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临终前留下一句遗言,康熙到死都未破,38年后被雍正轻松破解

赢梯说事 2024-10-09 02:42:24

康熙皇帝的少年时期过的是非常坎坷的,他八岁丧父,十一岁丧母,小时候还得过天花,而陪他熬过这一切的人,就是他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亲人——孝庄太后。

孝庄去世时已经75岁了,在古代绝对算得上高寿,但不寻常的是,她去世之后38年都没有入土为安,一向孝顺的康熙,怎么会对自己的祖母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呢?

历经四朝的女人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能够留名青史的女性掌权者少之又少,而到了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的清朝,只出了孝庄太后和慈禧太后两位,不过后者的名声与前者完全无法相比。

孝庄出生于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是生长在草原上的飒爽姑娘,后来因为满蒙联姻的旧俗,嫁给了皇太极当侧福晋,后来皇太极登基之后被封为庄妃,是四妃之末。

电视剧里演的她和皇太极、多尔衮之间的爱恨情仇都是戏说杜撰,当不得真,孝庄从来不会拘泥于儿女情长,她的心中自有国家和责任。

爱新觉罗作为少数民族却登上了帝位,入主中原,他们面对的困难和遭受到的反对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所以清初国家局势非常动荡。

皇太极去世时顺治才只有6岁,是他的母亲孝庄扶持着他坐上了皇位,到顺治13岁亲政时,国家终于渐渐走上了正轨。

但这种平稳的日子也并没有过多久,顺治25岁就英年早逝,孝庄在丧夫之后又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但她甚至没有悲痛的时间。

孝庄再一次扶持幼主登基,把自己8岁的孙子康熙送到了皇位上,和顺治留下的四位辅政大臣周旋,终于让康熙在十四岁这一年亲政,说孝庄是康熙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毫不为过。

康熙一生的遗憾

顺治和康熙两任皇帝,从文治武功和德行才能上来说,都是英明的君主,他们能成长的这么优秀,孝庄绝对功不可没。

但她也并没有贪恋权力,只是鼓励子孙学习,专心教导,让他们靠自己的能力去掌控天下,一旦他们能靠自己坐稳皇位时,孝庄绝不会留恋权势。

孝庄从不与自己的儿子、孙子争权,也正是因为这样,祖孙二人之间只有共同的目标,没有矛盾,康熙才会对这个祖母如此孝顺,这样真挚的情谊在皇家是很少见的。

孝庄上了年纪之后,身体就一直多病,康熙为此非常着急,有人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说可以让这世上福气最多的人,向上天请福给孝庄,这样就能让她延年益寿。

康熙一听这话,立马就说自己肯定是这世上福气最多的人,甚至愿意把自身的福气都给祖母,哪怕是折寿。

为了给祖母请福续寿,康熙专门沐浴斋戒三日,一步一步走到天坛祭拜。

有了皇帝的福气,孝庄自然是百病全消,但只要是人,哪有长生不死的呢?

康熙26年12月,病榻上的女人留下了自己的遗言,她说如果要按照规矩和皇太极合葬的话,就必须要再把尘封多年的昭陵打开,那样对亡者不敬,把她埋在东陵附近,和儿孙在一起就好。

孝庄的遗嘱一经公布,立刻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康熙作为一个孝顺的孙子,他自然想遵循祖母的遗嘱,但这不仅是皇帝的家事,还是国事。

康熙的意见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他们认为孝庄必须和皇太极合葬在昭陵,康熙在祖宗规矩和孝道的压迫下难以抉择。

昭陵在今天的沈阳,东陵在今河北,不管去哪儿都是一项大工程,必须早做决断。

但君臣意见不同,争执不下,康熙最后只能取了一个折中的意见,将孝庄的遗体安放到东陵附近,暂时停灵不下葬。

为了表达对祖母的哀思,康熙还把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五间宫殿全拆了,然后在停灵的地方按原样重新搭建,起名为“暂安奉殿”。

这本来只是一个暂时的办法,但康熙没有想到,这竟然会成为自己一生的遗憾,直到他自己去世,祖母仍然没有入土为安。

地位独特的昭西陵

直到新帝上位,雍正才下令彻底解决了这件事。

雍正在暂安奉殿原地为孝庄修建皇后陵园,此地和东陵离得近,但并没有被包括进去,反而和相距更远的昭陵遥相呼应,属于同一体系,被命名为昭西陵。

这样,孝庄皇后从名义上算是和皇太极合葬了,在地理位置上,也能和自己的子孙后代挨得更近,终于算是两全其美。

而在前朝,对这件事情的反对声音也小了很多,因为孝庄毕竟去世已经38年了,实在不能再拖了,只要没有破坏规矩,损害他们自身的利益,自然就不会再反对。

孝庄皇后的陵墓是清朝的皇后陵中级别最高的,还有单独的神道碑亭,这也代表着子孙后代对她的认可与崇敬。

一件争议了几十年的事情终于尘埃落定,不仅是因为时过境迁,也昭示着清朝的皇权在雍正手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中央集权制下,没有人能违抗皇帝的命令。

雍正设立军机处,建立密折制度,设立监察官员的“血滴子”,将国家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这种制度下,几乎不可能出现皇帝被臣子制约的局面。

孝庄的陵寝选择看似是爱新觉罗自己的家事,但因为她身份的特殊性,同样也是国家层面的大事,并不由她自己说了算。

1 阅读: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