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要通缩了,为何还不救市?

辰茹资本 2024-09-10 17:11:01

最近几个月,很多人都切身地感受到了经济形势。

经济学界,也终于罕见的谈论“通缩”了。

地产从业者卖不出去房子,股民炒股一直亏钱,很多人也开始质问:为什么不救市呢?

一、终于要谈论通缩了?

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前央行行长易纲罕见表态:中国现在应该把重点放在抵挡通缩压力上。

通缩,这个词,终于被提起了。

其实,他还讲了一句话:关于通胀和通缩,中、美、欧处于不同的周期之中。YQ期间,欧美出现了高通胀,而中国在过去五年中对抗的是通缩压力。

注意,他说,过去5年,我们对抗的主要就是通缩压力。

回顾他的讲话,2021年6月,他还在央行任上,当时的PPI同比高达8.8%,CPI同比1.1%。

同样的在外滩金融峰会上,大家都在等他释放出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信号,但是他却提了一句:对来自各方面的通胀和通缩的压力均不可掉以轻心。

大家都知道通胀压力,因为数据摆着呢,但是通缩压力是什么,大家都很困惑。

当时,大家并未深究,毕竟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退出的迹象,还可以“接着奏乐接着舞”。

现在回过头看,易纲的这个提醒相当的超前,他为什么能够提前看到通缩压力?

1、长期因素: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上升、消费倾向下降,因此对通胀产生抑制作用。

2、内外失衡:我们是世界工厂,欧美国家是世界市场,如果出口受阻,那么我国庞大的产能只能内部消化,结果就是价格战,把价格持续往下拉。

3、内部因素:“薪资-通缩”螺旋。这几年企业基本上都明白了一件事儿,要想活下去,必须降本裁员增效。如今全社会各行各业,哪个行业或企业没有降薪裁员的压力?

这种通缩螺旋很麻烦,因为降薪裁员反过来会导致需求减少,企业情况恶化,导致进一步降薪裁员。

目前看,这些因素都不是短期因素,也不是短期就能够逆转的。

如果通缩趋势下去,那么国内的消费可能会继续向下,餐饮、旅游、零售,甚至电商等等所有面对终端消费者的行业,都将受到冲击。

二、统计通缩与体感通胀背离

统计局数据公布了8月份通胀数据:

1、8月份CPI同比上涨0.6%,一致预期是上涨0.7%;8月CPI环比上涨0.4%,一致预期是上涨0.5%。

一句话定性,8月CPI一直处于低位,在0附近徘徊,且低于预期。

2、8月PPI同比下降1.8%,路透社调查预期为下降1.4%,彭博社调查预期是下降1.5%;8月PPI环比下降0.7%。

一句话概括,8月PPI一直处于低位,一直处于负值区域,且低于预期。

CPI和PPI趋势,表达的宏观含义是什么?需求不足。

这需要根据形势判断,因为需求不足和供给过剩,是一体两面。但是,根据当下形势判断,这属于需求不足。

需求不足和供给过剩,会有两种相反的政策。比如,2016年的时候,我们判断为供给过剩,因此实施供给侧改革,削减产量和产能。

但是现在的任务,绝对不是削减产能,而是扩大总需求,保就业。

对于物价,老百姓又有不同的感受:都说通缩,但是现实的物价怎么这么高?

这就是我们之前讲的,统计通胀和体感通胀的温差。

我们看到的数据,是统计的结果,遵循一定的统计规则,比如受基数影响等等。

它反映的是,经济运行的结果,以及对企业和政策选择有重要的参考。

体感通胀,反映的是个体感受,会跟统计结果存在巨大差异。

比如,前两年物价涨了一倍,但是今年物价下降一点点,就能反应到统计数据上,被看作通缩。

对于老百姓来说,跟前几年相比,物价根本没有下降啊,怎么能说通缩呢?

但是在经济学界,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讨论通缩的问题。

并且,这种情况相当的麻烦。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还需要出台政策,刺激消费,从而希望引导价格上涨。

另外,通胀数据指标范围很大,但是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的物价不一样。

比如,8月份,鲜菜、鲜果、猪肉等食品价格飙升,且处于高位。

这种分项数据就很符合老百姓的体感通胀。

我们什么观点呢?

通胀只有高低之别,本身没有善意恶意之分,但是实现通胀的途径有。坏的通胀是:

1、跳过供需关系,直接大幅提升价格水平。

比如,大幅提升水、电、气等公用事业价格。

2、人为制造供给短缺,导致价格水平上涨。

比如,本来蔬菜就受到天气影响减产,再把国内蔬菜出口国外,肯定会导致价格上涨。

记住,通胀只是经济运行的结果,不是原因,不能本末倒置。

三、该救经济了?

现在房子卖不出去了,股市又跌到了2700平台,工资下降且延迟发放了,很多人才开始抱怨:为什么不救救经济,不救救地产呢?

这就有点儿不切实际了。实际上,这些年一直在救经济啊。

1、楼市政策刺激,史无前例。

5年期LPR利率,从2019年的4.85%,一直不断下调,目前下调至了3.85%。

在政策利率下降的情况下,有些地区的房贷利率已经下降到了3%以内,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再加上目前的金融支持,你只要买房,银行都不会卡你房贷,房贷几乎没有门槛了。

还有首付,全国首套房的首付比例已经下调至20%,二套房下调至30%,这种刺激力度,也基本上属于史无前例了。

所以总体来看,楼市的刺激政策,或者救市政策,力度上堪称史无前例,怎么能说没救市呢?

2、货币和财政政策一直刺激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降息、降准、不断注入流动性。

现在大家听到的是资产荒,大家都去抢长期国债了,再也没见过流动性危机吧。

这说明什么?货币政策一直是相对宽松的。

财政政策,广义上,赤字率一直没有降。

而且最近又发行了几万亿的抗疫特别国债,水利建设特别国债,以及超长期特别国债。

也就是说,财政也一直在刺激,也一直在救经济。

就问你,如果让你来救,你怎么救?你能出什么牌?

高善文有个演讲说,“把央行资产负债表都压进去”。其实也就是MMT,央行购买国债。

这真的有用吗?

欧美日当年金融危机时,都是先把利率降到零,然后QE,或者MMT。

他们只有一个理念,放水,往死里放水。

但是欧美日的经济真正因此好转吗?通胀因此起来了吗?并没有。

当年的拼命地放水,只是拯救了资本市场。实体经济仍然跟以往没有太大区别。

真正让欧美日通胀起来的事件是,史无前例的财政刺激。

比如美国两年搞了8.2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日本也出台了78.9万亿日元的财政刺激计划。

一句话,搞QE或MMT只是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的技术性手段。

最终效果还是得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本身。

如果实体经济没有需求,你放水也放不出去,最终会陷入流动性陷阱。

如果项目投资不经济,你再搞财政刺激,只会加剧债务负担。

总之,如果没有需求、或者传到不畅的情况下,硬是拼命的放水,这不仅无法刺激经济增长,汇率还可能会出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到底该如何救?

现在市场上的讨论,基本上都是途径依赖,还是以往“投资拉动”(不管是房地产投资,还是制造业投资)的经济模式。

到现在这个阶段,这个模式其实已经失灵了,很多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也都是这个原因。

救经济、或救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幅提高居民收入,刺激居民消费。

注意,大幅提高居民收入在前,刺激居民消费在后。

真正转型为消费驱动,这个局才能真正破掉。

只是,提高居民收入,太难了,最大的困难还不是技术上。

2 阅读:1136
评论列表
  • JL 7
    2024-09-11 09:16

    [呲牙笑]

  • 利好银行

  • 2024-09-13 11:35

    从官方公布的数据分析,通缩已经半年多了。

  • 2024-09-12 17:58

    救什么市?现在很差吗?都还没跌到2400点。[得瑟]

  • 2024-09-12 22:01

    跌到现在,等它跌到关门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