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松恨不高千尺,杜甫这个诗词名句,有何寓意

读书工 2021-01-09 14:01:48

大诗人杜甫的诗歌里有很多经典名句,给我们欣赏阅读时增加了很多惊喜。如著名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

这些诗句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打动一代一代的人们,就是因为它表达出了某些规律或哲理,引起了人们感情的共鸣。后人背诵它,吟咏它,在人际交往里引用它,感到高度的概括凝练。

今天我们就来读杜甫的一首诗,它里面有一个名句,那就是“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这个名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这首诗的题目虽然有点长,但意思很好理解,就是到成都去的路上写了五首诗,先把它寄给严武。763年严武被封为郑国公,所以题目里用了严郑公。

严武这个人对杜甫来说很重要,他当了这么大的官,任成都尹即市长兼剑南节度使,而且又非常热爱诗歌,不但羡慕杜甫的诗才,自己还写得一手好诗。

杜甫曾经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搭建了一座草堂,后来由于成都的徐知道叛乱,他不得不离开成都。这次好友严武重新回成都任职,而且他还特地邀请了杜甫。

故而准备前往梓州阆州一带避难的杜甫又重新回到成都。在回成都的路上写了五首诗歌。我们这里引用的是其中的第四首。

诗的首联是杜甫想象中的草堂,在他避难离开成都后那种破败不堪的情形。其中不乏自然损毁和人为损坏,沙堤崩塌,药栏破败,恐怕连江边的栏杆一起都被湍急的流水冲走了。

颔联“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曾经在草堂边栽种了四棵松树,他想象到此时这些松树巴不得自己快快长高,而讨厌旁边那些乱蓬蓬肆意生长侵惹松树的水竹子。

颈联从对草堂的想象中走出来,谈对于好友严武的夸赞。这样回到成都以后,生计有了着落,恐怕全都要依靠你黄阁老照顾了。瘦弱多病的身体也有了丹药可治。

这里生理就是指的生存、生计,黄阁老就是指的严武。因为唐代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以阁老相称,其时严武正是以门下省黄门侍郎的身份来成都任职的。

尾联是杜甫说自己这三年避难,东躲西藏,有一餐没一顿,身体都饿成皮包骨头了。原来常常读古乐府《行路难》,不知其深意,这次自己四处流浪,亲身经历艰难困苦,才相信世道艰难,人生坎坷。

这首诗前四句是对昔日草堂旧居的回忆和想象,后四句是对严武重回成都及其人格的赞扬,其中寄予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悲,和对时事政局的感叹。

尤其是“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一联,表面上看是写草堂的自然景象,实际上语义双关,寄托了杜甫强烈的思想感情。

杜甫希望新松快快成长,期盼那些肆意侵凌的竹子被彻底砍掉。安史之乱前后局势动荡,像松树一样的贤能之才得不到任用,而像恶竹一样的小人得志,肆意妄为。

杜甫敢爱敢恨,爱憎分明,恨不得正直的新生力量赶快成长,恨不得除恶务尽,把那些丑恶势力一扫而光。诗中字字句句虽然是写草堂,写好友严武,但是其蕴含的意义非常深刻,反映了诗人一颗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