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死亡之谜:率军入蜀前夕暴病而亡,背后是魏蜀吴三方绞杀

品史学家江樵 2024-07-17 11:12:36

公元210年,36岁的周瑜突然病死了。

在战乱频发、人均寿命颇低的三国时代,周瑜的英年早逝乍看上去似乎也很合理。但细究之后,却发现有颇多诡异之处。

此前,孙权才从荆州前线返回京口,向孙权再一次阐述自己拿下益州的战略构想:

乞与奋威俱进取蜀。

但来的时候好好的,回去的路上就出问题了:

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

在回去路上突然染上奇怪的重病,前一天还在想办法治疗,第二天就感觉自己不行了,然后就上表给孙权交代后事。

考虑到周瑜一直是行军打仗,身体素质肯定很好。那么突然染病,二三天就去世,这不禁让人感到蹊跷。

此外,周瑜死后,孙权的态度也令人疑惑。

在上表中,周瑜除了说明自己严重的病情外,还提到要向边境派遣良将,推荐鲁肃接替他的职务,并强调要防范曹操和刘备两方势力。

临死还如此公忠体国,照说孙权还不得抚恤一下周瑜家人,并重用周家子弟?

但事实上并没有。

周瑜长子周循早死,次子周胤因罪被流放庐陵郡。在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综等人一再上表请求下,孙权才勉强同意赦免周胤。可好巧不巧,赦书刚下,周胤却神秘地病死于徙所,“权乃许之,会胤病死。”

后来全综表举周瑜的侄子周护当将军,孙权也没有同意。

周瑜出身庐江周氏,少与孙策交好,他随孙策平定江东,辅佐孙权站稳脚跟,并亲率吴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为东吴立下了赫赫战功。孙权称帝后,对公卿说:“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如果没有公瑾,我是当不上皇帝的)”

可对东吴如此重要之人,为何落得如此结局呢?周瑜之死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这不得不提到周瑜在死前对孙权提出的战略:

取蜀,并张鲁,联马超,再以襄阳为根据地蚕食曹操,北方可图。

正是这个战略,同时影响到了魏蜀吴三方的利益。孙权担忧其功高盖主成为权臣,刘备则忧虑益州不保,而曹操则担心其打乱了自己南征部署。

于是周瑜无意中陷入魏蜀吴三方的联手绞杀之局中。

外亲内疏的“总角之好”

总角之好,是指小时候很要好的朋友。这个成语典故的来源,便是孙策与周瑜的友谊。

周瑜出身世家大族,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汉朝太尉之职,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

公元189年,孙坚兵讨董卓时,徙家于庐江郡舒县,孙坚长子孙策与周瑜同岁,两人情趣相投,关系很好。周瑜把家里的一部分住宅让给孙策,还经常以财力对他进行帮助。而孙策得周瑜之助,混进了当地士大夫的朋友圈。

这份友谊一直维持到孙策发起平江东之战的时候。

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

或许是因为少年友谊,周瑜带着军队鼎力相助,以至于孙策将周瑜视为重要的左膀右臂:“我有了你,事就成了。”

但在江东,孙策渐渐跑偏。他击破刘繇,败严白虎,会战王朗。如果说严白虎是山贼,讨伐他理所应当,可孙策讨伐的王朗任职会稽太守,是东汉朝廷的官员。而刘繇则是东汉的宗室大臣,任职扬州牧、振武将军。这种攻打朝廷官员、宗室大臣的行为,在世家大族眼中就不免被视为大逆不道了。于是周瑜对孙策的态度开始有所转变。

这由孙策对周瑜的安排便可知一二。

逼走刘繇后,孙策部众已发展到几万人。他对周瑜说:“我用这支队伍攻取吴郡、会稽郡,平定山越,已经足够了,你回去镇守丹阳吧。”

周瑜开始被孙策当作左膀右臂,而如今不让其参与中枢事务,反而要将其派往外地。周瑜地位跳水式下滑的背后,是他和孙策的信任危机。

孙策转而重用淮泗集团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张昭。孙策对张昭委以重任,“文武之事,一以委昭”。此外孙策遇袭将死前,将身后事托孤给了张昭而非周瑜。

策临亡,以弟权托昭。

这便明显地反映出孙策对周瑜的疏远。

孙策平江东之战

周瑜的崛起

孙权接手江东时只有十九岁,主少国疑。

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这种状态很危险。孙策死后,孙权的叔叔孙暠曾率领军队吊唁,试图夺权。在虞翻的劝说下,孙暠最终选择了退兵。

周瑜走上前台,他带兵前去支持孙权,拥护其坐稳主君之位。

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

若没有赤壁之战,周瑜或许还能和张昭形成某种均势,大家各自安好。

但赤壁之战改变了周瑜的地位。

他在东吴已是功高盖主。

他以东吴三军统帅的身份执掌兵权已使孙权颇感威胁,防止周瑜继续坐大,便成了孙权的燃眉之急。

赤壁之战,周瑜请求调拨五万军队抗击曹军,孙权仅拨了三万人不说,还安排了素来与周瑜不和的程普为副都督,分走了周瑜一半兵马。“各领万人,与备俱进”。

可见孙权对周瑜的防备心有多强?!

但这种制约治标不治本,赤壁之战后,周瑜的威望到达了顶峰。

而后又在赤壁大战中击败曹操,夺取了江陵重镇,在军中威望甚至有超过孙权的势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此时孙权想要制裁孙权还有些乏力,他需要借助外力。

赤壁之战

变成众矢之的   

赤壁之战后,曹操开始转移战略突破口。

当时荆州被曹孙刘所瓜分:曹操据南阳郡、章陵郡、江夏郡北部;孙权占有江夏郡的大部分,以及南郡的大部分;刘备占据荆南四郡。

虽然占领荆州有助于向巴蜀进攻,但曹魏北方军队不习水战。对魏军而言,比起荆州,从汉中进军巴蜀更为靠谱。并且刘备还未入蜀,势力还没发展起来,可以暂时不管。所以曹操没必要同时在荆州战场和淮南战场进行双线作战,只需要在荆州战场组织有效防御,守住襄阳即可。

而淮南地区就不同了,曹操能够经由淮南向东吴核心区域施压,为下次南征做准备。

209年三月,曹操“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置扬州郡县长吏,开芍陂屯田”。有了赤壁之战的教训,曹操开始补足短板,大练水军、屯田备粮,调集十万大军准备由合肥攻入东吴。 

但在这个时候,周瑜却打算给曹操来个黑虎掏心:

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本来曹操打算坚守襄阳了。可周瑜还要拉着孙权搞事,让孙权将部分战略重点放在进攻襄阳上。

有之前赤壁之战失败的教训在前,曹操自然对周瑜不敢掉以轻心。如果周瑜真要进攻襄阳,那么曹操就会陷入双线作战。

因此,周瑜便成为了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

而对于刘备来说,周瑜更是拦路虎。

周瑜拿下江陵之后,下一步便是进军巴蜀。

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

面对刘备的阻拦,周瑜多次想将其清除,曾提议孙权趁其前去拜会时,当场将之扣押:

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 

但这样的计划有明显漏洞:刘备的安危虽然重要,但关羽张飞也不是吃素的。如果软禁刘备然后攻打其属地,孙刘双方势必展开一场恶战,必将两败俱伤。

周瑜若入川,就会破坏刘备隆中对的计划,这自然也将刘备彻底得罪了。

最先向周瑜发难的,是为其所败的曹操。

曹操在给孙权写信中,极尽挑拨之能事:“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曹操绕开孙权,将赤壁之战的功劳都归给了周瑜。

本来孙权就已经开始猜忌周瑜,曹操此举相当于是在拱火。

而随后刘备也毫不客气,在找孙权借荆州的京口之行中火上浇油。

刘备之自京还也,权乘飞云大船,与张昭、秦松、鲁肃等十余人共追送之,大宴会叙别。昭、肃等先出,权独与备留语,因言次,叹瑜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周瑜很快就不再安心做臣子了,这等于直接点明周瑜有异心。

蜀军进军益州

联手绞杀

虽然孙权下定决心打压周瑜,但还是有所顾忌:周瑜的体量太大了,如果直接与其硬刚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周瑜手上的南郡处在长江中游,而江东则处于下游。以周瑜之前敢直接带兵回朝的脾气,搞不好就率领大军顺江而下“清君侧”,那简直是降维打击。

所以,在处置周瑜之前,孙权得先将其架空。

孙权找到了鲁肃和刘备两个帮手。

与周瑜不同,鲁肃认为当前曹操一家独大,而汉室也不可复兴,要想称霸天下根本没啥可能。所以更现实的办法,是“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在确保江东地盘稳固的前提下,“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割据整个江南,与北方的曹操相抗衡。

孙权采纳了鲁肃的建议。这等于全面否决了周瑜占领益州,依据长江天险将天下一分为二,随后由襄阳北上进攻曹操的战略思想。

未来周瑜在东吴朝中将再无话语权。

当然仅仅否决战略还不够,还需要削弱其实力。

在刘琦死后,孙权向朝廷举荐“刘备为荆州牧”,成为了南郡太守周瑜的顶头上司,对周瑜形成压制,防止其在荆州独大,割据一方。

随后孙权与刘备唱了一出双簧,将长江上的重要门户江陵借给了刘备。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刘备借江陵时的形势图

江陵既是长江上的重要门户,又是入蜀的必经之地,更是北上进攻襄阳的根据地。

借走荆州,让周瑜既丧失了入蜀和北上的可能,也再难以发起对孙权的反攻。相当于打蛇三寸,让其攻击力大减。  

完成这些准备工作后,孙权便放心地给周瑜设下了一个坑。

孙权先是答应周瑜伐蜀,并派遣孙瑜与其齐头并进。但同时却任由刘备把守江陵等地,不让周瑜再前进半步:

(孙权)遣孙瑜率水军住夏口。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

在此关键时刻,孙权撤回了孙瑜的军队。

权知备意,因召瑜还。

这样周瑜军队直接减半,想要强行突破刘备的防守,几乎没有可能。

前方,有刘备卡住关口;后方孙权严阵以待,虎视眈眈。

周瑜深知,此番他伐蜀的行动将彻底失败,若掉头返回东吴,他的一世英名将尽毁。

此时,或许暴病而亡才是唯一明智的选择。

......

郁闷的周瑜

周瑜之死,让孙权消除了萧墙之患,让刘备对未来发展不再焦虑,让曹操在襄阳防线如释重负。

从此三足鼎立便已成定局。

可惜周瑜一代风流人物,却因不慎打破平衡之局,却又不明进退之道,导致成为众矢之的,最终落得悲惨结局。

0 阅读:13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