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车企混战的一年,同样也是“机圈”真正涉足“车圈”的第一年。
“只要质量好又没被告就不算抄袭”……
类似此类。
为某款车型开脱,且极其降智的评论,会在接下来的日子,充斥着社交平台的角角落落。
当关于“问界M7降价2万元”文章下面,最多的评论不是“降价本身”,而是“小米”时……
当小米SU7发布结束,保时捷直播间4000人齐刷“SU7”,主播无奈说出那句:“咱就不想让我们活呗”时……
再想起之前的那句话,心中了然。
“让车企感受来自机圈的恐惧吧!”
为什么问界M7要降价2万元?2024年春节刚过,国内车企就掀起了一轮降价潮。
这轮降价潮的始作俑者是比亚迪,而真正的诱因却是车辆成本在降低,跟未上市的“谋士”小米汽车关系不大。
2024年2月,中国汽车报以《0.3元/瓦时,要不要把动力电池价格打下来?》为题发表文章。
文中提到,“2023年至今,国内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持续蔓延……之所以能实现较大幅度的降价,与动力电池成本有直接关系。”
文中明确指出电池价格的变化,“国内方形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价格约为0.4元/瓦时,方形三元锂动力电池的价格约为0.52元/瓦时,方形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的价格为0.47元/瓦时。而2023年1月同期,以上3种电池产品的价格分别为0.83元/瓦时、0.92元/瓦时、0.96元/瓦时,下降幅度分别为47.9%、44.0%、51%。”
2024年初,车企们纷纷降价,用‘价格战’抢夺市场是一部分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动力电池成本的下降。
而此次问界新M7降价的原因,大抵三个。
一、抢夺市场,但对象并非小米SU7。
价格战就是一个利润换市场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车企自然要考虑很多。
问界新M7此次价格下调,依然存在针对某个品牌某款车型做出调整的可能性。
但一定不是小米SU7。
小米SU7可以对蔚来的乐道、小鹏P7、极氪001、极氪007、汉Ev、特斯拉Model 3、宝马i3、小鹏P7、阿维塔12、银河 E8、智界S7……很多车型的售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唯独对问界新M7的售价影响,几乎没有。
因为两者压根不是一个赛道。
一个是混动,一个是纯电;
一个是轿车,一个是SUV……
争什么?
此次价格调整非要按上一个针对对象,那么很有可能是理想汽车。
3月12日,理想汽车发文称,将对L系列做出调整。
理想汽车表示,决定增加搭载“CDC运动悬架”的2024款L7和L8车型,并且沿用Air的车型命名,两款新车型计划在今年5月上市并开启交付。
同时,理想汽车将对目前的2024款理想L7和理想L8的车型序列进行调整,由Air、Pro、Max调整为Pro、Max、Ultra。2024款理想L9 Max 的命名也将同步调整为L9 Ultra。
理想汽车公告信息显示,2023款理想L7 Air官方价格调整为30.18万元,2023款理想L8 Air调整为32.18万元。
此外,理想L6实车图也在社交平台上出现。
据曝料理想L6定位在理想L7之下,价格25万元至30万元市场。
看完理想L6的车型及价格预测,问界新M7与其称之为竞品的可能性更大。
二、电池成本下降。
这个无需多说了,问界新M7自上市以来,真正意义上的调价就两次,一次是针对老款在发布会上直接调整,再就是现在的下调2万。
三、销量增长后的成本摊薄、后续销量的保障。
2023年9月份之后,问界新M7的销量就一直攀升。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3月,问界全系交付31727辆,其中问界新M7交付24589辆,此外问界M9交付6243辆。
随着交付的增加,问界新M7的成本也会随之降低。
此外,在3月份的后两周,问界新M7的销量由之前的单周7000多辆降至6000辆左右。
问界新M7的此次降价,亦有“降价保量”的目的。
大规模的车企降价,水分不少鸿蒙智行APP显示,问界新M7后驱Plus版 5座版售价从24.98万元起下调2万元至22.98万元,问界新M7 Max五座后驱智驾版从28.98万元下调为27.98万元。
有鸿蒙智行销售向媒体透露,此前的优惠措施是3000元补贴,并赠送价值15000元的科技舒享包,而目前后驱Plus版 5座版降价2万元,科技舒享包需付费购买。
15000元的科技舒享包含主驾私享枕头、抬头显示HUD、静音电吸门以及水晶档把等配置。
算下来,M7后驱Plus版 5座版实际优惠只有5000元。
除了问界以外,其他品牌的优惠也存在不小的“水分”。
以某款车型为例,此前官方指导价是19.88万元,官降之后是18.88万元。
虽然宣传上是降了1万,但之前店里的优惠力度也小了。
之前店里可能给3万元的优惠,但降价后,店里只能给2万,整体落地价其实变化不大,甚至没有变化。
结语2024年。
小编给一个建议,非必要不买车、非必要不换车。
为啥?
随着产业链的成熟、电池成本进一步降低、“配置、技术内卷”等因素,车企们相互之间且还要打一会。
况且新车型会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可选项会变多。
现在下手,很有可能被车企“背刺”。
这种背刺可能是配置上(如智驾),也有可能是价格上。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账号处理。
本文为原创内容,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搬运,已签全网维权,如有需求请联系本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