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桃花源记》

狼的虚名 2024-03-21 12:29:18

大多数人在初中都学过《桃花源记》这篇课文。并且老师还要求通篇背诵。现在能背下来的人不多了。但对它的记忆却始终留在心中。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学的是白话文,文言文不仅读起来比较拗口,且对当年玩心重的我们又晦涩难懂。所以印象深刻的不是内容,是老师那不容质疑的表情。

直到许多年后我无意中再读到这篇文章,却读出了不一样的感情。能选到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不仅语言优美,叙事清楚,还包含了很多人生哲理,和作者复杂又无可奈何的心境。当年不懂作者意,再读仿若作者生。

桃花故里桃花朵朵开

我也看过很多网友对这篇课文的解读,有理有据,深入浅出,妙趣横生。从不同的角度发掘文章背后的内容,脑洞大开,给人耳目一新的情境。

其中最具代表的一位说到:桃花源其实就是一座古墓,渔人是无意中进入了另一个非人间世界。比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桃木本就是辟邪的,所以桃林的出现就是这个作用。又比如:初极狭,才通人。复数十步,豁然开朗。完全符合墓地布局。再比如: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说后人上坟,烧纸,送寒衣,当然送的是当时的衣服。

众解纷纭,其意难竭。更有网友说:当年作者都没想这么多。正所谓千人千面,万人万缘。也许作者只是执笔者,老天假手于人,留下这篇名作。

桃花做酒,饮醉时光

就我本人理解,谈点个人心得:

提到这篇课文,就不得不提作者,提作者就绕不开所处的历史背景。作者陶渊明,出生在东晋,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初期的名将。到陶渊明出生时已是东晋末期,家道中落,二十多岁开始四处谋生。做过县吏等小官。在那个时代想要有所大作为是要有家族背书的,门阀世族出身,成名仕途要容易的多。东晋时期,朝廷势力基本由王谢两大门阀控制着。这也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引用 来源。没有背景支持,陶渊明纵有过人才华和抱负,也只能屈居刀笔小吏了。加上当时政治混乱,政权频迭,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作者想救万民于水火,却欲济无舟楫,徒做羡鱼者。加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性格,愤而辞官,归园田居了。

你想知道作者心境,要能感同身受,也许他什么也没有说,你却和他有同频率的脉搏。

作者的人生理想与残酷的现实格格不入,不可调和的尖锐矛盾是痛苦的折磨。走不出去就抑郁,放下了就解脱。作者选择了第三条路。创造了一个新世界,里面风光优美,田良人和,没有阶级,天下大同了。

这个世界人人都可以进入,却只要心的纯洁。否则,你一旦出来,这扇门就不会打开了。就像渔人,处处志之,复求不得。

讲到这儿,我不知道是作者变成了我,还是我变成了作者。虽然我没有作者的才华,生在这个时代还不错。可我情商低,脸皮薄,不会看着眼色去干活。业务难,不害怕,关键不懂话中话。既社恐,又好面,分不清身边人好坏。

于是我也给自己造了个精神世界,在现实与精神中徘徊。现实雪地冰天,里面桃花满园。

所以说:作者文中的桃花源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才会有后人寻而不得。作者无非在表达理想中的精神世界。为自己,更为天下苍生安得广厦千成间,大庇寒士俱欢颜的美好期待。

从唯心角度来讲: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桃花源,只是你从未把门打开。当你进入其中,庄周梦蝶的幸福自来。

桃花梨花竞开艳 个旧梨花谷

1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