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公墓里散步也是正经事

信息周末 2024-09-19 15:06:53

位于德农小径的维旺·德农之墓。维旺·德农(1747-1825年)是拿破仑时代的卢浮宫博物馆馆长。青铜雕像由雕塑家皮埃尔·卡特里耶创作。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张海儿/图)

摄影师张海儿在巴黎的住所与著名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仅一街之隔,他时常到这里散步。

拉雪兹神父公墓里没有拉雪兹神父的墓,他葬在了巴黎另一处的一个教堂里。在公墓所在地于1804年被巴黎市政府划定为公墓之前,拉雪兹神父曾在这里的耶稣会隐修所居住,后来的墓地因此得名。

作为“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告解神父,拉雪兹神父的地位显然非同寻常,哪怕他住的地方当时离巴黎市区路途相当遥远,也拦不住各路人马纷至沓来,试图通过他上达天听,以至于这片冷僻的郊区一度车水马龙,宴会不断。

“艺术的生活是危险的生活”,中国当代艺术家黄永砯(1954-2019)之墓(张海儿/图)

到19世纪初这里成为墓地的时候,离市区太远就成了问题。活在市区的巴黎人,死了也不想离巴黎太远,墓地开放的第一年,只有13个“客户”选择在此下葬,之后很长时间里使用情况也不大理想,远没达到巴黎市政府的设想——他们怕墓地带来传染病,所以希望更多的人葬在离市区远一点的地方。

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之墓。他的代表作有歌剧《卡门》等(张海儿/图)

公墓开放十多年后仍冷冷清清,墓地运营方终于决定要做点广告拉一下客,于是把著名巴黎市民、作家让·拉封丹和莫里哀的墓迁来了拉雪兹神父公墓。死后跟名人做邻居的宣传效应确实有用,此后客户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到1830年,拉雪兹神父公墓已有超过33000座坟墓,并且为了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先后五次扩建。如今位于巴黎20区的拉雪兹神父公墓直到1860年才正式并入巴黎市政府辖区。

树荫小径(张海儿/图)

每当有朋友到访巴黎,张海儿便会带对方到公墓散步,“偶遇”那些喜欢的名人大家的墓。这片一度无人问津的地块安葬了巴尔扎克、普鲁斯特、王尔德、肖邦这样的文化巨星,同时也见证过投石党动乱、拿破仑战败后欧洲联军的占领,以及伟大的巴黎公社运动的短期绽放。

1871年,最后的147名公社社员在公墓里的一块空地被屠杀,他们身后的墙壁至今还能见到枪决时留下的弹孔。有幸躲过搜捕的公社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在出逃的路上写就《国际歌》的歌词。16年后他病逝于巴黎,在拉雪兹神父公墓下葬,与公社的同志们为伴。

大概是历史开的一个玩笑,领导镇压公社的法国第三共和国首任总统阿道夫·梯也尔的墓地也在这里。

布满青苔的雕塑(张海儿/图)

夏尔-弗朗索瓦·多比尼(1817-1878)(左)和卡米耶·柯罗(1796-1875)之墓。夏尔·弗朗索瓦·多比尼是巴比松画派风景画家,印象派的重要先驱者之一。卡米耶·柯罗被誉为19世纪最出色的抒情风景画家,使法国从传统的历史风景画过渡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张海儿/图)

法国浪漫主义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1798-1863)之墓。他的代表作有《自由引导人民》等(张海儿/图)

冬去春来(张海儿/图)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弗里德里克·肖邦(1810-1849)之墓。墓冢和雕塑由奥古斯特·克莱桑格设计创作,整体落成于1850年(张海儿/图)

法国将军雅克·尼古拉·戈贝尔(1770-1808)之墓。戈贝尔战死于 1808年伊利比亚半岛战争。该战争从1808年由法国军队占领西班 牙开始,至1814年第六次反法同盟打败拿破仑的军队结束(张海儿/图)

法国哲学家、实证主义创始人、经济学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克劳德·昂利·圣西门(1760-1825)之墓(张海儿/图)

阿伯拉尔(1079-1142)和爱洛伊斯(1092-1164)之墓。两人的爱情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爱情传奇之一,他们被视为中世纪爱情殉道者和守护人。墓室落成于1871年,设计者是亚历山大·勒鲁瓦(张海儿/图)

寒鸦掠过(张海儿/图)

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1622-1673)之墓(张海儿/图)

保尔·莫罗-沃蒂耶创作的《历次革命受难者纪念墙》(张海儿/图)

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之墓(张海儿/图)

图 / 张海儿 文 /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李屾淼

责编 郑洁 方迎忠

0 阅读:2