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的东软,也让市场看到了凯文·凯利描述的“进托邦”企业应有的样子:从未停止进步,躬身积少成多,很大概率上,东软将给全球创造出一个更令人兴奋的结果。
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眼下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全球经济的前景或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挑战。宏观走势持续疲惫、供应链及人力成本不断攀高、甚至是来自于国际关系方面的影响,让千行百业深深感受到压力。
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都将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谋求生计与发展。
美国著名科技思想家、《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在此前一次演讲中提到,未来不再有理想化的乌托邦,人们会生存在一个“进托邦(protopia=progress+topia)”的世界里。每年能积累一点点进步和积极的能量,人类就能获得未来的一大步。
如果按照凯文·凯利的这种说法——未来由积极主义者塑造,我们有更多的信仰,有更多的积极观念,我们就能够取得一个未曾想象的未来,而这些长期主义者都是有坚定而长远的目光,那么刚刚宣布“变革 向未来”的东软集团,或许就是其中一家。
顺势而为,战略升级之必然放眼全球市场,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然后阶段性进行业务、组织等调整,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苹果便是极为典型的一家。1996年,当乔布斯重回苹果的权力山巅,他接手的,是只够两个月的现金流、无数冗余产品线组成的膏肓之体。此后,乔布斯只用一横一竖的两列方形四格表,以及“消费级、战略级、台式机、便携机”的排列组合,重构了苹果业已混乱的产品体系。
与此同时,乔布斯也在供应链上做了减法——他关闭美国工厂,将制造业务转移到海外,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资金运转效率。建立官网,开辟网络直销渠道,将经销商删减至只剩一个全国性经销商,苹果的库存风险与现金流水平同样因此得到大幅改善。
可见,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消费市场,人们永远更想看到的是:一家公司一旦走到某个“功名十字路”之时,是如何通过变革,四两拨千斤,催动生态活力的“第二春”。
东软的变革,同样也是带着这种期待而发生的。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刘积仁在发布会现场讲道,“环境在变、技术在变、商业生存环境在变,我们的投资人和员工对公司的未来,有了更高的期待。特别是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看到,东软还有巨大的能量和空间没有释放,这些都给了我们追求变革奔向未来的勇气。”
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东软主动拥抱变革的底气和实力何在?这绝对是一个好问题。我们不妨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具体分析一下,可能就能理解东软此次战略升级背后的深意了,以及相信这家公司有能力续写增长传奇。
宏观上,技术永远是时代之变的直接体现,降本增效驱动下的智能进化,已是众所周知的大势所趋,刘积仁在现场也提到,这不仅是以东软为代表的科技企业的创新引擎,同时也推动了全球科技基础设施的迭代,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中观上,全球范围内,小到个人、大到产业,人类生产生活对于智能化的需求正快速膨胀,因此过去几年来,各大软件厂商、AI厂商以及云计算厂商纷纷开始加码智能领域,像东软这种传统软件企业,基于自身积淀和优势,已针对不同行业推出各种专业级智能化解决方案。
微观上,从to C的AIGC图像、视频,到AI游戏、个人智能助理,再到to B的云网融合、产业协同、城际联动等等,不一而足。“不止为自己带来荣耀,还要为全球人类创造价值”,这也是刘积仁对东软价值定位的坚持。
内生外化,千行百业之共荣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东软深谙此理,这种战略理念亦从其业务、组织的进化中,得到了最直接体验:于东软自身来说,这自然是其掌握宏观之势与中观之机的一种绝佳路径;而于外部而言,内生外化下,在东软的赋能下,千行百业也拥有了一次共享技术红利的机遇。
先看业务层面。过去十年来,东软的业务版图主要重耕五大板块,包括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智能汽车互联、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国际软件服务。
在智慧城市板块,刘积仁讲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政府服务、民生等需要大量的应用系统,今天这些应用系统越来越和数据价值化连接在一起。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城市方面,东软已积累了大量的解决方案。”
除了智慧城市,医疗健康同样是东软的战略级的业务规划。一方面,这个行业价值本身具有长期性;另一方面,东软已在大健康领域夯实了优势,无论是HIS、PACS,还是数据管理、卓越运行,亦或是医疗设备及云医院,东软称得上是国内布局最早、最系统、最全面的企业。
特别是被多次提及的“医共体”,更是被给予了商业、社会等多重价值。这不是一个单一的解决方案,医共体是控费的(DRG),里面有卓越运行、有财务管理、有分诊医疗,还有云医院等等,这个系统由于叠加了多种功能而变得复杂。
“这些恰恰都是东软已存在的产品。只是我们过去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而这一次战略变革,我们把它们变成一体了”,刘积仁补充道,“中国的县级医院在未来两年之内要全部变成医共体,这是国家发布的行动纲领。”
再如为全球车企及产业链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智能汽车互联业务。
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产业变革”的认知下,东软已在智能驾驶、辅助驾驶,车路协同的联合计算领域,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姓名,目前已有国内外众多车企陆续与东软达成了合作,这也为其带来了更稳定和更明确的收入。
这里还不得不提到东软的国际软件服务业务。根据发布会现场披露的消息,东软在嵌入式软件业务,不断渗透海外市场的消费电子、移动设备、车载领域、数码家电、IT产品、测试等众多领域。
向内看,全球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一道必答题;向外看,国家之间的数字经济差距,也需要企业的转型升级作为增量。全球企服市场,正在危机交错盘面之中,加快东软的蜕变速度。
组织架构调整,同样也透露着东软变革的决心。
取消4个事业本部(医疗IT、汽车、政府、通企),重组11个事业部,重组销售组织(取消4个大客户部、8个大区化繁为简至6个大区),取消所有事业部的平台组织,建立集团统一的销售运营管理部、项目管理部、财经管理部等......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在于,是可以让集团内的组织扁平化,不同业务板块更聚焦,有更深厚的实力面临来自市场的考验——这是刘积仁的一以贯之,只有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东软才能让自己、让生态合作伙伴,不断跨越周期,真正走向持续繁荣。
瞭望未来,从功能到智能尽管,关于 “软件是否还是门好生意”这一课题,近年来市场已反复讨论过,刘积仁也在发布会现场再一次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软件行业依然是一个有前景的行业,但从大多数软件企业生命周期不超过十年、大批消亡,能够活到最后的绝对是凤毛麟角,这也证实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企业想要跨越周期,必须站在未来视角,不断进化。”
传统软件开发模式已经过时,各行业都需要能够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其中存在非常多的空白地带和亟待创新的技术,这就需要企业战略思维同步跃迁——
这也是过去30多年光阴里,东软从过去的软件到系统集成,到解决方案的信息化、遍在化,再到今天针对不同行业痛点孕育和完善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始于功能、进于智能,这也是前进的动力。
面对未来,刘积仁认为,基于“四有优势(有客户、有数据、有场景、有商业)”,东软有能力撬开更大商业空间的机会,而这些机会更多指向于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生态、软件服务国际化、解决方案服务化等行业或方向。
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千行百业追求可持续智能化的目标已十分清晰,而东软想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将这种愿景变为现实——
首先要进而有能。
软件服务商的进步,必须有足够的能力、技术、实力、人才去支撑,洞察行业运行规则,立足行业发展轨迹,真正解决问题和痛点。“战略服务于目标、研发支持持续发展、产品定位在市场领先、领导力落实战略规划、平台支持业务简单高”,和合作伙伴共同成长。
其次要进而有为。
转型过程中一定会面临多种多样的压力,难得是坚守和信心,向着心中的方向不断前进。按照刘积仁的说法,“企业要对全球、对未来,保持好奇心,为未来而规划战略,与命运抗争,时刻保持危机感 。”
经营自然也是绕不开的话题。面对短期收益和长期回报孰重孰轻,刘积仁认为两者皆要考量与平衡,毕竟,资本市场的信心更多根植于一家公司的稳健增长。
诚然,科技企业的活力与风采,绝不是单一风景,而是无数种风景的拼撞与融合,这其中,有软件企业也有硬件企业,有to B模式也有to C模式;有中国企业领先于全球的傲人身姿,也有仍需学习、探索,甚至是先复刻后创新的情形。
在这种语境下,与时俱进的东软,也让市场看到了凯文·凯利描述的“进托邦”企业应有的样子:从未停止进步,躬身积少成多,很大概率上,东软将给全球创造出一个更令人兴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