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了解到了东野麾下的模范步兵师师长,实在是太牛了:曾经在担任师长的时候因为一场奇袭战被林总直接升为纵队司令,打破了惯例!
如果《亮剑》中的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加入东野他能做到什么级别?能像这位师长一样靠战功直接升任为纵队司令员吗?因为在东野这位指挥员跟李云龙风格最为相近,而且此人率领的这个师作战以“猛打,猛冲,猛追”著称,被称为“三猛”,老李看着都眼馋!
独立团团长李云龙
今天我们从三个角度分析,第三个角度更是用东野这位指挥员跟老李做蓝本分析一下,看看他们的相似和不同之处,能不能靠战功当上纵队司令,得出的结论大家估计有点想不到。
(原创不易,欢迎各位发财的小手点点赞和关注呀,蟹蟹~)
李云龙能通过10-1的这个硬核指标吗?说到东野的作战风格,都是采用大兵团的运动作战方式。
在这种作战风格之下,10-1更是提出了一个硬核的标准:那就是大兵团作战必须军纪要严。
实际上任何的指挥链,他的本质都是一个负责制。
所以在指挥这一层上,作为纵队司令员在东野的要求是很高的。
我们都知道东野的一个纵队人数可以达到4~5万,甚至能达到6万之众。
这样一个庞大的基层作战单位,作为这个基层单位的主要指挥官,纵队司令员在很多时候都必须做出果断而有效的战场决断。而且这种判断,是要随着战场的动态变化不断优化。
并根据其他友邻部队的情况作出及时的调整。
这非常考验纵队指挥官在指挥作战的时候的临场应变能力。
然而这种临场应变能力所衍生出的灵活机动的战术,又必须严格的限定在军纪的要求之下。如此一来,这就更加考验纵队司令员在做出指令的时候,所要把握的一个度,必须要恰到好处,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纵队的战斗力。
从这个维度来考虑的话,李云龙在战场上的指挥风格就有些不太合适了。毕竟他每次都喜欢先斩后奏,这对于10-1这种硬核的指标来说,在战场上是犯了大忌。
而且10-1的指挥风格也是这样的,往往隐瞒了一个阵地的丢失,他就直接可以将一个指挥五六万人的纵队司令撤职。
所以李云龙如果按照他的那套打法,在战场上不听指挥临场发挥,在东野要求十分严格的作战环境下,李云龙很有可能还没打完仗就被撤职了。
第二个维度:李云龙有这个资历吗?那么我们从第2个维度来考虑:那就是资历问题。
这里我们可以拿朝鲜战争中的指挥员来作为参考。
在朝鲜战场上就是一个非常显著的试金石。
当时东野的纵队司令员,邓华、韩先楚、梁兴初,他们每一个人单独出来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悍将。
按照当时的职位分工,邓华将军是志愿军的副司令,韩先楚将军则是西线的总指挥,而梁兴初将军的38军则打出了万岁军的赫赫威名。
10-1当时在对待手底下这些悍将的时候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各方面都是进行正规的军事化指挥链路的建设。在这一块所有的指挥链条,还有体系都是经过实战的演练。
所以在指挥链路这一块,东野的指挥要求很高的。
而在一野二野和三野,其中的贺炳炎和彭总在战术问题上的争执。
还有三野的许世友将军跟粟裕将军在攻打济南的时候,作战方面上的一些调整等等细节问题,在东野是不可能存在的。
很多时候,10-1都是直接拍板,指挥风格都是让纵队去直接执行命令。
因为10-1在指挥作战的时候,如果谁觉得天下第一,而且在战场上违背风格,并且脱离大兵团作战的指挥位置,擅自的冲出阵线打冲锋。
这样的行为在10-1看来,那就是违背了军纪。
他可能就会直接说:“刘亚楼,大兵团作战军纪要严格,你去看一下!”
这里面有一个细节,东野在围攻廖耀湘兵团的时候。
三纵的一个营曾经在胡家窝阵地打掉了廖耀湘的指挥部。
当时的纵队司令员韩先楚将军,他做的第1件事情就是马上发电报向10-1报告并且请示他下一步该如何去执行。
而不是将纵队其他的人派出去,只有在得到了10-1的同意了之后才有下一步的行动。
我们再看李云龙在作战过程当中的风格。
很多时候他在面对日军进攻的关键时刻,都会直接调动独立团全线追击。
廖耀湘
在战场上的行动和风格,完全是受到他在当时的战场态势下所作出的指挥和命令。
这一点,在跟东野的这些纵队司令员相比的时候,李云龙的风格明显是趋于更加的个人化。
再回到资历问题。
而从相关的资历当中,李云龙这个独立团的团长在东野这种大兵团作战当中,要求军纪严格的情况下,他是很难当上纵队司令员的。
我们可以将东野的12个纵队司令员列出来看看都是谁。
然后再对比一下李云龙在独立团当中的定位和他的资历。
1纵队司令员:李天佑、上将。政委:梁必业中将。
2纵队司令员:刘震,上将。政委:吴信泉中将。
3纵队司令员:韩先楚上将,政委:罗舜初中将。
4纵队司令员:吴克华中将。政委:莫文骅中将。
5纵队司令员:万毅中将,政委:刘兴元中将。
6纵队司令员:洪学智上将,政委:赖传珠,上将。
7纵队司令员:邓华,上将、政委:吴富善中将。
8纵队司令员:陈伯钧,上将,政委:刘道生中将。
9纵队司令员:詹才芳中将,政委:李中权中将。
10纵队司令员:梁兴初中将。政委:周赤萍中将。
11纵队司令员:贺晋年少将,政治委员:陈仁麟中将。
12纵队司令员:钟伟少将,政委:袁升平中将。
这里面可以看到,在东野的12个纵队当中,大部分的纵队司令员在授衔的时候都是上将或者中将军衔。
只有第十一纵队和第十二纵队,由于成立的时间比较晚,两位司令员在授衔的时候是少将。
这两位将军在红军长征的时候,其中第十一纵队司令员贺晋年,他在红军时期就是军长。
抗战爆发之后,历任团长。
后面身为旅长兼军分区的司令员。
而钟将军在红军时期先后担任了红三军团的政委,十五军团的政委,师级政治部主任。
后面加入到新四军之后,又担任了第18团的团长,副旅长。
李云龙在抗战的时候是独立团的团长。
因此从资历、职务这几个方面来考量的话,李云龙如果加入东野,也不太可能达到纵队司令员级别。并且我们知道,在1947年8月前后总共组建了4个纵队。
这个时候东野正处于极速发展的时期。
当时将东野最能打的三个独立师一起整编成了新的纵队。其中包括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纵队,从这个级别上来看,其中的纵队司令员在开国之后都是上将或者中将。
所以如果从资历上来考虑的话,不仅仅是李云龙在东野当一个纵队司令的可能性不太够。
李云龙
第三个维度:结合钟将军由师长直升纵队司令员,看看老李能否一比?前面两个维度,我们是从李云龙在战场上的指挥风格以及他的作战战术来作分析。
还有他在军中的资历做出了一番比较。
得出的结论都是:李云龙如果加入东野,他是不可能做到纵队司令这个级别的。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以东野最晚成立的第十二纵队做参考的话。
如果让李云龙加入东野,他到底能不能做到纵队司令级别?
来看我们的分析:
因为在东野,虽然是大兵团作战10-1对军纪还有指挥链路的要求都是极为严格的。
但如果老李在进入东野的时候能够抓住机会,并且在东野刚刚进入东北战场的时候,跟国民党军队的美械军作战之时,看他能不能抓住那个作战立功的空窗期。
因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
我们都知道,在四平作战的时候,我军其实是吃了亏的。
李云龙在作战风格上会打仗,而且敢打硬仗,又能够在战场上灵活地做出自己的判断并形成个性化的指挥风格。
在那个时候,如果他能够在关键时候扭转战局,那么老李能够担任纵队司令的可能性就上升了几分。
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十二纵队的钟司令。
东野的十二纵是最晚成立的一个纵队。
司令员在这之前担任了第二纵队的第5师的师长。
当时他的师是东野当中作战风格最为勇猛的一个标准步师。
也被10-1称为模范师。
而他本人也是从师长直升为纵队司令员的破例的存在。
当时10-1和刘亚楼都对他比较赞赏,让他去做第十二纵队的副司令。
可是钟将军却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做副的没有啥意思,要么就不升,要升就把我直接升为司令员。”
可见他当时的个人风格还是比较强烈的。
后面他果然如愿以偿的从一个师长直接升任为了纵队的司令员。
这也是东野当中独一份的存在。
可见当时的10-1和刘亚楼都是比较欣赏他的。
也正是因为有东野首长的厚爱,所以钟将军的这种个性化的指挥风格,以及在战场上的表现就显得颇为独特。
也是他后来在作战过程当中精彩表现的前提。
其中,在三下江南的靠山屯一战当中,当时他的第5师按照要求,本该是要配合第一纵队去作战的。
可他的第五师在到达靠山屯的这个阵地的时候,却突然遇到了国民党军71军第87师的一个团。
本来跟第87师作战并不属于第五师的作战任务,第五师本可以不去趟这趟“浑水”,直接略过此地直接前去执行命令支援第一纵队的作战。
可当时钟将军却不顾身边人的建议,他直接命令第5师的一个团向对方的阵地穿插而去。
随后,国民党军第87师发现了第5师的进攻之后立即展开了反扑。
就这样,第五师开始调动了三个团的兵力,将对方的这个团围住了。
而且当时一开战就打得非常激烈,在战场上闹出了比较大的动静。
而国民党第71军的87和第88师彼此之间的距离并不远,对方很快就派兵过来增援了。
当时由于第5师的作战任务,是前往另外一个阵地去支援第一纵队的作战。
第一纵队还打电话过来询问他到达什么地方了,能够在什么时间到达预定的支援位置?
可结果没有想到第五师居然回复:“我们在靠山屯遭到了大量敌军的包围,现在请你们第1纵队马上靠近靠山屯前来配合我们第五师的作战,否则,第5师有可能会被敌军吃掉!”
在这个时候,总部的10-1在听到了他的汇报后也觉得有些诧异,但很快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此时已经打了起来,第五师与国军的两个精锐部队发生了激战,如果不派人去支援,或许第5师真的有可能会被对方包了饺子。
于是10-1下令,命令之前的第一纵队改变原定的作战计划,前去支援第5师在靠山屯的作战行动。
甚至他还罕见的从第二纵队又调集了两个师去协助作战。
在这一战过后,附近的国民党军71军87师第88师,遭到了解放军的重创,其中第88师的大部分被我军歼灭。
也正是因为这一战之后,他被破格的提拔为第十二纵队的司令员。
在授衔的时候,钟将军最后授予少将军饷,要不是在衡宝战役中的一次失利,中将军衔。
当然,在东野大兵团,“作战军纪要严”这是一项重要的硬核指标。
可是当时的10-1对他的评价却是:“战场形势来说是瞬息万变的,虽然要尊从军纪听从命令,但是在关键的时候必须要机动灵活的调整战术,打出一个不一样的胜仗!”
注意10-1说的这句话当中的重点是,“必须要打胜仗。”
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
如果第5师在围攻第71军87师和88师的作战过程当中打的并不漂亮,那么结局显然是不一样的。
所以克敌制胜才是最为关键的标准。
不管战术如何,在作战过程当中,只要最后能将敌人打掉,那就是一场胜仗。
而这个过程当中其他的一些没有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都是可以忽略掉的。
在这之前,10-1也曾经说过:“作战勇猛是打胜敌人的根本条件,如果想着打仗,同时也想着打胜仗,只要对全局的作战有益无害,逮住机会就出击,这就是战斗的积极性,有了这种作风之后,就不会因为小小的胜利而满足,但也不会因为在战场上受到挫折而泄气。”他的这番话其实跟第5师的作战风格是非常接近的。
因为第5师在当时就被称作东野的模范部队,以“猛打”,“猛追”,“猛冲”的“三猛”而出名,可以说是难得的猛将。
而且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战例来进行分析。
当时第5师在靠山屯违背命令也要打71军的一个团,跟小紫金山八纵的作战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
因为在电影《辽沈战役》当中,这个地方其实叫做牛郎山阵地。
当时八纵丢失了阵地,但却没有立刻汇报,这就导致这是一个被定性为不按命令的出击,导致战场局势出现意外的情节,因此,当时对八纵的处罚是比较重的。
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次丢失l阵地没有打胜仗,这才导致被10-1处置。
相比于第5师的作战命令完全是因为他在附近看到了一个团,正好可以有把握全部歼灭。在后面导致整个战局发生了改变,周围的援军也相互支援,最终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
结论:这两者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再回到李云龙。
李云龙在作战的时候,他在战场会按照自己的风格去打仗,有时候会偶尔违背上级的命令。
这种风格跟钟将军的第5师是比较相似的。
他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想违背命令,而是想要更灵活的去指挥部队。
以更小的代价和伤亡去完成任务,并打出一个胜仗来。
从这个维度来比较,李云龙的指挥和作战风格跟第五师的师长是颇为相似的。
在苍云岭战斗的那一次,李云龙接到的命令是从固定路线撤退,而周围的友军掩护他撤退。
但是他当时却做出了一个选择:
他直接从正面突围,想要打破日军的包围圈。
从战场的形势来看,他这已经违背了命令,没有按照和友军一起撤退的战术来执行。
当时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很多人都说李云龙这属于临场抗命。
而且他这是不听指挥,如果在战场上这样打的话可能会出大问题。
这种观点其实是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去判断。
仓云岭一战
因为李云龙在苍云岭撤退的时候,他的看法是:一旦从后方撤退,坂田联队就会直接冲过来,这时李云龙的独立团就会显得非常被动。
他觉得,根据当时战场的动态形式来判断,从正面突围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办法,而不能完全靠后面的友军来掩护。
因为他的独立团会遭到正面日军的合围。
一旦他们撤退,坂田联队在冲上来的时候,侧翼的友军在失去阵地掩护的战场态势之下,也很容易受到日军的追击,到时候大家都会显得很被动。
只有从正面突围才有可能打破常规,冲出一条生路!
最后从战役的结果来看,当时的新一团也果然从正面突出了鬼子的包围圈。
并成功地击毙了日军的坂田联队的联队长,而且还将对方的指挥部给端掉。
从这个战术层面来看,他避免了跟日军大规模交战的情况下,能够让友军减少伤亡。
同时能够在击毙日军坂田联队的联队长之后直接脱离战斗,迅速地从战场抽离出来。
从这个维度来分析,如果让李云龙去参加东野,根据他的这个作战风格在三下江南过程当中打出几个非常漂亮的胜仗,是有可能会被升任到纵队司令员的,至少可以担任一个纵队副司令员。
等到他在这个位置上锻炼了一段时间之后,再加上时机的契合,东野要扩编一个新的纵队,大概率那就会交给他指挥。
通过对第十二纵队的参考,如果李云龙来到东野的话,他的这种作战风格其实还是会受到10-1的喜。我们不能忽略一点:根据剧情,曾经的李云龙在过雪山草地的时候,最开始也是找到了10-1,也被编入了10-1的军团,又是他的老部下。
从这一个维度来思考的话,李云龙在东野可能会升任到少将纵队司令级别。
文中二纵五师是老部队39军116师前身,钟伟是第一任师长,型塑了师魂。黑土地上,12个纵队36个步兵师中,唯一一个从师长直升纵队司令员的。向前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