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Less is More)是一个精深的哲学理念,可以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与各个方面,与之深刻奥义所关联的概念说法有很多,诸如:做减法、断舍离、舍即是得、极简主义,等等。事实上,“少即是多”的哲理,具有指引实践、创新、增益的“魔力”。
在牧场生产中,我们如何理解和践行“少即是多”?为此,勃林格殷格翰联合《养牛》编辑部推出“少即是多”系列视频专栏,围绕“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多回报”的核心理念,邀请7位行业权威专家&优秀牧场代表,从效益、疾病、药效、减抗、双碳、福利六个主题多维度探讨“少即是多”在牧业生产中概念理解、专业建议和应用案例,助力牧场以“最优”的投入获得“最优”的回报。
2024年2月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奶业发展,文件指出,“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促进鲜奶消费”,为行业原料奶过剩、奶价低迷、奶牛养殖效益低下等现状提供方向指导,助力企业纾困。
有挑战,更有机遇
回望2023年,我国奶业发展仍面临着空前挑战。2024年3月下旬,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李胜利教授在采访中指出,首先,2023年乳制品的消费下降2.3%,而奶牛养殖的数量和牛奶产量上都达到了历史的高点,牛奶产量4,197万吨,增长了7%。这导致牛奶过剩,价格大幅下跌;其次,生鲜乳收购价格在3.6元/公斤左右,而成本在3.7-3.8元/公斤左右,售出价格低于成本,导致80%的企业面临亏损。乳制品消费疲软、原奶价格下降、养殖成本增长,成为全年行业发展的“三大难关”。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李胜利教授
困难之下,必有曙光。2024年3月下旬国家相关机关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GDP增长5%,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此外,1-2月份出口、春节期间带动的消费增长数据表现非常好,为我国乳制品消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奶牛养殖成本在下降,2024年2-3月份玉米、豆粕价格大幅下降,玉米均价2,300元/吨,豆粕均价3,400元/吨,比高峰时每吨下降500-1,000元不等,而且许多粗饲料的价格也在下降,使得每公斤奶的饲料成本下降0.2元。在行业困顿的情况下,数据仍显示出了可喜的机遇。
目前原料奶成本居高不下,行业面临困境的情况,也在倒逼奶牛养殖业控制成本、苦练内功、抓住机遇,应对危机。无论是降本还是节本,都逃脱不开“成本”二字,目前我国牧场经营的整体成本在3.6-3.8元/公斤,然而在欧美等畜牧业发达国家,其整体经营成本约为2.4-2.6元/公斤。我国目前奶牛养殖业成本较高,且许多养殖设施和饲料需要进口,而奶牛养殖发达国家,尽管其劳动力成本高,但由于多采用种养结合、家庭牧场传承、设备折旧率低、放牧等原因,其成本仍要低于我国奶牛养殖业。
如何做才能实现投入上的“少”和收益上的“多”?
降本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近几年,各企业牧场围绕“增效”展开了诸多讨论和实践。对于牧场来说,当前最紧迫的是如何将成本和奶价平衡起来,为此,李胜利教授在采访中针对性地提出了至关重要的五点建议。
优质的核心牛群是能抵御风险的关键,在育种上的投入不能省,形势回暖后不仅奶量高奶质好,还可以提供优秀的种牛;牛群的健康和防疫不可松懈,把不健康的牛进行净化,避免传染病,保证牛群健康;牛群结构要合理,留住优质高产的牛、淘汰低产的牛,把牛群结构调整至泌乳牛群占60%、后备牛群占40%,保证生产牛群占大比例;精准营养要抓牢,营养是提升单产的基本保障,精准营养是平衡饲料投入和牛奶产出性价比的有力手段;人员管理是重点,核心岗位要能留住人、留好人。
优秀案例不胜枚举,在奶业低谷期,各企业、牧业集团通过良种选育、把控饲料品质和成本、保障生物安全、福利管理和精准化营养等手段均实现显著增效。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和全国畜牧总站统计信息显示:某存栏5,000头的北方牧场通过对荷斯坦奶牛精准改良,在饲养成本不变的前提下,奶产量平均提升52.47kg/(头·年);东北地区某万头牧场通过降低进口苜蓿干草的用量,用均衡营养技术保证泌乳牛高峰期奶量维持在39.5kg/天,泌乳牛平均产奶量维持在30kg/天的相同水平,每头高产奶牛饲料成本节约2.7元/天,每千克奶成本降低0.05元。某存栏2,000头的牛结核病污染牧场,净化历时2年,经数次检疫淘汰扑杀后阳性率由原来长期高达5%以上降至1%左右,经济损失减少200多万元。
河北曲阳富源奶牛养殖场老板袁朝辉
河北曲阳富源奶牛养殖场老板袁朝辉表示,自己在管理牧场过程中,日常决策还是以精打细算为主线,更加关注如何省钱、从哪省钱。他在采访中强调,加强营养管理、注重疾病预防、及时筛选淘汰、让牛群始终处于健康的状态,既能节约用药上的成本,也能保持比较好的效益。
看预算切忌片面盲目辩证理解“少”与“多”
“少”和“多”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数字意义上投入金额的“绝对少”,而是花小钱、办大事这样投入上的“相对少”。
勃林格殷格翰反刍业务负责人黄律
勃林格殷格翰反刍业务负责人黄律指出,追求降本增效,要能够正确地从两个角度看待问题:短期和长期,局部和整体。其实最立竿见影的操作就是降本,卡控成本能非常直观地看到效果,但是对于动物产品的生产来说,实际上需要的是,用更长的时间去看整个群体的变化和效益。
他以乳房炎管理为例,如果单纯计算治疗成本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但如果看对于后续牛奶质量和产量,以及繁殖性能、奶牛寿命的改善,我们会发现——更少的乳房炎,意味着更少的治疗疗程,更少的繁殖问题,更多的可上市奶量,更多的药费节省,更多的胎次以及终生产奶量,这些都是牧场效益。
李胜利教授也在采访中讲到了一个很现实的案例,“有牧场因为收入少了就把牛的精料断了,结果单产上不去,亏损越来越多,最后只能慌不择路地关停牧场。”他解释称,“要合理规划牧场的投入,而不是盲目追求投入上的‘少’。”
福建鸿瑞生态牧业的副场长吴华元
福建鸿瑞生态牧业的副场长吴华元,以他所在牧场如何选择乳房炎治疗药物为例,很好地诠释了“少即是多”。据吴场长介绍,他们也曾使用价格相对低廉的产品,但是治疗效果不明显,后改换优孢欣®,虽然单价更高,但用药次数由原来的每天2次给药减少到每天1次,使得兽医在一线操作的时间大大节省,能抽出更多时间协助做管理、预防的工作,从而把疾病的发病率降低,实现了真正的效益提升。他总结道,牧场不是把单一的药品更换为低价药就代表投入少了,这样做反而可能会导致奶牛的病程变长、病牛数量变多,员工忙于操作治疗,是典型的“丢了西瓜去捡芝麻”,真正的少即是多是要把钱用在刀刃上。
科学评估“投入”“产出”是关键
要实现投入上的“少”和收益上的“多”,势必要评估投入产出比。而最优解往往具有阶段性,牧场需要辩证地评估长期投入产出比和短期投入产出比。据李胜利教授分析,从长期来看,提升单产是当下不变的目标,抓好育种、保障生物安全是对冲风险、保证牧场长久盈利的重要关键;从短期来看,调整牛群结构,增加泌乳牛、减少后备牛,平衡饲料投入、追求品质和价格的性价比,精准营养、减少饲料浪费,物资集团统一采购、发挥集团化优势,牧场内公犊牛育肥增加收入等措施,都可以在短期内收获较好的回报。
该省省、该花花,一个牧场需要针对自身经营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评估要在哪里省,要在哪里花。李胜利教授在采访中强调,各牧业集团应对标国内优秀牧场,通过分析成本构成来判断牧场各个环节支出的合理性,以此降低成本。例如,人少一些、牛多一些,国内牧场一人平均管理40-50头奶牛,畜牧业发达国家可达100头奶牛/人,可以通过降低人牛比提升管理效率;劳动力少一些、智能化多一些,国内可以增设智能化设备以代替人工,提高生产效率;进口少一些、国产多一些,减少进口饲料使用,节本增效;疾病低产少一些、健康高产多一些,淘汰不健康和低产奶牛,减少饲养“性价比低”的牛,提升收益;低胎次少一些、长寿性多一些,提升牛群健康,延长奶牛利用年限,降低淘汰和替换成本。
目前,已有企业、牧业集团将效益提升方案评估进行标准化和可视化,例如,为助力牧场科学评估健康解决方案的经济效益,勃林格殷格翰于日前推出了CHK(Cattle Health Key,牛群健康新体系)项目,CHK通过系统化的健康解决方案和经济效益评估,助力牧场有效应对挑战,实实在在地实现降本增效。
对于“少即是多”这一主题,在奶牛养殖效益方面,虽然强调奶牛养殖要控制成本,但是有些环节仍不能忽视,例如在采访中专家与管理者都反复提到的育种、牛群结构、生物安全防治、精细化管理等方面。
总结来说,降本只是短期的手段,更应该关注如何增效。而增效不仅仅体现在数量规模上,还要体现在质量和成本上。科学降本,真正增效,通过整合健康管理手段提升牛群健康水平,是保证牧场增效的根基,系统性且具备远瞻视角计算牧场整体效益,是量化牧业经济效益的客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