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懂后主刘禅的一生,这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文诩历史 2024-09-30 10:39:27

有人说他宠幸奸佞,致使亡国,是一个昏庸之主;也有人说他是大智若愚,能够在乱世之中安然度过一生,而亡国是天下大势使然,根本不是他的过错。这位亡国之君就是蜀汉后主刘禅。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了解刘禅,他到底是大智若愚还是昏庸无能?

刘禅,出生于建安十二年,是刘备的长子,其母为甘夫人。

因为刘禅出生时间是刘备最颠沛流离的时期,因此他在襁褓之时就在赵云的帮助下完成了在万军从中七进七出的成就。

建安十七年,刘备入川谋划益州,孙权为了夺回荆州,打算从刘备唯一的子嗣刘禅下手,因此借口吴国太病重,召集孙夫人回江东,并让其带着刘禅回江东,不过途中被张飞和赵云截下,这才没让孙权得逞。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刘禅作为长子被立为王太子。

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刘禅自然就成为皇太子。为了能让刘禅未来有能力接管国家,刘备让诸葛亮亲自教导刘禅,还让他学习射箭,可以说刘备对其倾注不少心血。

章武三年,刘备驾崩,他在临终前托孤诸葛亮辅佐刘禅。不久后,刘禅继位,他遵照刘备遗诏,将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并对其完全信任。

当时的蜀汉完全称得上是内忧外患。内部有着高定、朱褒等人的叛乱,外部又有曹魏以及东吴的威胁。因此,在诸葛亮的统筹兼顾下,蜀汉得以与东吴结盟,并成功平定南方的叛乱。

在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后,诸葛亮为了实现复兴汉室的目标,打算北伐,因此在建兴六年,写了一篇千古名篇《出师表》,刘禅同意了诸葛亮的北伐。

从建兴六年一直到建兴十二年,诸葛亮5次北伐,互有胜败,但是因为曹魏有着良将的驻守,诸葛亮最终劳累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北伐之事就此告一段落。

因为从刘禅即位以来,一直都是诸葛亮处理国事,如今诸葛亮离世,刘禅才算是真正亲政,但是他对于诸葛亮一直都是十分尊敬,在其死后也是遵照遗言,任用蒋琬总理国家政事。

虽然蒋琬、费祎也都是一代人杰,但是与诸葛亮相比仍有巨大差距,因此他们只能做到休养生息,无法进取。

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间,刘禅在蒋琬、费祎等人的辅佐下,将国家治理的也算是稳定。

随着蒋琬、费祎相继离世,蜀汉的人才日渐凋零,宦官黄皓开始干涉朝政,与此同时,大将军姜维虽说继承诸葛亮遗志,连年北伐,却让蜀汉国力大损,后来更是因为担心被黄皓所害,避祸沓中。也正是如此,蜀汉朝中基本没有多少能人。

公元263年,曹魏大举进攻蜀汉,姜维将魏军阻挡在剑阁关外,而魏将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城下,刘禅听从谯周建立,向邓艾投降。而姜维为了复国,设下最后一谋,但是没能成功,最终被杀,蜀汉至此彻底灭亡。

刘禅作为亡国之君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县公,在一次酒宴上,司马昭曾问“颇思蜀否”,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至此,就流传下“乐不思蜀”的成语。不过,很多人认为这是刘禅大智如愚的表现,如果不这样回答,说不定会有杀身之祸。

就这样,刘禅得以安度晚年,一直到公元271年才去世,享年64岁。

刘禅做皇帝的表现,肯定不能用英明来形容,但是他能放权给臣子,并信任他们,这份胸襟绝对值得称赞。蜀汉的灭亡也并不能将责任推给刘禅宠幸宦官黄皓,归根结底还是蜀汉国力孱弱,根本无法在乱世之中久存。

刘禅不能说是一个明君,也绝不是一个昏君,但是我认为他确实是一个好皇帝,历史当中有多少臣子希望自己的皇帝是一个如同刘禅这样的人。

1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