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知的赵县兵工厂——冯家庄造枪厂

赵州溜达吧 2024-08-21 20:13:13

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条件极为艰苦,不但缺衣少药,更重要的是武器装备严重不足,虽然说“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但空手套白狼又谈何容易,这就需要有自己的兵工厂,冯家庄造枪厂就是在抗日最艰苦时自力更生武装自己伟大抗日精神的显现。

赵县冯家庄地处赵县 、藁城 、栾城三县交界的三角地带。西至栾城柳林屯故意村2.5公里,东北到藁城梅花镇1.5公里,东距赵县前大章6公里。抗日战争时期、故意、梅花、前大章都建有岗楼,驻扎着日伪军,三面包围着冯家庄村,不断到这里抢掠财物,搜捕抗日干部和群众,并杀人放火,为党的地下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1941年初,冯家庄村党支部响应上级号召,为了保卫村庄,打击侵略者,在日伪军眼皮底下,克服一无技术、二无资金、三无原料等天大的困难,充分发动群众、自力更生 、 艰苦奋斗,硬是在冯家庄建起了一个造枪厂。

困难激发潜力,艰苦迸发灵感。

1940年秋,赵藁栾的日伪军加紧了对冯家庄、北朱家庄等抗日根据地的进攻,面对强大的敌人,冯家庄党支部秘密召开党员和抗日积极分子会议,商议对策。党员们说:“对付拿枪的侵略者,我们必须拿起武器,针锋相对,开展抗日斗争”。没有武器怎么办?大家说:“没有枪炮自己造,办法是人想的,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最后,党支部根据讨论意见,决定创立造枪厂,自己造枪,抗击日伪军。

要造枪,离不开钢材,党员们建议到藁城扒铁道。为了顺利完成扒铁道任务,武委会主任李小排子、副村长兼指导员李风林经过周密计划,派胆大心细,有创造能力的抗日积极分子李松瑞(乳名小狗),装扮成拾粪的,背着类筐到藁城附近的铁路上,乘人不备, 用手量准了卡铁轨道钉的粗细。回村后,自制了大铁钳。有了工具,党支部和武委会组织党员、积极分子李松瑞、曹桂良,李吉哲、陈风山,陈黑球、李娃娃等20人组成扒铁道突击队 ,共产党员李排子、李风林和技术人员李松瑞各配手枪一支,并为这次任务制定了严密的行动纪律和应急措施。

初冬的一天晚上,阴云密布,刮着飕飕的西北风,冯家庄扒铁道突击队员身着黑装满腔热情地出发了。大家顶着寒风,深一脚、浅一脚来到藁城李家庄村时已是半夜时分。在李家庄休息片刻,走到李家庄村北的石德线上,按预定计划,李风林、李排子持枪警戒,突击队员爬在铁路一边听侯李松瑞召唤。李松瑞不慌不忙走到铁轨一旁,俯下身子,用手摸准卡铁轨的道钉,用自制的大铁钳子夹死钉帽,用力搬转大铁钳子,不大工夫,把一个道钉起了下来。接着,李松瑞又用大铁钳子夹死了铁轨另一端的道钉,不论怎么搬转大铁钳,道钉一动不动。李松端用尽力气猛搬,一下子把大铁钳子搬转坏了。他用手仔细地摸了摸这个道钉原来那个道钉与铁轨焊在一起了。于是,李松瑞把突击队员们叫在一起,大家用力把起掉道钉的那头搬起来,象推磨一样转了几圈,嘎叭一声,那个道钉断了。然后,高个的在前,矮个的在后,往铁路下面抬。天漆黑,铁轨又重,脚扎不稳,下坡时,铁轨往前滑,把李娃娃压倒,险些出了乱子。刚走下坡,日伪军巡逻队发现了,向突击队员开枪,李风林,李排子立即还击,日伪巡逻队怕是八路军游击队,吓得龟缩进岗楼里不敢再放枪。大家抬着一吨多重的铁轨,在漆黑的夜里,咬紧牙关往回赶路。当走到石德铁路南面四五里路的南马村时,突击队员的肩膀都压肿了,大家建议从南马村找一辆大车把铁轨拉回冯家庄村。夜茫茫,人入梦,再加上人生地不熟,到哪里去找车?李风林,李排子越墙串了几家,空无一人。正巧在村边一家遇到一位老大爷,老大爷带路在村南地里找了一辆大车,一匹骡子帮助把铁轨装在车上上了道,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侯,铁轨运进了冯家庄村,造枪最重要的原料有了!

从零到一,从一到二。

有了造枪的钢材,缺少工具哪里找?

1940年11月的一个夜晚,冯家庄党支部在赵县第四区秘书吴文早的指导下,把参加扒铁道的党员、积极分子叫在一起商量办法,大家说:今年大旱,人们生活困难,又要支援抗日前线,买工具太费钱。李风林、李排子、李松瑞说:“我们能扒铁道,就不能从敌人手里夺来造枪工具吗?”吴文早问:“到哪里去夺敌人的工具?”李排子说:“到敌人老窝里掏去!”大家分析了形势,认为 :赵县 、藁城、栾城三县相比较,只有栾城距冯家庄距离最近。虽然从冯家庄到栾城只有25,但要经过三个日 伪 据点。虽然如此,但只要伪装巧妙把握好时机,勇敢机智灵活,一定会从敌人老窝里掏出需要的工具来。最后,决定先派人到栾城侦察一下情况。

一天,适逢栾城集日。李松瑞、李排子、李风林三人吃了早饭,肩上搭着布袋,头蒙白手巾,步行到栾城赶集。

集市上,他们东走西瞧,走到栾城县南关,有一个临街的日伪军自行车修理铺。他们走进自行车修理铺后,李排子装作要修理自行车,认真地打问零部件的价钱,李风林、李松瑞假装要买车子零件,仔细观察自行车修理铺的工具——摇钻、老虎钳等安放归置情况。出来后又在自行车修理铺周围了解好情况查看好地形才回到村里。到村后,他们马上找到党支部负责人曹谷垛、李梅芳等汇报了侦察情况和行动计划,党支部当场表态支持他们的想法。

1941年新年临近的一天晚上,地上刮着刺骨的西北风,天上飘着飞雪,由李排子、李风林和四区秘书吴文早带队,李松瑞、李娃娃、陈狗一巴、李吉哲,陈风山,陈桂东等10人很快来到栾城南关。他们按预定计划,李风林,李排子,吴文早三人持枪守街口、门口,监视敌人的动静。李松瑞,李娃娃带领人拨开大门冲进自行车修理铺。李松瑞等人从柱子上卸下摇钻,李娃娃等人从地下挖出老虎钳。大家手疾眼快、干净利索、神不知鬼不觉地走出栾城县城,一路上大家轮换着扛 、 替换着抬、踏着半尺厚的大雪、顶着刺骨的寒风 , 悄悄绕过敌人的岗楼,从漫地里一鼓作气,不等天亮,就把一台摇钻、一个老虎钳、一把大铁钳、一把钢锉等工具安全地抢回来了。天气虽然冷,但同志们个个头上冒着汗,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第二天,消息在村民中传开,群众为他们编了一首顺口溜:武委会的民兵真是沾,北上藁城扒铁道,西进栾城把车子铺端,神出鬼没夜里干,气得鬼子干瞪眼。

造出真枪弹,就为打鬼子。

1941年初,春节刚过,冯家庄党支部和武委会立时成立了造枪厂。造枪厂由李风林负责,他从民兵中挑选了思想进步、立场坚定、抗日斗志高、会木工、懂铁工活的李松瑞、本狗混、陈黑球等5人作为骨干,又从藁城清流村、杜村聘请周小芳、张兰喜协助李松瑞当造枪把式,这样,总共8个人的造枪厂就成立了,厂址选在本村地主李老一家的南屋里。为了安全,院子用铁丝网拦住,并在屋子里挖通地道,平时在屋里工作、生产。敌人来了,连人带工具迅速转移到地道里。

有了造枪场地,他们把摇钻、老虎钳等安装在既坚固、拆卸又方便的地方,又借来了锤子、钢锯、斧头等工具。同时,他们铁工 、 木工分开干,缺少工具自己造,没有煤炭就用木头代替,造枪没有图纸,李松瑞、周小芳、 张兰喜就把一支“38式”大枪拆散,把枪膛、枪栓 、枪筒 、搬机等部件,逐一地把尺码测量准确,做木工的把枪托刨好、锯平,磨光。经过大家齐心协力、精心钻研,就凭着不服输的精神、坚韧的意志用粗壮的双手按土法琢磨模仿,研制了十天多后,造出了第一支“38式”大枪。并经过实弹反复实验,完全合乎质量。大家兴奋不已,马上上报党支部,党支部及时向第四区党委、区公所汇报了造枪情况。区委区公所负责人亲临冯家庄村看望造枪厂的同志们,并祝贺他们的胜利、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此后,大家深受鼓舞,为抗日造枪的劲头更加高涨,技术越来越精,样式越来越多。

1941年下半年,抗日斗争形势越来越严峻,日本侵略者对冯家庄一带的抗日根据地的扫荡更加频繁,妄图把造枪厂吃掉。在日趋困难 、环境十分残酷情形下 ,造枪工作不能正常进行。造枪厂的同志们克服困难,先后转移到徐家庄、南白庄等村进行秘密生产。就是这样,在一年内还制造了土炮一门、“38式”大枪、马步枪15支,手枪一支。并支援了县大队、区小队武器装备,还为县大队、区小队及附近村民兵修理大枪、手枪100多支。

从1942年开始,造枪厂一班人在环境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一边战斗,一边收集废钢铁,一边利用战争间隙铸造手榴弹、地雷外壳,并自己研制火药、安装了数以万计的手榴弹和大小地雷,还为抗日部队、民兵修理了数不清的枪支,从而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打击伪军,保家卫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5年9月赵县解放,冯家庄造枪厂完成了历史使命,但造枪厂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敢于创新、敢于奉献的精神会一代代传承下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