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春节到了,相信全国各地大街小巷都已经张灯结彩,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中的重要一环,发压岁钱一定是小朋友大朋友们最期待的一个环节。
不过,别光顾着收压岁钱和包红包,发压岁钱都有些啥讲究呢,到几岁就不用领红包呢?
发压岁钱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最初,压岁钱也叫做“压惊钱”、“压祟钱”,在过去被认为可以驱邪避害,用以保佑儿童平安健康。
在古时候,人们包压岁钱时往往是包一串红绳编织的铜钱或者是一些干果、糖,这主要来自于一个古老的传说。
据说,以前有一种长相奇怪的妖怪,他的全身是黑色的,只有手掌是白色的,每逢除夕它就出来祸害小孩子,此妖趁小孩子睡着后就溜到床边,把手覆盖在小孩子的额头上。
被妖怪摸过额头的小孩子们第二天就会发烧,然后变成一个傻子,所以家家户户都很惧怕这种妖怪。
不过偶然间,有一次人们发现,如果床边有一串铜钱,那么妖怪就会瞬间被铜钱吓跑。
人们得知铜钱串的作用,久而久之,就逐渐演变出一种除夕给小孩子发铜钱的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传统逐渐演变为孩子们在春节期间收到长辈赠送的红包。
除了历史传统的意义外,压岁钱在当代社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压岁钱的金额早已不再仅是一枚硬币那么简单,而是成为了长辈们对晚辈的一种关爱表达。
在今天每个孩子都能在除夕收到压岁红包,但是是不是只有小孩子才能领红包呢?关于红包到几岁就不能拿有没有一个明文的规定呢?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压岁钱一般给到成年为止,即到了18岁成年礼或者大学毕业结束。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仍然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而给予压岁钱既可以作为家长对孩子努力学习的鼓励,也是表达对新一年进步的期待和祝福。
不过,在中国的很多家庭,孩子往往没有压岁钱的自主支配权,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压岁钱时,会将这笔钱储存起来,等到孩子成年或者需要用钱的时候再拿出来,作为一份额外的生活费或学费。
那成年后孩子们还能拿压岁钱吗?
有人觉得成年孩子不应该继续接受压岁钱。他们认为,成年后的孩子应该独立自主,养成自食其力的良好习惯,不应再沿袭孩童时期接受红包的做法。
而且,财务独立也是成年孩子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接受压岁钱可能会延续依赖长辈的现象。
不过,随着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关注度和尊重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开始思考,给压岁钱的年龄应该可以适当延长。
对于成年人或者已经工作赚钱的年轻人来说,压岁钱不再仅仅是金钱的意义,更多的是一种代表着家人祝福和关爱的情感象征。
因此, 一些家长会选择延长给予压岁钱的时间,比如有一种说法就是只要还没结婚成家,那就可以一直领压岁钱。
另外在孩子结婚、生子、买房等重要场合,也都可以适当给予一笔压岁钱,以表达对孩子成长和生活的祝福。
总的来说,给到多少岁比较合适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答案,并且也因人而异。
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说法和习惯,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的实际需要来进行考虑,毕竟,成长和关爱是不分年龄的,关键在于家长们能够用心去表达对孩子的真挚关怀和祝福。
所以这也会出现另一个现象,由于现在好多年轻人工作后家里的长辈还在给压岁钱,晚辈们自己也会感觉不好意思,因此,一种“反向压岁钱”的说法就流行起来了。
与传统的压岁钱是长辈给晚辈的习俗相对应,反向压岁钱则是晚辈主动为长辈献上心意的一种行为,在外面参加工作挣了钱的年轻人回到家,会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包上一份红包。
它不仅仅是金钱上的回馈,更是一种亲情和孝心的象征。表达对长辈们的尊重和感激。换句话说,反向压岁钱也是如今年轻人孝心和价值观念进步的体现。
也凸显了家庭关系中的新气象。在传统观念中,长辈对晚辈的关怀和照顾理所当然,而反向压岁钱则是一种扭转这种关系的做法。
晚辈主动为长辈送上压岁钱,不仅能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更能够树立一种平等、尊重的家庭关系模式。
这种新风尚的兴起,何尝不是拉近不同代际之间的距离,促进家庭成员之间更加和睦的关系呢。
当然,在包压岁钱时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压岁钱包多少合适?
有的人为了求吉利,往往喜欢“666”、“888”这种数字,也喜欢那些有连号的刚从银行取出来的现金。
但是,压岁钱的数额应该首先考虑到家庭经济实际情况。父母或长辈们在决定给予子女压岁钱的数额时,家庭的经济状况是首要考虑因素。
在目前经济环境下,家庭的收支状况各不相同,很多家庭明明不富裕,却“胁迫”于其他家庭都给的很多,而随大流,硬撑着面子给一样的金额,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因为社会舆论或他人言谈而盲目“攀比”。
比如说,除夕过年大家都会回到农村老家,吃完年夜饭,爷爷奶奶就会给孙子辈发红包,一家那么多孩子,如果因为攀比导致老人们不得不拿出一大笔金额,这无疑会为这些老人增加沉重的负担。
再比如那些工资收入极低的家庭,压岁钱总是一收一还的,收了这个亲戚给的红包,你基本上就不得不以同样的金额还给人家孩子,如果少给,总是会担心会落人口舌。
究其原因,首先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压岁钱攀比现象的根源,一是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这是不能忽视的,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家长亦常常以压岁钱的金额来展现自己的经济实力,加剧了攀比现象。
二是消费观念的改变,部分家庭对于压岁钱已经不再看作是过年的祝福,而更多地将其作为孩子们获取物质享受的手段。
许多省份的压岁钱平均金额甚至已经高到五六千,这样一大笔的金额放到孩子手中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其实,发压岁钱是针对孩子们的事,孩子们也并不在乎压岁钱的数额有多少,他们在意的,只是收到红包时的那份喜悦。
压岁钱应该注重的是意义而非数额。给的再多,最终会因为环境的趋势而演变成一种无意义的攀比运动,最终会导致发压岁钱这个习俗变得越来越畸形。
包红包还应该以孩子的成长需求为依据。在确定压岁钱的数额时,父母或长辈们应该考虑孩子的实际需要和成长情况。
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学习情况和生活所需来合理确定压岁钱的数额,这不仅能够满足孩子的实际需求,更能教育孩子正确理财观念,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
事实上,无论压岁钱的数额如何,我们都应该在传统文化中的根基上,注重压岁钱所代表的祝福与问候,这才是压岁钱真正的意义所在。
攀比压岁钱的现象应该得到遏制,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告诫孩子压岁钱的意义在于祝福和传统,并不应是评判价值和比较的工具。
学校和社会也应加强相关教育,培养孩子们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更多地关注感恩与回报,而非攀比奢侈。
让孩子们逐渐理解到这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爱与温馨的象征,这才会让压岁钱的传承更加有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压岁钱这一传统习俗也在不断演变。一些家庭也开始注重压岁钱的创新形式,有的家庭干脆不发压岁钱,彼此之间赠与一些书籍、玩具等礼物来替代金钱,又或者通过电子红包、银行储蓄卡等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变迁。
总的来说,压岁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无论是其历史意义还是当代发展,都承载着家族的情感传承和文化的延续。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家庭间的联结变得愈发重要,压岁钱的赠予成为了家庭间传递情感的方式。
总之压岁钱这一习俗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传递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拉近了亲情关系,也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价值观,同时也对晚辈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对家庭和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资料:秦州融媒——压岁钱给到几岁合适?建议不要超过此年龄
新华社新媒体——发前必看!压岁钱给多少?啥时给?归谁管?都有学问
西宁晚报——压岁钱怎么发?发多少?给哪些人?
华商网——过年压岁钱发多少合适 多大的孩子不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