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引入魔芋避雨栽培新技术,助力农业发展
方文等
1 北川魔芋产业现状
北川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人工种植魔芋。北川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疏松且富含腐殖质,年均日照时数1 100 h左右,农区年均温度多在13 ℃以上,年均降雨量1 100 mm左右,适宜魔芋的生长。“北川花魔芋”2010年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2014年,北川县被中国魔芋协会评为“全国魔芋产业重点基地县”。2020年,北川县被认定为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伴随果树魔芋、玉米魔芋、林魔芋、苔子茶园魔芋等套作模式发展,北川县魔芋种植基地达4 800 hm 2 。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北川县土地资源的限制,在连作和种植地块的湿度大、温度高等因素影响下,北川县魔芋软腐病、白绢病高发,导致魔芋单产不稳定,增加了农户种植风险,成为北川县魔芋产业发展的瓶颈 。
2 避雨栽培技术
2.1 地块选择与整地
选择海拔在800~2 000 m、坡度10°~20°年均温度14~20 ℃、无霜期240 d以上且经常保持湿润但无积水的背风地带,未栽过魔芋或经过三年轮作的地块。以土质疏松、土壤通透、土层较深厚、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微酸性或中性砂壤土为佳。种植的地块选定以后,在冬前深翻土壤30 cm左右 ,并按每公顷腐熟有机肥或农家肥 3 750 kg,尿素150 kg,过磷酸钙300 kg,硫酸钾225 kg施入底肥,切勿施用鸡粪和碳铵类肥料。春耕时需要精细整地,做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碎,地里无土块、石块、树根、残茬、杂草等杂物,形成上虚下实的耕层。春耕整地时可结合进行土壤消毒,以便尽可能地减少土壤中侵染病菌来源,预防病原菌传染给新植株,可每公顷均匀撒入生石灰750~1 500 kg后精细整地。
2.2 避雨设施搭建
建议采用单栋镀锌钢管结构的塑料大棚搭建魔芋避雨设施,一是价格相对比较便宜,二是透光性较低,符合魔芋喜阴的特性。大棚搭建应顺地势而建,宽度控制在8~12 m,单栋面积控制在400~500 m 2 较佳,棚高2.5~2.8 m,可有效避免夏季高温灼伤魔芋叶片,大棚必须配备卷膜器,以便在夏季高温天气卷膜通风。大棚在低海拔或日照强度较大的地区,应适当配备遮阳网。当集中搭建避雨大棚时,两棚之间要保持2 m以上距离,前后两排距离要保持4 m以上,以利通风、作业以及排水沟的建设。避雨大棚搭建成后,切记开好背沟与边沟,做好排水沟,避免雨水进入棚内。
2.3 种芋的选择与处理
种芋选择自繁种或县内就近购买。外地种芋易在运输过程中碰伤,导致病害发生几率提高,不建议购买。种芋应尽量选择芋龄小,芋眼口平、窝小、表面光滑、顶芽粗壮、无伤无病无疤50~300 g的完整种芋。种芋选择好后首先进行晒种,选择晴好天气将选好的种芋放在水平泥土地上日晒3~5 d (切忌在水泥地上晒种,以免烧芋)。待种芋表皮干燥后进行消毒处理,选择晴好的天气,选用“汰腐净”750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均匀喷施消毒2~3次,喷施要少量多次,避免地面出现积水造成种芋损伤。待种芋表皮干透后即可用于种植。
2.4 播种
2.4.1 播种时间
低海拔地区(800~1 000 m),建议在4月上旬开始播种;高海拔地区(1 000~2 400m),建议在4月中下旬开始播种。春播不可过早,以防低温烂种,但要在种芋萌发之前播种完毕。
2.4.2 起厢
按种芋规格和土壤情况开沟做厢,土壤水分偏重的地块宜采用高畦窄厢,易受干旱的地块宜采用平畦宽厢。厢面宽80~100 cm左右,厢高不低于30 cm,采用单厢双行种植。
2.4.3 播种方法及密度
播种前将种芋根据大小分级,根据种芋的大小再确定种植密度,种芋越大种植密度越小,种芋越小种植密度相对就较大,一般种植株距为种芋直径的4倍左右。播种建议采取窝播的方式,种植的时候挖窝约25 cm深,虽然有避雨大棚的保护,但还是建议将种芋倾斜放置,放置倾斜角度建议大于30°但不超过45°,可以有效避免灌溉过程中引起的芽窝积水、积肥等问题,减轻烂芽的风险,倾斜角度不可过大,角度过大会影响种芋的生根和膨大。最后覆土5~8 cm,在低海拔日照强度相对较大、地温相对较高的地方覆土可以厚一些;在高海拔地温相对较低、日照强度相对较小的地区覆土可以薄一点。
2.5 田间管理
2.5.1 除草
魔芋是浅根系作物,种皮薄易弄伤,因此,魔芋种植不强调中耕除草,以免伤到叶和根,从而导致染病。魔芋种植的杂草防治可以采取化学除草和人工除草。化学除草应当在魔芋覆土后出苗前进行,可采用精喹禾灵、乙草胺、农大、草甘膦等除草剂均匀喷施在地表。出苗后则不建议再继续使用除草剂除草,以免造成药害从而影响魔芋的生长,导致死苗或减产。出苗后建议采取人工拔除的方式,并且尽量不要使用农具,避免碰伤种芋。魔芋展叶封厢以后,杂草生产缓慢,对魔芋影响减小,因此,在此后的时间里尽量减少农事作业。整个田间管理期,人应站在垄沟操作,以防压伤地下球茎。
2.5.2 培土
培土即是将厢沟中的土壤培在种植厢面上,可以使土壤有更大的通气面,从而增加土壤的空气通透性,有利于促进魔芋球茎的生长和保护生长在上层的根系。培土的厚度应按种植地块条件、种芋种龄以及当地温度等条件综合来考虑,如果培土过深就会影响出芽、初期生长以及球茎的膨大等,一般宜培土7~10 cm。
2.5.3 排灌水
魔芋喜阴喜湿又怕旱忌涝,特别在魔芋地下球茎的膨大期,需要保持湿润,避免干旱和水淹 ,因此在避雨栽培模式下魔芋生长旺盛的季节应该加强灌溉管理,做到不旱不浇,而且要切忌大量灌水。在北川的雨季,降水量较大,一定要保持大棚周边沟渠畅通,避免雨水流入棚内,随时查看,确保棚内厢面和沟内无积水。
2.5.4 施肥
在魔芋的生长期间,需钾肥最多,然后是氮肥,磷肥较少,而且魔芋的根是肉质根,根系浅,吸收力较弱。因此,要注重土壤培肥和科学施肥。首先,土壤的培肥在冬耕整地时一并翻耕施入地中,施肥以大量腐熟农家肥或有机肥为主,对魔芋的丰产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要重施基肥,在魔芋种植时,在每个厢面两行魔芋间挖一条施肥沟,将全年施肥量的70%~80%作基肥施肥,以减少后期的农事操作,避免损伤魔芋植株。基肥以缓释性肥料为主。最后,两次追肥,第一次在魔芋返青展叶时,每公顷追施复合肥(N∶P∶K=12∶8∶16)225~300 kg、硫酸钾 75~150 kg,第二次追肥在球茎膨大期,每公顷追施复合肥(N∶P∶K=15∶15∶15)150~300 kg、硫酸钾 150~300 kg、过磷酸钙375 kg 。后期可根据魔芋苗情长势临时追肥或补充叶面肥。
2.6 病虫害防治
魔芋的病害主要有细菌性的软腐病和真菌性的白绢病两种。这两种病害对魔芋产量的影响最大,一般影响可达10%~20%左右,影响大的可达50%~80%,最严重的地块能直接绝收。当魔芋种植地同时出现高温高湿条件时,两种病害容易爆发。经近年来的试验示范,采取避雨栽培措施种植并做好开沟排湿的地块这两种病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前期的预防、生长期的防控工作仍不可或缺。
在6月中旬,可喷施46%氢氧化铜1 000倍液或“汰腐净”300 倍液进行预防。从 7 月上旬开始,每隔 15d 轮流使用70%的甲基硫菌灵1 500倍液和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使用“汰腐净”300倍液等进行喷施 ,连续喷施4~5次,喷施时要对魔芋植株的叶片、叶柄及根茎等所有位置进行全方位的覆盖。一经发现发病植株,连同带病土壤一起挖走,深埋或者烧毁,并用生石灰处理病窝。魔芋的虫害主要有蚜虫、蛴螬、天蛾、地老虎等。蚜虫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防治;天蛾可用50%辛硫磷乳剂1 000倍液喷施或2.5%溴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防治;地老虎和蛴螬等地下害虫可选用50%辛硫磷乳剂1 000倍液对魔芋根部进行浇灌来防治。
3 采收与贮藏
魔芋地上叶片部分在10月份以后开始逐步干枯,但是由于棚内温度仍然较高,魔芋的地下球茎还会继续膨大,一般到11月份才会完全成熟。因此,在魔芋枯黄倒苗后15~30 d为适时采收期,开挖前尽量将土表上残留的叶柄叶片等收集起来集中烧毁,以较少病原残留。选择晴天进行采收,应做到细挖轻放,避免损伤球茎和根状茎,收获时可以按鲜芋的大小分开放置,大的鲜芋直接用于商品芋出售。选择250 g重量以下且表皮光滑、没有皱缩、顶芽粗短的小芋留种,留种小芋摊晾在地面3小时以上,表皮无水后再搬运,搬运过程应尽量小心谨慎,不伤及种芋表皮,保护顶芽,确保种芋质量。种芋在表面干燥后还需继续风干10~15 d,待种芋重量减少15%以上时即可贮藏,贮藏温度应控制在8~12℃范围内,温度过低会冻伤种芋,温度过高会使种芋顶芽形成“老化芽”对后期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
4 总结
魔芋避雨栽培技术,主要的作用是在于减少雨水对魔芋生产的不良影响,其核心是在魔芋的生长周期内,通过避雨设施的搭建来防止魔芋种植地块的积水,避免雨水对魔芋根部的浸泡,再通过科学的种芋处理、施肥及病虫害预防,从而减少魔芋白绢病和软腐病的发病几率,显著提高魔芋的产量和品质。2019年以来,北川县在永昌镇、通泉镇、禹里镇等乡镇建设魔芋避雨栽培设施共10 hm 2 ,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魔芋避雨栽培模式效果显著,与露地栽培相比,病害发生率有明显下降。因此,做好魔芋避雨栽培模式的推广,可为北川县魔芋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