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找茬纠个错
近日满眼的宣传画早已让人们感受到了“七夕”将至的气氛,但如果不标注“七夕”字样,还真的差点儿以为这些宣传画是中秋节卖月饼的广告,究其原因是画面占据主要位置的大圆月亮太抢眼了。众所周知,中秋节正值阴历的八月十五,天空中的满月分外夺目,因此这天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赏月,古人也因此流传下了不可胜数的咏月诗篇。但是,“七夕”的日期是七月初七,当天的月亮可不是满月正圆的。
错啦!
错啦!!
错啦!!!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
因为,这个节日的活动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您知道吗,在咱们北京,有一个地方,其实,也和七夕节的主角,牛郎织女有关,这个地方就是颐和园。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侣表达爱意的日子。当然,这一切都是因为商家宣传、年轻人不懂历史趋之若鹜所致。
七月七这天成为了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乞巧节”。不知从何时起,如今的人把它当成中国的情人节了,大概多半原因是出于商家的炒作,搞情人节消费,在2月14号西方情人节之外有多一商机。但是从传统习俗来看,“乞巧节”更像是古代的儿童节。孩子们跟着大人晚上乘凉,都积累了一定的天文知识和传说故事,听说七月七这天要过一个以牛栏织女故事为主题的节日,早已迫不及待。
与这天相应的节日游戏中,最为人们熟知的项目就是“七巧板”。再者,乞巧节突出的是“巧”字,而纺织女神织女就是心灵手巧的象征。女孩子们都有向这位女神乞求获得灵巧的愿望。这天夜晚,灯光止灭,女孩儿要在桌子底下纫针,谁要把线纫到针孔里,谁就是乞到了巧。
在小儿女们感受节日意趣的同时,大人们则在制作一种叫作“巧花”的面食,也就是花馍。《中国美术大辞典》专有词条介绍花馍,做工精致之极,取水果蔬菜汁液为颜色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使人睹不忍食。
的确,这类巧花馍,最终不一定作为食品被吃掉,有的纯粹就是哄孩子的玩具,即使遇上爱咬玩具的孩子也没关系,这都是纯天然的,无任何毒副作用。还有极为小巧精致的,变身成挂件儿,被当作了艺术装饰品。这是一个充分体现家庭主妇“巧”的节日。
既然“男耕女织”是古代农耕文明的家庭构成形式,那么这样一个节日,对男耕有所体现么?当然,试想制作巧花馍的原材料从何而来?那是耕种的收获,是勤劳所得。“七月七”正值庄稼大丰收的时节。收获的成果,通过七夕这个节日,以巧花馍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小小的巧花馍,它是勤与巧的完美结合。更是中国家庭美满的象征。
七夕节的风俗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