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虫子,大危险!夏季防蚊虫叮咬,这份攻略不可少!

易筋经课堂 2024-07-09 05:36:10

案例

老张是露营爱好者,最近老张一家人一起去爬山游玩了一次。不料几天后,老张突发高热,检查结果均无异常,退热药只能短暂控制体温。于是老张住进了医院,医生进行了仔细的体检后立刻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老张的足底脚趾上出现了一个焦痂样的皮疹,不痛不痒。种种迹象,都提示罪魁祸首很可能是恙虫。医生给老张开具了恙虫病特效药多西环素。在服用多西环素后,老张的体温稳步下降,2天后恢复正常。

小课堂

节肢动物都有哪些危害

目前已知多种节肢动物,包括蚊子、蜱虫、恙虫、蝇等,可以传播多种疾病。

蚊子可以传播疟疾、黄热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疾病。

目前有药物可以预防疟疾,但其疗效因药物耐药、药物生物利用度和依从性而异。

虽然有黄热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的疫苗,但没有针对基孔肯亚出血热、寨卡病毒病、丝虫病和西尼罗脑炎等其他蚊媒疾病的疫苗或化学预防。

蜱虫传播的疾病(如莱姆病、蜱传脑炎和回归热)、沙蝇传播的疾病(如内脏、皮肤利什曼病)和黑蝇传播的疾病 [如盘尾丝虫病(河盲症)] 等,也均没有有效的疫苗或化学预防。

因此,预防节肢动物叮咬和滋扰,可保护我们免受许多疾病的困扰。

预防节肢动物叮咬,有哪些小妙招

避免前往虫媒传染病暴发的地方 计划出门旅行时,应尽可能避开已知的流行性虫媒传染病的所在地。

穿合适的衣服 进行户外露营、探险,可通过穿长袖衬衫、长裤、靴子和帽子来尽量减少暴露的皮肤区域。衬衫应塞进裤腰,把裤子塞进袜子里,穿封闭的鞋子而非凉鞋,这些都有助于降低风险。在衣服和装备上使用驱虫剂或杀虫剂(如氯菊酯)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

检查蜱虫 在户外活动结束时,应检查身体和衣服上是否有蜱虫附着;及时清除附着的蜱虫可以防止感染立克次体等病原体。

使用蚊帐 若住在缺乏纱窗和空调的旅店或露营环境里,蚊帐可以提供必要的保护。未到达地板的蚊帐应塞在床垫下。用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处理的蚊帐可提高保护效能。

使用杀虫剂和驱虫剂 这些产品中的活性成分,如甲氟氰菊酯和烯丙菊酯等,可防止蚊虫叮咬。喷雾气溶胶可以清除房间内的蚊子,驱虫剂可将蚊子从限定区域内驱赶走。

哪些驱虫剂可提供较持久的保护

含有以下成分的产品可提供足够的驱虫活性,帮助人们减少携带疾病的昆虫叮咬: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驱蚊酯IR 3535、柠檬桉叶油(OLE)或其提取物柠檬桉醇(PMD)及2-十一酮。

驱虫剂的驱虫功效如何

驱虫剂的功效和保护的持续时间因不同的产品及蚊子、蜱虫等节肢动物种类的不同而异。环境温度、活动水平、汗水、水暴露等,都会影响驱虫剂保护的有效性和持续时间。

一般来说,较高浓度的活性成分能提供更长时间的保护。含有<10%活性成分的产品可能只能提供有限的保护,通常为1~2小时。提供缓释或控释配方的产品,即使活性成分浓度较低,也可能提供更长时间的保护。通常避蚊胺的功效稳定在约50%的浓度下,浓度超过50%并不能显著增加保护时间。因此,建议在暴露的皮肤上使用含有≥ 20%避蚊胺的产品,以减少被可能传播疾病的昆虫叮咬。

知识扩展

如何同时使用驱虫剂和防晒霜

不建议使用防晒霜/驱虫剂混合的产品,建议使用单独的产品,先涂抹防晒霜,然后涂抹驱虫剂,这并不会降低驱虫效果。在防晒霜上涂抹含避蚊胺的驱虫剂可能会使防晒霜的防晒系数降低1/3,故使用这两种产品时可能需要更频繁地涂抹防晒霜。

如何在衣物上使用驱虫剂和杀虫剂

可以将氯菊酯涂抹在衣服、帽子、鞋子、蚊帐和露营装备上,从而增加保护。氯菊酯是一种高效的杀虫剂。经氯菊酯处理的衣物可驱除并杀死蜱虫、恙虫、蚊子和其他会叮咬人的节肢动物。衣服和其他物品必须在出发前24~48小时进行处理,随后晾干。经过氯菊酯处理的材料在反复洗涤后仍能抵御或杀死昆虫。用其他驱虫产品(如避蚊胺)处理的衣服可以防止节肢动物叮咬,但洗涤后不具有持续保护的作用,需要重复处理。

驱虫剂有哪些使用注意事项

■切勿用于割伤、伤口或受刺激的皮肤。

■使用喷雾剂时,不要直接喷在脸上,要先喷在手上,然后再涂抹到脸上。

■不要涂抹在眼睛或嘴巴上,只在耳朵周围涂抹。

■使用后洗手,以避免意外接触眼睛或入口。

■成年人应先涂抹在自己的手上,然后再轻轻涂抹在孩子暴露的皮肤上,而不是让孩子自行涂抹;避免直接涂抹在儿童的手上。

■返回室内后,用肥皂和水清洗孩子经过驱虫剂处理的皮肤或给孩子洗澡。

误区解读

孩子和孕妇不能使用驱虫剂吗

事实上,大多数驱虫剂可用于2月龄以上的孩子。对于≤2月龄的婴儿,应使用蚊帐保护其免受蚊虫叮咬。含有柠檬桉油的产品规定不能用于3岁以下的孩子。上文提到的驱虫剂成分对孕妇或哺乳期女性是安全的。

内容来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感染病:真相与误区》

组织编写: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

本书主编: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张文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