孙子还小,儿子的负担也重,李发英张不开嘴,不过,她相信这一天是会来的。
2019年,陶荣华已经牺牲35年了。这一年,李发英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她和儿子要去看望丈夫了。
车子开到了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的门口,李发英坐在座位上迟迟没有下车。她感觉自己挪不动步,35年了,每一天都是煎熬,曾经多么想来看看,如今真的来了,35年前分别时的情景,丈夫的笑容闪现眼前,要见的却是一方小小的坟墓,这种落差太大了。
李发英要带一株小草回家
过了好一会儿,李发英终于在儿子的搀扶下走进了麻栗坡烈士陵园。寂静的陵园里全是一座座映着红五星的墓碑,李发英的眼神从这些冰冷的墓碑一个个扫过:“一,二,三,四......”她不经意间数了起来,还没有发现自己要找的那块,李发英显得有点着急。儿子忙安慰道:“妈,你别急,这里埋葬着90多位烈士呢!”
李发英深深喘了一口气,看得出来,儿子给她说了后她在极力平复自己的情绪。
过了一会儿,她们走到了陵园的里侧,李发焕看到了她熟悉的三个字——陶荣华。她挣脱儿子的手,快步走上前去,擦了擦墓碑上的照片,突然抱着墓碑失声痛哭起来:“荣华啊,我带儿子来看你了,你起来看看我们呀......”
35岁的陶凯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亲,他同样哭得很伤心。
李发英在自家小院里
那天,李发英依偎在陶荣华的墓碑旁,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她把35年发生的一切都说与丈夫听了。
随后,她和儿子去到了丈夫牺牲的地方,当年的那个哨位,她靠在一株高大的芦苇上,抚摸着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尘一土......她收集了一些土,她要让丈夫魂归故里。
走时,李发英对着大山高声喊道:“荣华,跟我回家了......”
看着这一幕,随行的工作人员无不泪流满面。
2020年,婆婆去世了,93岁高龄。她走得很安详,她给李发英留下了最后一句话:“孩子,这些年辛苦你了,你就是我们家的救星啊!”
料理完婆婆的后事,60岁的李发英对着丈夫的照片说:“你把生命给了国家,我把一生给了小家,没有让你失望!”
陶荣华烈士
从少女到老妪,从青丝到白发,虽然李发英和丈夫只做了20天夫妻,但她却用一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这样的品质,堪称伟大。
陶荣华为了祖国,不惜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一个为大家,一个为小家,他们都是英雄。
世间最美的光,便是他们身上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辉,向这对伟大的夫妻致敬!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